书城养生性健康十五讲
3230500000008

第8章 青春期的性健康(2)

2.疏远异性阶段。一般在青春期之初,随着性的发育,孩子们性别差异的心理增强了。女孩束胸怕显露日益增大的乳房,男孩怕别人看见自己长了阴毛,这时男女两性界限分明,男女同学间很少在一起。尤其在初中阶段,很多男孩和女孩在一起玩会使得双方都产生一种羞耻不安的感觉,个人之间接触稍多就会遭到非议,即使童年两小无猜的朋友,这时也自然回避而疏远了。这在初中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心理学家认为,异性疏远阶段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时期的男孩和女孩都以同性为群进行活动,而对异性充满排斥,这种环境十分有利于男女不同气质的孕育。由于个体具有不同的气质,到了成年以后才会进行互补,对异性充满吸引力,进而彼此爱慕。如果不能正常地经历这个阶段,则有可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一定的麻烦。比如,一个8岁的男孩偏偏喜欢和女孩一起玩,则他的气质很可能就会因为这个环境的影响而女性化。这种现象有两种变异形式:一种是厌恶同龄的异性,在学校里男女同学互相攻击指责;另一种是喜欢接近年龄很大的异性,似乎是一种代偿。

3.接近异性阶段。在青春期开始1—2年之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导致性意识的发展,两性间开始出现一种关注和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求和倾向。他们逐步摆脱心理上的隔离状态而趋向于了解、认识和接触异性的心理状态。最初,往往表现为美化和崇拜以及对年龄稍长异性的热情;随后,则表现为对同龄异性的爱慕,这时在对方面前的自我显示往往是极不自然的,有时甚至是笨拙的,但却充满天真。这种天真的表现,包括有意打扮自己,总认为异性的眼睛盯着自己,因而一举一动都觉得又紧张又有意义。女子显得羞涩、腼腆、温柔;男子有意显示自己的能力和威严,说话、办事都要让对方认为是“好样的”。在自我显示和被异性吸引的同时,有可能有意接近对方,找借口与对方讲话,主动帮助对方做事或求对方帮忙,以此试探对方有无爱的反应等等。这一阶段对异性的亲近,其对象往往广泛而不专一,处于幼稚期而情感强烈,易冲动而失控,所以给以指导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五青春期的性冲动

青春期性冲动与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青春期性幻想。性幻想是指人在觉醒状态时,通过幻想方式获得性快感的现象。一般特指不伴有明显性行为活动的情况。性幻想是一种相当广泛、普遍的人类特有的性现象。性幻想对象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时可以是纯性的,有时则完全没有直接的性的成分,但都与某种性快感的获得相联系,有时会导致性兴奋、性器官充血及出现性高潮。性幻想在青春期是性冲动的一种发泄形式,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应因此而自卑或自责;但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过分沉溺其中,则有害于身心健康。

2.青春期性梦。性梦是指人在睡梦中与性对象(通常为某种理想化和幻想化的异性)发生性接触而出现冲动或性高潮的现象。其机理尚不明,一般认为与性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及睡眠中性器官受刺激有关。目前性心理卫生学界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性梦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一般伴有性高潮。男性性梦常导致遗精(梦遗),女性性高潮的出现则并不普遍。性梦常有使人醒后清心舒泰、心旷神怡的效应,越是生动逼真,肉体的快感愈大,醒后愈感到轻松。女性醒后往往可以回忆梦境详情,并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午睡,梦游太虚幻境,因云雨情而梦遗。性幻想、性梦是正常生理状态的一种心理的反映,青少年要懂得这种现象的实质,不必因此而苦恼或惶恐不安。

