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该笨死的牛: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3253700000012

第12章 牛在江湖(1)

§§§第一章牛的遭遇

自我封闭的牛

牛木讷,羞怯,不善于交际,他总是把自己封闭在秘密区域之中,不愿向他人吐露半点想法,他们就很难与别人进行交往。

在生活中与人相处时,尽量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可以减少人际关系的隔阂。你若不主动地向对方进行有效的——“自我暴露”,对方又怎么会告诉你他的情况呢?人与人的交往是平等的,双方必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对自己的情况“滴水不漏”,无疑是向对方作出不信任的表示。

“自我暴露”是扩大开放区域,搞好人际沟通,促使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法。“自我暴露”有两种,一种是自觉的“自我暴露”。比如向交往的对象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职业、家庭、身世、经历,为的是让对方更多地了解自己。这种自觉水平的“暴露”有口头谈话形式和书面报告形式。前者随便一些,宜用于朋友、同事之间的交往,后一种则比较正规和严肃,常表现在上下级的交往中。所谓不自觉的“自我暴露”是一种无意识的暴露,如酒后失言,下意识的动作、表情,以至服装穿着、环境布置等等。别人可以通过这些细小的方面来了解一个人,知晓他的人生观、情操、兴趣爱好等。当然,要向对方表示诚意和信任,应比较注意自觉水平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不是不讲内容,不分地点场合,不分对象地乱说一气。“自我暴露”的内容是有选择的。应该在生活中要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应当学会怎样来开放自我,暴露自我。原一平作为最成功的推销员,就是因为他在顾客面前,永远都是坦诚的,从来不掩饰自己,他的自我暴露使他能够引导顾客进行思想交流,彼此成为朋友。

开放自我,与人坦诚相待,自然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也就能够把自己推销给社会。

孤军奋战的牛

任人驱使的牛除了劳作,就是吃睡,他没有机会交朋友,也无心交友,什么事都自己扛。

俗话说: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林。一个涉入社会生活的人,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个没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须这样。一个有能耐的人也必须这样。就算我们浑身都是钢,也打不了几个铆钉。何况我们大多烂泥一团,没有多少真材料。不过,“他人”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有些不着边际,而且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的陌路人,不太熟悉的人,关系很一般的人,他们大多都不能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他人”中只有一种人能够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那就是——朋友。这些贴近你的亲朋好友,总是给你各种各样的帮助。你遇有危难紧急,总是他们帮你排忧解难,渡过危急。或者当你吉星高照时,也是他们为你抬轿唱喏。朋友,是一个特定的圈子。圈子虽小,作用却难以估测。这有点像个小帮派,其实,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就是拉帮结派,朋党相携,人多势众,相互利用。

利用不是一个丑恶的东西,而是各取所需导致。一个人,无论在工作、事业、爱情和消闲哪方面,都离不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朋友就是如此。因为各人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人际关系所不同,而必须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个人高明的地方。在自然界,也是这样,动物们相互利用,以有利于捕猎、取暖和生殖。兽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秩序和习惯,以享受最大的优越: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轻的雌性等等。而耍单的动物,被淘汰者居多,无论其多么凶猛强悍。如老虎、狮子、独狼,等等。群居动物(相互利用了对方的长处和力量,哪怕是极微弱的力量)则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蚂蚁、蜜蜂、家鸡等。

就社会和自然状况来看,孤单的是斗不赢拉帮结派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如果没有朋友,没有他人的帮助,他或她的境况会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业都无从谈起。

借朋友之力,使用他人为自己服务,以让自己能够高居人上,这是一个人很难能可贵的地方。尤其对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更要多方巧借。黄巾乱世之中,刘关张邂逅相逢,桃园结义,成就了千古美名。也奠定了西蜀王朝的根基。以后三分天下,西蜀称帝。刘备始为皇帝,关张也成开国元勋,西蜀重臣。回头看看,刘关张结义之时,三人均是下层草民。刘备虽是汉室皇亲,却落得流浪街市,贩席为生。张飞只是一个屠夫,粗人。关羽杀人在逃,无处立身。三人结义后,彼此借重,相得益彰。董卓之乱时,吕布称枭雄。刘关张大战吕布,却只打成平手,可见吕布何等英雄。但吕布匹夫无助,枉自豪勇,最终被曹操所杀。而刘关张却在三国中彼此相仗,日益得势,最终立国树勋。这是借朋友之力的一个典型例子。西汉刘邦,也是一个善借朋友、他人之力者。刘邦出身低微,学无所长。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能挥刀舞枪,但刘邦天生豪爽,善用他人,胆识无双。早年穷困莫名时,他身无分文,却敢独坐上宾。押送囚徒时,居然敢私违王法,纵囚逃散。以后斩白蛇起义,云集四,方豪杰,无论哪种背景的人或敌方伪人,最后都为他所有。如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威镇天下的悍将英雄,原先都是他的死敌项羽手下的人。至于刘邦身边的谋臣武将,如萧何、曹参、樊哙、张良等,都是他早期小圈子里的人,萧何、曹参、樊哙更是刘邦的家乡故邻,亲戚六眷。他们在刘邦楚汉争战中,劳苦功高,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也可以说刘邦利用他们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业。

