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该笨死的牛: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3253700000013

第13章 牛在江湖(2)

(5)迟疑请求

首先讲明自己本不情愿打扰对方,然后再把有关要求等讲出来,以缓和讲话语气。例如:

“这件事我实在不想多提,可你一直忘了替我办。”

在提出要求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自己本不愿意说,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比较有涵养。

(6)述因请求

在提出请求时把具体原因讲出来,使对方感到很有道理,应该给予帮助。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在提出请求时,如果把有关理由讲清楚,就会显得合乎情理,令人欣然接受。

(7)乞谅请求

首先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例如:

“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

请求别人原谅,这是礼貌语言交际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第二章给笨牛支招

拿捏社交尺度

万事各有其度,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达到预想的目标。那么,在社交中,需要掌握哪些社交尺度呢?

(1)自尊而又尊人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自尊,有自爱、自重之意。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种含义:一是爱护名誉,二是爱护自己的历史和前途;三是爱护自己的生命;四是爱护时间;五是爱护人格。

尊人,就是尊重人们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正当权利以及尊重别人的人格。

人不能不自尊,同时也不能不尊人,重要的是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既自尊又尊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这是社交成功的基本前提。

(2)信赖而不轻信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应该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如果看谁都像是坏人、骗子,那就没有什么真诚的社交可言的。信赖,但绝不能轻信。轻信,主要是指盲从,即对人对事不加观察和分析,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在社交中,既要互相信赖,又不要轻信他人。这并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两回事。轻信,会使善良者痛心疾首,使骗子阴谋得逞;信赖,会使善良的人得到安慰,使骗子受到威胁。

(3)坦诚而不粗率

人与人交往,需要坦白诚恳,就是说,立身处事刚正不阿,为人处事诚心诚意;心直口快,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言之有物,行之有理。若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察言观色,看风使舵,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就不是一种坦诚的态度。

坦诚不等于简单粗率。信口开河的人往往捕风捉影,主观武断,说话不负责任,只图一时痛快,不看对象,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场合地点,更不顾后果如何。可见,简单粗率是社交中的一大禁忌。

(4)谦虚而不虚伪

谦虚的品德,对于人际交往十分重要。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是实事求是,既不过高评价自己,又肯接受别人批评,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成为社交中受欢迎的人。

谦虚与虚伪不是一回事。如果一个人故作谦虚,沽名钓誉这就是虚伪的表现。一旦被人们察觉,非但不能给人以好感。反而令人讨厌。可见,虚伪也是社交中的一个大敌。

(5)谨慎而不拘谨

人们无论干什么,谨慎从事总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社交中,三思而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言谈举止恰到好处,有理、有利、有节,无疑有助于搞好人际关系。

谨慎,但不要拘谨。在他人面前,手足无措,不敢抬头、落座,不敢开口、交谈;该说的话不说,该办的事不办,这就不是谨慎而是拘谨了。在社交中,不应把落落大方的仪态同谨慎持重的言行对立起来。不拘小节,不检点言行和忸怩作态的表现,都不利于交际。

(6)活泼而不轻浮

谈吐风趣幽默,举止愉快活泼,往往是社交中良好的触媒,也是交往深化的催化剂。与人相交,要是迟钝呆板,不会说不会笑,别人推一下动一下,问一句答一句,那是毫无情趣可言的。

但是,活泼不能到它的极端——轻浮。要是不分场合,不择对象,谈话中一味插科打诨,俏皮语连篇,笑料满嘴,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中,公然叫人绰号,开人玩笑,不仅会引起人们反感,更不利与人交往。因此,不能把庸俗当成幽默,把肉麻当做有趣。

(7)成熟而不世故

要在社交中不断进取,减少失误,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努力使自己老练成熟起来。老练成熟,靠的是知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而这些又往往在于时间的积累。