3.青春期手淫。手淫是指性欲冲动时,用手或其他物品摩擦、玩弄生殖器以引起性快感、获得满足感的行为。它是人对性冲动和性欲的一种处理方式,是暂时的自慰行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材料显示,青少年对手淫问题仍有许多不正确的看法,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手淫究竟有无害处,还需要对发生手淫的生理原因有科学的认识。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的刺激下,性器官和副性腺都开始发育和分泌,此时便会产生一种胀满感,随之就会产生一种通过排泄的方法把这种胀满感消除掉的强烈愿望。对于已婚者来说这种涨满感可以通过性生活来解除,而未婚青年没有性接触的机会,便自觉不自觉地通过手淫来解除。由此可见,这乃是性生理活动中的正常现象。日本学者大山博山说:“除非是性器官异常或有特殊疾病无法引起性欲外,所有的男性青少年都会手淫。”当然,上述这种性器官的胀满感井非男性才有,女性也有。由于阴道和副性腺的分泌增多,以及性欲冲动引起的生殖器官和盆腔充血,女性也会出现自然充满的感觉,随之也会出现缓解欲,这种缓解欲便是女性手淫的生理原因。

总之,从以上关于手淫的简要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手淫无害。适度的手淫可以缓解性生理、心理的紧张,起着对性不能满足的补偿作用。尤其在婚前性行为不被道德和法律所接受的文化背景下,手淫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性行为。

六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心理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自立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明显变化,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了,他们要从父母的怀抱中独立出来,进入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从依赖转变为自立,从盲目信任父母转变为只信任自己,从尊重父母转变为十分自尊。青春期的孩子们常常过分自信,口气很大,有意地贬低一切,借以提高自己,获得一些自我欣赏和安慰。曾有一篇漫画生动地反映了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漫画的旁白是:5岁时:爸爸真了不起,好像什么都懂。10岁时:爸爸很能干,我长大了要像他那么能干。15岁时:爸爸没什么了不起,他似乎也很平凡。20岁时:老头子是个笨蛋,老保守,死脑筋。30岁时:虽然有时话不投机,但是他似乎也知道不少道理。50岁时:爸爸真的十分聪明,如果我早一点儿向他请教该多好啊。

2.自尊心。男孩女孩在过了心理的断奶期后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不满于父母处处管着自己的做法,要求受尊重、受信任、被理解。父母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没有注意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还是从习惯思维出发,依然用孩子小时候的管教方法,事无巨细,样样管束。从在家出门上学到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孩子身边的朋友,他们都试图弄清搞懂。更有甚者,以为自己是孩子理所当然的监护人,有权了解孩子的一切,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偷看孩子的一些个人隐私,如翻看日记、私拆信件、偷看手机短信等等,往往给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种过分的管束、监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交友需要。人不可以无群,交往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这种需求随着心理、生理的发育变化而更为强烈。本来他们可以找父母、老师来谈这个问题,但是有很多父母和老师并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不习惯和他们平等、民主地沟通和交流,同时孩子的“自我”又过于膨胀,于是他们觉得和父母、老师交流总是谈不来,好像隔着什么东西。就这样,和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思想就成了一种迫切需要,他们在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或者情绪低落时,十分需要同龄的知己朋友的同情和安慰,以使自己从沉沦中振作起来。比起父母长辈的劝告、教导,同龄人之间的内心倾诉能够使他们获得思想上的放松,忘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正确的交往对少年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交友,自然是同性、异性都要交往。我们这个社会原本就是由两性构成的,和同性朋友交往、也和异性朋友交往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学校里,既有男生也有女生,男女生同班、同校,彼此之间产生深厚的友谊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当前社会,很多家长和教师对两性交往还不是很了解,性的神秘色彩深深地影响了这些教育者,他们一看到少男少女在一起就认为是在谈恋爱,是早恋,要及早防范。这种观念给孩子们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甚至使得孩子们的性心理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而无法解脱。

4.情绪动荡。青春期孩子们的心境常处在剧烈的动荡之中,在顺境时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而在逆境时则心灰意冷、郁闷颓废。这个时期的情绪往往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强烈性。青年不同于少年和成人,少年的心扉是敞开的,进多少出多少,有委屈和痛苦可随时发泄,没有情绪的积累,因而不至于发展到悲痛欲绝的强烈状态。青年则在见到钟情倾慕的异性对象时爆发出热烈的情感,渴望永不分离。其强烈性从《红楼梦》“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章中宝玉得悉黛玉要南行的痴呆状可见一斑。