不仅帝王将相需要借他人之力(帝辇虽高,却须将帅垫托),就是平民百姓也离不开个三朋四友。这样,平时有个三长两短,紧急偶然,也有几个说话的,帮衬的,遇事方能应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好汉也离不开帮手,篱笆要站稳,离不开几个桩。这都是在讲利用他人之长,借用朋友之力。

朋友应该相得益彰,彼此借重,不要成为闲散朋友,只为无聊和打发时光。更不要狐朋狗友,沆瀣一气,相互为恶,那就既害人又害己,失去用人之长,彼此有益的初衷了。

没有“贵人”的牛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牛累死累活地干了一辈子也不得出人头地,缺少贵人相助也是原因之一。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加大你成功的筹码。

你离乡背井,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不知何处才是落脚之地,就在你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遇到一位好心人替你指点迷津,解决了你的难题。

除非你的运气特背,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已久或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师傅,也许是教练,或者是引荐人。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有助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创业老板的,竟然100%全部都曾被人提拔过。

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有人说,政治圈是讲究人脉、关系现象最盛的,各路人马结党结派毫不鲜见。谁是受谁提拔的,谁和谁相互帮忙,谁跟谁彼此利益输送。若论起每个人的背景来头,几乎都有稳当有力的靠山撑腰,好像少了这层保护罩,就很难在复杂的政治圈里出头露面。

话虽如此,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被保送上垒的人究竟有没有两下子。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老实巴交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想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老实人,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除了真正是基于爱才、惜才之外,一般而言,贵人出手,多少都带有一些私心,目的在于培养班底,巩固势力。但也有一旦接班人羽翼丰盈之后,立刻另筑它巢,导致与师傅失和,反目成仇,这类故事自古至今屡见不鲜。

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关系,最好是建立在彼此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彼此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

害怕求人的牛

牛从不开口求人,他情愿吃苦受累也不愿向人求助,他觉得求人自己就矮了三分,求人就得奴颜卑膝,装孙子。如果别人拒绝了他的请求,他更是觉得颜面扫地。

求人办事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口头提出的。人们不难发现,同样的请求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被求者乐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呢?

求人语言要做到诚恳、礼貌,不强加于人(有时还需要委婉)。所谓诚恳是指要让被请求者感到你是发自内心地求助于他,从而重视你的请求。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所谓礼貌是指应该尽量选用被请求者乐意接受的称呼,像在问路、请求让座时,这一点就显得非常重要。问路时,称对方为“老头”、“小孩子”,那你肯定一无所获;若改用“老人家”、“小朋友”等,效果就会好些。

不强加于人是指不用命令、祈使的语气,而多用委婉、征询的口气,例如,尽可能地使用“麻烦……”、“劳驾……”、“可以……吗”这类句式,即使对相识者也不妨这样。

(1)以情动人这一般用于比较大的或较为重要的事情上。把对人的请求融人动情的叙述中,或申述自己的处境,以表示求助于人是不得已之举;或充分阐明自己所请求之事并非与被请求者无关,以使对方不忍无动于衷、袖手旁观。

(2)先“捧”后求所谓“捧”在这里是指对所求的人的恰到好处、实事求是的称赞,并不包括那种漫无边际、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是顺便就与所求的事有关的方面称赞对方一下,也不失为一种求人的好办法。

(3)“互利”承诺这是指在求人时不忘表示愿意给对方以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时也会对求助者多一分好感。

(4)寻找“过渡”倘若向特别要好和熟悉的人求助,可以直截了当、随便一点。但有时求助于关系一般的人、生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则常常需要一个“导人”的过程。这个导入过程可长可短,得视情况而定。

此外,还要尽量防止自己的话无意间冒犯了对方。所以,在有求于人时应事先对对方有所了解,若无意中冲撞了对方,岂非前功尽弃?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可以手把手地教你一些具体用法。

(1)间接请求

一是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使用能愿动词、疑问句等)以商量的口气把有关请求提出来,显得比较婉转一些,令人比较容易接受。例如:

“你能否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比较: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我们不难看出,间接的表达方式要比直接的表达方式礼貌得多,因而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帮助或认可。

二是借机请求

借助插入语、附加问句、程序副词、状语从句及有关句型等来减轻话语的压力,避免唐突,充分维护对方的面子。例如:

“不知你可不可以把这封信带给他?”

(比较:把这封信带给他!)

语言中有很多缓冲词语,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大大缓和说话的语气。

三是激将请求

通过流露不太相信能成功的想法把请求、建议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请别人帮忙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2)缩小请求

尽量把自己的要求说得很小,以便对方顺利接受,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例如:

“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3)谦恭请求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敬,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

(4)自责请求

首先讲明自己知道不该提出某个请求,然后说明为实情所迫不得不讲出来,令人感到实出无奈,例如:

“真不该在这个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

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在有的时候、有些场合打搅别人是不合适的,不礼貌的,但有时又不得不麻烦人家,这就应该表示知道不妥,求得人家谅解,以免显得冒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