老练成熟是社交中的“上乘”修养,而圆滑世故是社交中的恶劣品质。圆滑世故的人,胸无大志,悲观厌世,玩世不恭,逢场做戏;对人“耍心眼”,玩弄权术,用手段,搞阴谋;骑墙中庸,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出卖原则。可见,在社交中,圆滑世故是不足取的。

人靠衣装

良好的仪表犹如一支美丽的乐曲,它不仅能够给自身提供自信,也能给别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既符合自己的心意,又能左右他人的感觉,使你办起事来信心十足,一路绿灯。

美国的心理学者雷诺·毕克曼做了以下有趣的实验。

在纽约机场和中央火车站的电话亭里,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放了10分钱,等到一有人进入电话亭,约2分钟后敲门说:“对不起我在这里放了10分钱,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结果退还硬币的比率,询问者服装整齐时占77%,而询问者衣服较寒酸时则占38%。

进入电话亭里的人在被服装整齐人的询问时,可能会察觉服装整齐的人可能跟自己说了很重要的话;而面对衣着寒酸的人,因为在不想接触的念头下,不想去理会对方的问题,所以根本没有听清楚他说的话,就开口回答“不”,企图赶走对方。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衣着对一个人出外办事影响非常大,大多数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可以说是从其衣着开始的。衣着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但能给对方留下一定的美感,而且它还能反映出你个人的气质、性格、内心世界。

人们对穿衣服的讲究很多,合乎场合的打扮可以使你在工作上无往不利。正式的工作环境中,自然应选择庄重、文雅的服饰。即使平常喜欢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人,在庄重的社交场合也不应随随便便,那样会使人产生不尊重别人的感觉。相反,在一些轻松、愉快的社交场合,或个人的业余文娱活动中,则可选择活泼、鲜艳、式样随意一些的服饰,使人感到富有生活情趣,不拘一格。

得体的服饰可以增加人们的自信心。也许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要到一流饭店赶赴宴会时,总会将自己体面地打扮起来,若是到一般商店、市场购物,则是一套轻便的休闲服。其实,并不是每到一家一流饭店,都规定必须西装革履,而是这些饭店的气氛和其他人的穿戴,会使你不得不注意自己的服装仪容。

盛装赴宴,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礼仪,而且也是为了不辜负于酒店的豪华气派。所以,装扮仪容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预防被那种气氛吞没的心理武装。这时身上的衣装,已不仅是件普通的衣服而已,而是一件保护心灵的外衣。质地好的服装,可以强化自我意识,达到与一流饭店平等的关系。初次见面的对象,就像一流的饭店,只要你能将与对方建立平等关系的“东西”,加诸己身的话,便会更加大方自信了。

自然,人们对于着盛装的人和不讲究仪表的人两者间的感觉是不会相同的。美国有许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都有“规格”,所谓规格自然不是指要穿得怎么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观感”的水准。不只在美国如此,在世界各地都一样。在中国,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向人们推销保险的时候是不会穿得不三不四的。无疑,人们对于穿得整齐的人,总是较有依赖感的。

美国商人希尔在创业之始,就意识到服饰对人际交往与成功办事的作用。他清楚地认识到,商业社会中,一般人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来判断对方的实力的,因此,他首先去拜访裁缝。靠着往日的信用,希尔订做了三套昂贵的西服,共花了275美元,而当时他的口袋里仅有不到1美元的零钱。

然后他又买了一整套最好的衬衫、衣领、领带、吊带等,而这时他的债务已经达到了675美元。

每天早上,他都会身穿一套全新的衣服,在同一个时间里,同一个街道同某位富裕的出版商“邂逅”相遇,希尔每天都和他打招呼,并偶尔聊上一两分钟。

这种例行性会面大约进行了一星期之后,出版商开始主动与希尔搭话,并说:“你看来混得相当不错。”

接着出版商便想知道希尔从事哪种行业。因为希尔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极有成就的气质,再加上每天一套不同的新衣服,已引起了出版商极大的好奇心,这正是希尔盼望发生的情况。

希尔于是很轻松地告诉出版商:“我正在筹备一份新杂志,打算在近期内争取出版,杂志的名称为《希尔的黄金定律》。”

