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清代名角录
3247600000004

第4章 老生(2)

华雨亭

此亦系咸丰同治年间,三庆班内名老生之一。排整本《三国演义》,他去乔国老,兼带演刘璋。他所以去此两角,一因他岁数较长,而乔国老又为该戏中最老之一人。二因彼时老生,大致可分三派,一是长于演关于政治的戏,如《昭关》《四郎探母》《城都》《金水桥》《斩子》《鱼肠剑》《祭东风》等戏,是偏重唱功的,而做功只冠冕大方便过得去。二是《武家坡》《汾河湾》《桑园会》《戏凤》《坐楼》《御碑亭》等戏,这种是偏重做功,有儿女融融的意思,要细腻熨帖。三是长于说白戏的,如《打侄上坟》《盗宗卷》《借赵云》《舌战群儒》《打严嵩》等等,这种戏须以话白见长,而神气身段,更须活泼有致。华雨亭长于一三两种,故使他演此二角。

张玉奎

玉奎小名喜儿,以小名出名,当时张喜儿三字,人人皆知,号召力很大。搭春台班时,老生又有张奎官,武生有任七、张七(武二花)、俞润仙,花脸有陈三福、庆四、钱宝丰、朱大麻子,小花脸有麻德子、化虎、杉高王、孙大常等等,可是他为台柱;搭四喜班时,排整本《混元盒》,他去张天师,仍是最主要的角色。排整本《混元盒》,最初有人告诉我,是四喜班,后又有人说,是在春台班排出,此事在光绪初年,我未赶上,或者两班都排演过。

张玉奎也极能改词,如在四喜班演《打渔杀家》时,他就把“昨夜晚吃酒醉”一段唱功,由梭拨辙,改成江阳辙了,其改词大致如下:昨夜晚吃酒醉身体不爽,架上鸡惊醒了梦里黄粱,二贤弟在河下对我言讲,他劝我丢渔网速速改行,我早有意弃渔舟把豪杰来访,怎奈我家贫穷难把愿偿,清晨起见乌鸦飞鸣屋上,飞过来叫过去却为哪桩?闷沉沉来至在草堂之上,桂英儿给为父速备茶汤。以上乃李君寿峰告余者,他这段文字编得固然不见得怎样好,但他说明很有道理,他说旧词有毛病,如“打鱼事一旦丢却”之“却”字,“打茶来为父解渴”之“渴”字,都是上句。按戏界人除学过昆腔者外,多数不说平仄,但知道哪是上句,哪是下句,因上句须押仄韵字,下句须押平韵字也。他这种作风,或者有人以为新奇,其实没什么特别。由道光末叶,到光绪初年,这几十年的时间,是北平戏界最要好的时代,每一个要好的演员,都想有点创造。

吴连奎

此亦光绪初年以前的名角,曾搭四喜班,同班之人,有梅巧玲、余润仙、许荫棠、黄润甫、钱宝丰、麻德子诸人。彼时老生行,总算屈居于许荫棠之下,然嗓音虽不及许荫棠,但其余一切艺术,都较许高得多;生平长于做功戏,如《甘露寺》之乔国老,演得便非常精彩,万非许所能。《三字经》一戏,虽学范四宝,但有高于范的地方,后遂无继者。晚年因能戏太多,人争请为子弟开蒙,以后便以教徒弟为业了,如名花旦杨小朵,名老生余叔岩等等,都跟他学过。彼时有名的教授有三人,他之外,有姚增禄、贾立川;清末民初,有名的青年老生,可以说都是他们三个的徒弟。

姚增禄

姚增禄生于道光十八年,工老生,身架把子特别有功夫,故极美观。到光绪初年,便不再排正戏,多去配角,然亦是极硬之里子,与任何好角配戏,他都不少得好。在光绪十几年,与名武生杨隆寿合作,组织小荣椿科班,出来的徒弟不少,如杨小楼、程继先、叶春善等都是。喜连成科班,也是他于光绪二十七年,受富商牛子厚委托所创,在后才交其徒弟叶春善管理,后又改名富连成。他晚年则专教徒弟,光绪中叶以后,有点名的老生,都是他的徒弟,大致是凡学老生的小孩,文戏多由贾立川教,武戏则都是他所传授。

