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15

第15章 名将李牧

李牧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在打仗游戏中,他在的那一边总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乡亲们觉得李牧才华过人,等到他弱冠之后,一致推荐他为贤士。但李牧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赵王的重视,最初,赵王将他安排在宫廷卫队里任职,成为一位小队长。然而就是在这里,李牧展现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他带领的队伍每次参加比赛总能取胜。

几年之后,赵王发现了李牧的军事才华,让他驻守雁门关,抵挡匈奴的袭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李牧可以自行任用军官,本地的税收也都直接送到李牧的军营,当做军饷。李牧改变了朝中设立的官职,他让这些官员管理各自的领地,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让匈奴人抢走任何财物和百姓。

即使没有战事的时候,李牧也时常宰杀几头牛来犒劳将士,指挥部队进行射箭和骑马训练。为了防备匈奴的侵袭,李牧命人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并派出侦查人员打探敌情。李牧只命令将士谨慎防备,从不与匈奴交战,他下令说:“如果有匈奴兵侵犯边境进行掠夺,我军必须收拾人马和牲畜退入堡垒中坚守不出。如果有谁胆敢出击匈奴,一律处斩!”

因此,匈奴人每次入境侵犯,都不会遇到抵抗,但是因为李牧撤退及时,所以也没有抢掠到什么。这样过了好几年,因为李牧的不交战策略,双方都没有什么损失,匈奴人也因此认为李牧胆小怯战。不但匈奴人这样认为,就连雁门关的军民也觉得自己的将帅胆小怯战,纷纷向赵王投诉。赵王派了一个又一个使臣去斥责李牧,每次李牧都虚心接受意见,但是下次匈奴人进犯,他还是我行我素。“好一个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本王撤了你!”赵王恼怒地下令,派另一个将军取代了李牧。

李牧被罢免后,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而是安心地回家休养了。但是雁门关的百姓开心不起来了,因为新来的将军非常勇猛,匈奴人一来就马上出兵,可惜每次都大败而归。匈奴兵倒是消灭了几个,但是自己的损失也很大,被掠走了很多财物和百姓。一年下来,雁门关从一个富裕的地方变成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之地。

这个时候,赵王又想起李牧,接连下了几道诏书派李牧去雁门关,李牧都推说自己身体不适,不能再出战了。又一次雁门关被大掠的消息传来后,赵王亲自来到李牧家里,请求他再次出山。李牧说:“大王如果还想任命我为雁门关的太守,我就还按我以前的方法行事,您要是不同意,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的。”赵王同意了。

匈奴人知道李牧虽然胆小,但是他在雁门关的时候,匈奴从来没有占到过任何便宜,听说李牧回来了,他们就改去侵犯其他地方了。那一年草原大旱,匈奴精兵倾巢而出,分三路去各国抢掠食物和百姓,但是雁门关在这位“胆小”将军的领导下无战事,落得个清静。

守边军士每天得到赏赐却不被派去抗击匈奴,心里都希望与匈奴人打一仗。于是李牧挑选了五万精兵、一千多辆战车和两万匹战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匈奴的腹地。这时匈奴守城的都是些老弱残兵,这些老弱残兵一见赵军入侵,立即通报最近的一支匈奴军队,让他们派十万人马回援。

先回来的是一支骑兵,赵军遇到这支骑兵马上就落荒而逃。匈奴人这才知道原来是赵国的“胆小”将军来了,他们嬉笑着等待大队人马的到来,准备杀掉这五万赵军。

匈奴的十万人马赶到了,五万赵军却不见了踪影。匈奴人正纳闷的时候,一支铁甲战车和铁甲战马组成的队伍从三面气势汹汹地包围了他们。匈奴人连忙逃向那唯一的缺口,但是这个缺口是个陷阱,一到那里,他们就被埋伏在这里的赵军一举歼灭了。这一战,李牧多设奇阵,大破敌兵,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然后乘胜灭掉了代地以北的胡族褴,攻破东胡,使林胡部族归降,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匈奴单于领残兵逃奔而去,此后十多年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

公元前234年,秦国大将樊於期率军征伐赵国,斩杀赵国大将,斩首十万赵军。次年,樊於期乘胜进攻上党,并绕到赵国后方。赵国形势危急,赵王调回在雁门关的李牧,任命他为大将,指挥赵军抵抗秦军。在李牧的指挥下,赵军大败,赵王因此封李牧为武安君。

赵奢、蔺相如、廉颇去世后,李牧成了赵国唯一的顶梁柱。在李牧的保卫下,赵国多次击退他国的侵犯。公元前229年,赵国出现大面积饥荒,国力非常衰弱。秦王嬴政派遣大将王翦率领十万大军围攻邯郸,李牧领兵顽强抵抗秦军,秦军难以得胜。于是,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诋毁李牧,说他企图兴兵反叛赵国。赵王中计,派人取代李牧。为了社稷和百姓设想,李牧没有接受命令,于是赵王暗中设下圈套捕杀了李牧。

李牧死后三个月,邯郸就被秦军攻破,赵王被俘,赵国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