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04

第4章 商鞅变法

秦孝公即位时,“战国七雄”中数秦国势力最为弱小。众诸侯都认为秦国卑微弱小,秦孝公深以为耻,于是立志富国强兵,便下求贤令向山东(崤山以东)各国广纳贤士,卫国人公孙鞅闻讯而来。

公孙鞅喜好法家刑名之学,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那就要杀掉公孙鞅,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听从你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便留了下来。果然如公孙鞅所料,魏惠王离开后,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

公孙鞅到秦国后,由宠臣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秦孝公怀着很大的兴趣与公孙鞅进行了第一次会面,公孙鞅跟秦孝公讲治国的道理时,秦孝公却一直打瞌睡。公孙鞅走后,秦孝公埋怨景监说:“你推荐的是什么人啊?只会夸夸其谈!”景监去问公孙鞅怎么回事,公孙鞅说:“我跟大王讲的是尧舜治理国家的办法,大王根本领悟不了。”景监回去请求秦孝公再给公孙鞅一次机会,秦孝公答应了,可第二次见面仍然不欢而散。公孙鞅说:“这次讲的是大禹、商汤和文王的治国之道,大王根本不想听。我已经知道大王的心思了,不过若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强国,大王只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要想建立像商朝和周朝那样的不朽伟业是不可能的。麻烦你再为我引荐一次吧!”第三次见面,秦孝公和公孙鞅果然聊得十分开心,秦孝公高兴地对景监说:“公孙鞅果真是个人才!”

随后,秦孝公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让他负责变法。变法的各项具体法令都已制定好,但公孙鞅并没有急着将其公之于众,他首先做的是取信于民。

公孙鞅在秦国都市南门立了一根三丈余长的木头,召集百姓并当众许下诺言:“凡是有能将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奉上十金作为奖励。”民众感到奇怪,因为当时秦国朝野上下素来没有信义,底下一片议论之声。有人说:“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搬一根木头就赏赐十金?”有人附和说:“是啊,我看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并没有人愿意搬那根木头。于是公孙鞅又当众宣布:“若是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赏赐五十金。”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终人群中有一人站出来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公孙鞅当即兑现承诺,果然奖赏五十金给搬木头的人,以示诚信,如此民众也都觉得这位左庶长的话可信。在取得民众的信任后,公孙鞅趁势把变法法令公之于众,并承诺功必赏,过必罚。此后,新法在秦国推行起来。

公孙鞅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给予同等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私下斗殴内讧者,以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享有宗族的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

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境内路不拾遗,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较好的治理。秦国大治,公孙鞅功不可没,秦孝公为了奖赏他,把他封到商地,所以人们又把公孙鞅叫做商鞅。

但是严苛的新法只强调惩罚,忽视了对人们的教化。为了防止犯罪发生,法律要求人们互相监视,互相揭发,否则就“一人犯法,全家受罚”。这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于是到秦孝公后期,人们对商鞅的法律越来越不满。

秦孝公逝世,太子继位。当年因为太子犯法而受罚的两个老师开始为自己报仇,他们诋毁商鞅有谋反之心。新继位的秦王对两个老师的心思心知肚明,但是因为他也对商鞅很不满,所以顺水推舟,决定处死商鞅。商鞅听到这个消息,趁着深夜逃跑了,但是慌乱之中没有带证明自己身份的凭证,出不了城门,于是他准备到附近人家借宿一晚。不料,主人不肯,还坚决要举报他。那家主人说:“商鞅大人有命令,如果发现家里或邻居家藏有不明身份的人不举报,就要全家受罚。”最终,商鞅被自己的法律捆住手脚扭送到了王宫。新的秦王对商鞅处罚自己的老师一事非常愤恨,其他贵族也因为新法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而讨厌他,所以都要求秦王对商鞅从重处罚,最终严苛的商鞅也受到了严苛的惩罚——车裂。

法家: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等,他们对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很深入的探讨,在法理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