曹六

此为同治光绪年间,很出名的老生,曾搭三庆班,全本《三国演义》,他去徐庶,全本《龙门阵》,他去徐勣,后来教的徒弟也很多,如刘春喜便是他得意的弟子。在光绪初年,可以说是与杨月楼、王九龄等齐名,但他的事迹,我知道得很少。

张长顺

也是同光年间有名的老生,曾搭三庆班去张辽,老辈都很称道他,但他的事迹,我知道得不多。

杨月楼

近来知道月楼的人较少,就是知道的人,也是因为他儿子小楼的关系,在清末民初十几年中,知道的人还很多,但多数人以为他是武生,不是老生,这也有原因。因为他中年以前,大多数是以武生戏出名,猴戏尤好,所以外号杨猴子(其子小楼,则曰小杨猴子,是世袭的名号,亦如谭鑫培之小叫天一样),演《长坂坡》一戏,尤为擅长,不过中年以后,就多演老生戏了。

光绪初年,搭入三庆班,其叫座之能力,渐渐超过程长庚,后来长庚便把三庆班让给他,他掌三庆几年,老生一角,便归他及殷连瑞、卢胜奎担任,但他总是正角,武生则是谭鑫培。他初期搭三庆班,还是担任武生,全本《三国演义》一戏,赵云一角,便归他担任。后来虽然多演老生戏,然亦时常带演武生戏。前清时代,北平戏界的风气,年终必要封箱及封台,乃由官场封印而来,可算是一大典,必演好戏,最好是新排之戏,其次便是名角不常出演的拿手戏,名曰撒手锏,否则便演“双出”。月楼有两年都是演的“双出”,倒第二《二进宫》,他去杨波,陈德林去皇后,何桂山去徐延昭;大轴子《长坂坡》他去赵云,其余差不多还是最初排此戏之原角,月楼两出都是叫座之戏,也真是都好。他演《四郎探母》尤为精彩,通称张二奎后第一人(《四郎探母》为张二奎创排),盖因其声洪气足,不让二奎也。他在世时,谭鑫培绝对不演《四郎探母》,自己说自己扮相不对,迨杨去世之后,谭始演之,几十年来,鑫培成了演《四郎探母》的专门宗匠了。据老辈云,月楼为张二奎之徒弟,与俞菊笙同学,月楼初名玉楼,菊笙初名玉仙,都排玉字,所以把《四郎探母》完全传给他了。

谭鑫培

鑫培为咸丰间金奎科班学生,出科后,拜程长庚为师,搭入三庆班,但终因倒嗓未复原,乃改演武生,又因不为观众注意,乃与李顺亭、何桂山、李三(顺亭之兄)、刘景然诸人,往京东东陵马兰镇一带乡间去演,老生一行,由刘景然、李顺亭担任,谭则专演武生。同治末叶,方又回京,仍在三庆班演武生戏,并担任武行头。武行头这个名词,戏界人无不知,而此地的观众,则知者较少,兹无妨附带着谈几句。

中国之戏班,在清初以前,没有武戏,所有交战之戏,不过是略以见意,如对刀步战之打法是也,故无武行。清乾隆以后,排出《彭公案》《施公案》等戏来,又吸收了一部分武术,添了许多武术的打法,遂多了一种武行。因为这种人员,不会唱只会打,且有时勾脸,有时不勾,更有时兼扮女兵,没有生、旦、净、丑的分别,无行可归,故特名曰武行。戏班中约这种武行,不是每人都由戏班中接洽,都是由一人包办,此人即名曰武行头,戏班中无论用多少武行人员,或某戏某角应扮某人等等,戏班管事人只与武行头接洽,由武行头再分派扮演。这种武行头,须有两种长处,方能胜任,一是自己技术能压群众,二是脑思清楚,调动有方,否则众人不服,谭之技术聪明,当然能够做到。但这种人才,都是只有武功,不长于念唱之辈,谭于光绪初年,嗓音已经大半恢复回来,当然不肯长当武行头,于是改唱老生,便成了一代宗师。他所以能如此者,有两种极大的原因。一是他不但聪明,而且真能用功,二是他的机会好。兹把这两种都简单着说几句。

