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14

第14章 毛遂自荐

长平之战,秦军歼灭赵军主力,然后长驱直入,兵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倾尽全力死守邯郸,并派平原君赵胜向魏国和楚国紧急求援。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为人礼贤下士,因而在赵国有很高的威望,与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合称“战国四公子”。此次国难当头,平原君被赵孝成王派往楚国签订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打算,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与楚国缔结盟约当然最好不过,如果和平的方式行不通,就是用歃血的方式也要和楚国缔结盟约。于是他打算在自己的众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兼备、有勇有谋的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挑来挑去,只挑出十九个人,其他的人都不足以选取,人数没办法凑齐。

这时,一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推荐自己,他说:“我听说先生奉命前往楚国缔结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前往,现在还差一个。我愿意凑足二十个人,一起到楚国去。”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毫无印象,就问:“先生来这里多久了?”毛遂回答说:“已经三年了!”平原君说道:“我听说如果是贤士,就好像尖利的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马上就会露出锥尖来。而先生在我这里三年,却没有任何人向我称赞你,我也没有听到过你的一言一策,大概是因为先生你没有才能的缘故。先生不适合一同前去,还是留下来吧。”毛遂不卑不亢地说:“锥子只有先得到在袋子中的机会才能露出锋芒啊,如果我早就在袋子中,现在恐怕整个锥子都露出来,不只是锥尖了!”看到毛遂非常自信的样子,平原君同意了他的请求。同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嘲笑毛遂不自量力,只是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反复说明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但楚王仍然犹豫不决。站在底下的毛遂急了,他手拿着剑从石阶上走到平原君身边,对平原君说:“联合抗秦对两国都有利,不合纵则两国都会受损,两句话就能解决。可是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还没有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先问平原君:“他是干什么的?”平原君回答说是自己的门客,楚王便对毛遂说:“我在跟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快下去!”

毛遂攥紧剑,逼近楚王说:“大王敢这样呵斥我,只不过是仗着楚国的军队多罢了。可是现在我跟大王之间的距离不到十步,您的性命已握在我手里,军队再多,此刻也帮不了您的忙。况且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吗?完全是因为他们能够凭借已有的条件奋发图强。如今,楚国有方圆五千里的土地,上百万披坚执锐的士兵,这是成就霸业的资本。凭借这样的条件,楚国应当横行天下才对。而一个小小的白起,率领区区几万人前来攻打楚国,一战拿下鄢、郢,二战烧掉夷陵,三战将楚国宗庙夷平,侮辱楚王祖先。这是百世难解的仇怨,连赵国都替您感到羞愧,而大王却不以为难堪。现在提倡联合抗秦,实在是为了楚国,而不只是为赵国啊!我的主人就在我面前,你还呵斥什么?”面对毛遂的威逼,楚王连声答应道:“是啊,是啊!我愿意把整个国家奉献给合纵抗秦的联盟。”毛遂问:“决定合纵了吗?”“决定了。”毛遂对楚王身边的人说:“去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捧着盛血的铜盘,说:“请楚王首先歃血为盟,其次是我的主人,再次就是我。”就这样,赵国和楚国在殿堂上订立了合纵抗秦的盟约。之后,楚王派春申君带兵前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不久,魏国的信陵君也盗取兵符,率军前来救援。赵国在楚国和魏国的帮助下击退了秦军,邯郸获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位出现在同一个历史事件中。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以前我鉴别人才,多则几千,少则几百,自认为没有出现失误,却在毛先生这里失误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重于九鼎,那三寸不烂之舌强似百万大军。我再也不敢妄称能够识别天下的人才了。”然后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周文王:姬昌,西周的奠基人。在岐山附近建国,施行仁政,后遭人陷害,被商纣王囚于羑里,最终被释放。天下的诸侯都很信服他,武王建立周朝后被追封为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