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3254500000010

第10章 爱的光芒(3)

我们生活中的分歧也是思想的结构,是记忆的物质。由于思想本身是局限、片面和分隔的,所以它只能带来恐惧和痛苦,以及孤独和空虚的感觉。思想会摧毁情感,而情感就是爱。思想只能制造痛苦的欲望,在追求欲望的时候,爱就被挤到一边了。吃与喝的欲望一直不断被思想延续,但如果只是控制和压抑欲望,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它只会制造各种不同形式的冲突和冲动。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赋予思想这么高的重要性?因为人们被时间所束缚,难以认识到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甚至误以为思想是通向自由的捷径。然而,思想永远是历史的成果,因此不可能是自由的。自由只有在活生生的当下、在日常生活里才会出现。而只有自由的心才能产生真正的爱。

认识到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到,爱和思想无关。思想制造的空间里是没有爱的。因为在思想制造的空间里,爱就是我和非我之间的冲突。这个空间阻隔了人与人,其中充满了变成的活动、生活的争战、痛苦和恐惧。而爱只能存在于一颗自由的心对当下的觉察,这种觉察是敏锐的,它不只用到头脑,还用到所有的感官,不带任何过去的记忆,自由自在地察觉,再自然而然地作出反应。

爱终结自私自利和痛苦

哪里有自私自利,哪里就永远不会有自由,没有自由,爱就无处容身。哪里有痛苦,哪里就不可能有爱。

——《面对危机中的世界》

有一个旅行者在沙漠里独自行走了两天两夜,却不幸地遇到了暴风沙。漫天的黄沙使他的眼睛无法睁开,狂风过后,他已迷失了正确的方向。更可怕的是,他身上的食物已经吃光,连一滴水也没有了。又过了两天,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走着走着,烈火般的干渴撕裂着他的嘴巴乃至整个身体。在痛苦的绝望中,他发现了一幢破旧的草屋。他迫不及待地走过去,欣喜地发现小屋前面有一架抽水机。可是任凭他怎么拼命地汲水,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又看到抽水机旁有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小纸条,写着:“你必须用瓶子里的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但是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瓶装满,以便下一位需要引水的人。

这时他犹豫了:万一把瓶子里的水灌下去了可还是抽不上来水怎么办,岂不是浪费了一次求生的机会?可是,只要自私一点,直接把瓶子里面的水喝下去,自己就肯定能走出沙漠了。这该怎么抉择呢?

他思考了一会,最后决定按照纸条上的做法,把瓶子里的水灌入抽水机以引水。没想到,真的从抽水机里面出来了大量的水。他高兴的喝足水后,依旧把瓶子里的水装满,然后在那张纸条后面加了一句:“相信我,真的有用。”几天后,他成功地走出了沙漠。

让我们想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位旅行者真的自私一点将瓶子里面的水喝掉,我们应该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获救了,可是瓶子空了,后来的人定然没有用来抽引的水,再也没有人能喝上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失望和痛苦的假设!这样,我们就看到了自私自利带来的巨大危害。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太多那样自私自利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因此,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和狭隘。

我们标榜自己的博爱,可是为什么我们仍然那么自私?自私是我们生活的根本问题。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只不过意识不到而已。即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自私的,我们也会小心翼翼地将其隐藏,并且冠冕堂皇地伪装自己的博爱,那在本质上也是自私的。自私自利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例如,假设我们有宗教信仰,那么我们的自私就表现在对那种信仰或教义的崇拜和坚持。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追求自我的利益,无论那是责任也好,本能的表现也好,还是自我的提升也好,其实都是打着爱的幌子掩盖自私的真相。

有时候我们还将自私自利误当作爱,常常会有这些想法:“我爱你,需要爱,你就必须同时也爱我,我一定要得到你的爱,我还想要从你那里得到再多一点爱。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爱我的人,除了你再没有别人了。除了你,我对所有人关闭了心门,我的心只向你敞开,所以我用我的方式去关心你、监视你。”这是真的爱吗?你会发现其实你爱得很累、很苦、很寂寞,只要你和恋人的关系一有波折,你就感到无比的焦虑和痛苦。这种自私自利的爱其实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痛苦和冲突。

只有真正的爱才能终结自私自利和痛苦。我们认为,如果两个人相爱,这份爱并不代表你爱所有人,而如果一个人爱全人类,那他就不只是独爱其中特别的一个。你说“我爱”的时候,爱其实并不存在,而当“我”被放下时,爱就真的来了。

为什么我们失去了善良

善良是爱的形式,只有爱才能带来善良的行为。人的善意往往能带来良性的关系互动、好的品性和幸福的生活。

——《最后的日记》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另外还有诸如“假冒药品”、“投毒奶粉”、“自来水污染”等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些丧失良心的商家屡屡挑战社会道德伦理,几乎毫无道德底线可言。当今社会是不是到了一个道德的末世,人们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原初的善良?

再来看看我们都对大自然做了什么:屠杀飞奔的鹿群、美丽的羚羊、活泼的海豚、珍贵的海象,甚至屠杀庞大的鲸鱼和大象,更有惨无人道的活熊取胆行为。最可笑的是,人类还喜欢相互屠杀。在人类的整个发展史中,我们之间的相互屠杀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从未停止过战争。显然人类已经嗜杀成性,已经麻木到随意杀戮——为了炫耀技巧而去射杀飞鸟、追杀狐狸、捕杀海洋中的无数生物。还有被我们破坏的无数植被、湖泊、森林、沼泽地,我们美其名曰开发土地资源!死亡似乎无处不在,而善良却又无处可寻。

你是否想过,无论是道德沦丧的投毒、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商业行为,还是残暴野蛮的侵略破坏行径,这种残杀或破坏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痛苦?多年来人类一直遭受着强烈的痛苦——眼泪、愤恨、死亡、残暴与恐惧的痛苦。这种痛苦至今仍在延续,这是一个病态的世界。对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为了负起责任,我们必须停止屠杀,才能维持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是美丽的、和平的。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什么扼杀了人们内心的善良?善良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无法彻底善良?如果懂得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创造了世界,创造了社会,创造了不同的宗教以及教条、信仰、仪式、界分和派别。这些东西让我们有了好与坏之分,引导我们趋利避害,也就阻碍了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世界,也就阻碍了我们的善良。

然而,善良被扼杀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失去了爱。如果你的心中有善意,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出于爱的本性,不带任何目的,没有任何动机,不求任何回报;那么你做什么都是恰当的,包括你的关系、你的行为以及你思考的方式在内。如果我们热爱大自然,与自然界建立和谐的联系,我们就不会为了满足食欲而去屠杀任何动物,去吃一条狗和一只猫的肉,也就永远不会为了私利而去活取熊的胆汁、去猎杀大象和海豹。作为商人,如果你能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所有的消费者,那么怎么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因此我们说:遗忘了爱,所以善良也不见了。

要重新找回一颗善良的心,必须唤醒心灵的爱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必须去亲近自然,亲近河里的游鱼,亲近从水泥地下破土而出的小草的叶片和笼罩在城市上空的云朵。只有当身为人类一员的你真的变得善良时,我们才能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