一是他有了一种很甜亮的嗓音,而又能择善而从,凡前辈角色的长处,他差不多都能吸收,如《昭关》等悲壮苍凉的腔,则完全学程长庚,二六原板的活泼腔,学的卢胜奎,反二黄几个高腔,完全学的王九龄,快板的疙瘩腔,学的冯瑞祥,做功表情,多学崇天云,飘洒的地方,是学的孙小六(上海角),甩须、甩发、耍翎子,乃学的鞑子红(梆子班名角,搭瑞盛和班)。吸收了许多人的长处,又自己加以锤炼融化,遂成为一代名角。而又能养精蓄锐,不与前辈的名角竞争,例如杨月楼在世,他不唱《四郎探母》,崇天云在世,他不演《南天门》,这种情形多得很,不必尽举。他常议论,若想成为一个名角,则必须有出人头地的地方,若想出人头地,则不可与老辈名角竞争,凡他们唱红了的戏,你不可随便就演,倘你演出去,虽然卖了很大的精神气力,可是观众看了之后,说到不及某人,那你的声名,便吃了很大的亏,要想得好,最好是自己创造。他这些话,当然都不错,且也真能做得到。他说不可以与老角竞争者,即是月楼在世,他不唱《四郎探母》等等是也。他说须自创者,如《当锏卖马》,原为店主东正戏,经他一添改,便成秦琼的戏了。又如《搜孤救孤》,原是公孙杵臼的正戏,在三庆时演此戏,因为卢胜奎是前辈,永远卢去杵臼,谭去程婴,谭与卢商酌,他想添上两段唱功,卢慨然允诺,谭遂添上,以后便演成程婴的正戏了。如此者颇多,不必尽举,足见成一名角,也不容易。

二是他机会好,当他嗓音恢复,刚露头角之际,名气最大的几位老生,如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都相继去世;到他将要大红的时期,所有的名老生,如王九龄、崇天云、卢胜奎、华雨亭、刘贵庆、李四巴、张玉奎、杨月楼、冯瑞祥等等又都相继去世。与他同时,能叫座的老生,只有孙菊仙、龙长胜、许荫棠等数人。孙与许都是票友出身,不但没有靠把戏,而身段亦差,只靠唱功,故仍逊谭一筹;龙虽各戏都能,但气稍弱,与谭相抗,亦觉稍逊。若汪桂芬,则又较晚,按年龄汪比谭小十四岁,而且汪在长庚去世之后,方才唱红,彼时谭已享大名了,故谭常说,大头还算晚生后辈。因为彼时人才缺乏,所以他出名更较容易。

谭生于前清道光二十七年,卒于民国六年,号英秀,清宫中的名字,则是金福,因他父亲谭志道唱老旦不甚好,人呼为叫天,故管他叫小叫天,非美词也。光绪初年,已经很红,但彼时尚演武生,如光绪六年出版的《都门纪略》,所载各班角色,三庆班则生为杨猴子、殷德瑞、卢台子三人,净则为何九、吴连奎二人,小叫天则为武生等等。光绪十年之后,便以老生享名了,然仍不断带演武生。余有专谈谭鑫培一文,曾登《中央日报》,兹不多赘了。

李顺亭

顺亭又名大李五,生于道光二十七年,与鑫培同岁,若按学力技术说,比谭鑫培还优越,不过因风头稍差(戏界名曰台风),所以晚年降为配角,然亦系极硬之里子,与任何好角合演,他都不少得好。在中年时,也曾屡当台柱,如与鑫培、何桂山等,往京东遵化州一带演唱时,老生一角,便归他担任。在福寿班时,曾排《伍子胥报仇》一戏,与从前三庆班所排之全本《列国》不同,此戏分两本,前本名《卧虎关》,后本名《夺昭关》,伍子胥一角,便是李顺亭,去伍辛者(子胥之子)为陆华云,当时配搭极为齐整,演得也极精彩,以后便无他班再演。顺亭中年所以享名者,因其声音高亢,专能唱唢呐腔。

按生角最难唱者为红生戏,因它十之八九,都是唢呐腔,且都是翻唱,如《龙虎斗》的赵匡胤,《采石矶》的徐达,《攻潼关》的姜子牙,《双包案》的夜行帅(猫神),《青石山》的关羽,《五花洞》的张天师等,或红脸或本色脸,总之都算是红生戏,非有好嗓子万不能唱,谭鑫培固然不能唱,而孙菊仙亦不能胜任,因他嗓音虽够宽,而不够高亢雄壮,顺亭则极长于此,且往往翻高唱之,尤其好听。

其兄李三,亦以唱唢呐腔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