出版商说:“我是从事杂志印刷及发行的。也许,我也可以帮你的忙。”

这正是希尔所等候的那一刻,而当他购买这些新衣服时,他心中已想到了这一刻,以及他们所站立的这块土地,几乎分毫不差。

这位出版商邀请希尔到他的俱乐部,和他共进午餐,在咖啡和香烟尚未送上桌前,已“说服了希尔”答应和他签合约,由他负责印刷及发行希尔的杂志。希尔甚至“答应”允许他提供资金并不收取任何利息。

发行《希尔的黄金定律》这本杂志所需要的资金至少在3万美元以上,而其中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漂亮衣服所创造的“幌子”上筹集来的。

希尔知道:成功的外表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尤其是成功的神情更能吸引人们“赞许性的注意力”。当然,这些衣服里也包含着一种能力,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完美体现。

办事能力差的人,在社交上也许有一种恐惧症,他们往往不敢与人交往,也不愿与人共事,因此,在着装上也没有自己的品味。他们认为,如果穿了太讲究的服装,会成为别人注视的目标、谈论的焦点,这使他们感到不安。这种类型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办事高手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首先从服饰讲究上来突破这个恐惧社交的弱点,不妨花点钱买一套好面料和做工档次高一点的西服,打上领带,努力尝试着去公共场合或者主动去接近一些地位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把自己当成一个优秀的人物看待,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办事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着装要领

卡耐基认为,着装并不是盲目的,千篇一律的,而应该根据需要不断的变化。

(1)应时着装

着装首先必须应时。所谓应时,不是指追求时髦,走在时装发展潮流的前沿,而是要求着装必须与穿着的具体时间相吻合,并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不可不分四季、不分早晚或脱离时代地胡乱着装。

应时原则通常包括如下三层涵义:

其一,与时代变化同步。着装不应与时代脱节。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习俗与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发展变化。当今的时代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反映在着装上便会有特定的时代要求。自然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着装上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尽管从服装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不时会出现复古或超前的现象,但其主旋律却一直是与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大体上保持一致的。

着装固然要遵循“相对保守、朴素大方”的原则,从而给人以稳重可靠、沉着踏实的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使自己的着装落伍于时代,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便会有因循守旧、冥顽不化之嫌。

其二,与四季变化同步。服装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于消暑御寒。因此在着装的选择上,任何人都必须随着四季的变换和气候的变化做出适当的改变,使着装冬暖夏凉,春秋适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着装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在着装的选择上已不再受季节时令和天气冷热的限制,大冬天穿着短裤短裙招摇过市的现象比比皆是。一般而言,人们应当尊重他人的着装选择,把着装看成是个人的私事而宽容对待。

其三,与早、中、晚变化同步。在每天的上班时间与非上班时间,以及在非上班时间的不同时间段,都应有不同的服装选择。

每天早晨散步或进行运动时,可以穿便于活动的运动服;中午在家或在宿舍用餐时,可脱去正装,穿上休闲服,好好放松一下;而在晚上欣赏电视节目或准备休息时,则可换上睡衣睡裙,以求舒适、惬意。

然而在上班时间,不论上午下午,都必须穿着与“此时此刻”和谐的服装,从而体现出敬业精神。切不可如在家时那般随意自在,为追求舒适自然而一副休闲装束,否则就会有损于形象,因小失大。

(2)应景着装

着装必须应景。所谓应景,是要求在着装时必须考虑到自己即将出场或主要活动的地点,使服装尽量与自己所面临的环境保持和谐一致。切不可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使自己的着装与所处环境格格不入。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与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只要到达特定地点,进入特定环境,人就成了特定环境的组成部分。此时,他的言行举止都必须主动、自觉地与环境保持一致。如果不顾忌环境的要求而我行我素,不仅会破坏环境美,而且也有损于自身形象,遭到环境的不容与排斥。正是基于这一点,着装必须遵守应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