二是丰富性。青年情感的丰富性不但表现在内容的复杂多样上,而且表现在表达形式的多彩上,各种渠道所收集到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在青年人看来,都值得去大胆一试。

三是波动性。青年情绪易走极端,顺利时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挫折时灰心丧气乃至悲观绝望,情绪的波动性和行为的冲动性往往导致其在失意时行为越轨,铸成大错甚至犯罪。

青年应认识到自身这种情绪特点,发扬强烈性的合理成分,抑制其破坏成分;利用丰富性的有益成分,克服其消极成分;将其波动性引向积极、健康的方面,进行正确的自我疏导。

5.性意识的萌生。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渐趋成熟,心理上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对此产生兴趣。随之产生的是对异性的爱慕,并开始寻找异性朋友,萌生出最初的性意识。这时候的青少年,异性爱和友谊在很大程度上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往往是从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友谊开始,到相互信任、相互忠诚的爱情。相互交往和接触,以至互相了解是亲密的爱情必经的阶段,是互相信任、爱慕的基础。因为无论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考虑自己的恋爱和婚姻问题,正确而明智地处理好这一时期的感情问题,就能为日后建立美满幸福的婚姻打下良好的基础。青少年还要懂得维护这种心理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6.群体效应的影响。青少年处于一个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性格可塑性强,渴望交友的时期,因此其心理,尤其是性心理受环境、社会风气以及朋友的影响极大。影视和文学作品等大众传媒工具也给青少年带来特殊的影响,一些男女亲昵的行为和镜头使得他们开始跟着去模仿,但是这种模仿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波逐流,不知所以。

七性压抑的转移与升华

性压抑是青春期相当普遍的一种性心理现象,既有合理、必要的一方面,也有有害的一方面。对人类而言,适当地压抑性欲是符合社会安定和发展需要的,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行为规范,对成熟性欲的适当压抑是合理的,对未成熟性欲的压抑也是必需的。一个社会化的人,应当学会适当地压抑自己的性欲,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意识的力量,使压抑性欲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降到最低程度。这种压抑虽与性本能相抵触,但不论对社会还是对本人健康都是有益的,而且,其本身也是纠正性偏离的一种有力措施。

但性压抑也有有害的一面。许多临床资料表明,性压抑可引起躯体性症状,如夜晚失眠、恶梦不断、头晕头痛、胃肠不适、腹痛腹泻等,有人认为这是性欲能量躯体化转换的结果。同时在心理上,压抑性欲多伴有痛苦体验,其强度与性欲强度是一致的。对微弱性欲的压抑基本上不会引起感情痛苦,而对强烈性欲的压抑引起的感情挫伤则十分明显。波兰性心理学家依莫林斯基指出,长期的性压抑会表现出性情绪的失调——常导致在提高性兴奋基础上的性神经官能症,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性偏离。弗洛伊德也认为为,性压抑会导致性冷淡,是心理症的根源,因为禁欲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开发、大无畏精神的发扬和对人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性压抑作为一种制约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尤其对两类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一类是性冲突感明显、强烈而心理素质又比较脆弱,难以找到转移、代偿等途径的人。他们往往焦虑不安、苦恼,形成一种压抑情绪,长此以往易导致心理异常,还可能出现生理上的不良变化。另一类是对性反感、厌恶、冷漠的人。他们往往背离正常人性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心理上对性的这种态度,会导致生理上的感应失灵,从而陷入无法得到性满足的不幸之中,并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这类人尤以女性居多。前者是能为个体(也包括外界)所感知的压抑,即显压抑;后者则是一种变相的压抑,是性发展不健全的结果,但这种压抑甚至都不能被清楚地意识到,故称隐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