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40

第40章 百闻不如一见

当初,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阻断了羌人与匈奴联系的通道,并驱逐羌人各部,不让他们居住在湟中地区。汉宣帝即位后,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视察羌人各部。先零羌首领向义渠安国请求将牧区迁往湟中地区,义渠安国未经朝廷许可便自作主张,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先零羌强入湟中地区后,与其他羌人部落解除仇恨,缔结联盟。为了加强控制,汉朝廷决定分化他们的联盟,再次派遣义渠安国前往巡视并区分善恶。义渠安国到达羌中,召集先零部落首领三十余人,以桀骜狡猾之名将其全部诛杀,又纵兵袭击先零部落,激起羌人反叛。

汉宣帝就羌人反叛一事与年逾七十的老将赵充国商量,询问担任平叛将领的合适人选。赵充国认为最合适的人选非己莫属,汉宣帝嘉许其言,任命赵充国为将。汉宣帝询问赵充国应当派遣多少人马,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战争难以遥测,应当率先实地考察。臣先驰往金城,考察之后再将作战方略上告朝廷。”汉宣帝听后大喜,知道已经得到合适人选,便调军随赵充国前往金城。

赵充国为人沉着勇敢,且深有谋略。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赵充国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得胜返回途中遭到匈奴重兵包围,汉军绝粮数日。赵充国带领壮士百余人突围,李广利率大军紧紧跟随,终于突围而出。此战中,赵充国身受创伤二十多处。李广利上奏朝廷,汉武帝亲自接见赵充国,并查看其身上创口,赞叹不已,拜为中郎。汉昭帝时,迁中郎将、水衡都尉。之后和匈奴作战,生擒西祁王归来,升为护羌校尉、后将军。公元前74年,因随大将军霍光拥立汉宣帝,被封为营平侯。

赵充国到达金城,集结一万骑兵强渡黄河。因为担心遭到羌兵阻击,先派人趁夜色偷渡,在对岸设立营帐。羌人见到汉军营帐,不敢阻击,所有汉军得以安全渡过黄河。赵充国用兵老成稳重,非常重视向远处派出侦察兵,行军时必定做好战斗戒备,休息时则必坚固营垒,战斗前必定会制订好作战计划。他爱护士卒,到达西部都尉府后,每天犒劳将士,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得知赵充国为将,羌人大为惊恐,各个部落的首领互相责备说:“我早就告诉你不要谋反,现在汉朝天子派赵将军率军前来,赵将军已经八九十岁,善于用兵。现在我们想一战而死,免得这样惶恐度日,可以吗?”于是羌人向汉军发起挑战,但是赵充国坚守不出。

这时候,汉宣帝已征集军队六万人。酒泉太守辛武贤上奏建议率先出击羌人,用武力予以震慑。汉宣帝将辛武贤的奏章交给赵充国,并询问他的看法。赵充国认为辛武贤的计策不妥当,此次羌人反叛,以先零部落为首,其他部落只是胁从。所以对待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然后选择熟悉羌俗的良吏抚慰羌民,这才是上策。汉宣帝将赵充国的看法告诉群臣,让他们议论此事。朝臣们与赵充国的意见完全相反,他们一致认为先零部落兵马强盛,又有其他羌族部落作为羽翼,如果不率先剪除这些附庸部落,就无法打击先零。

于是汉宣帝没有采用赵充国的意见,命辛武贤为破羌将军,许延寿为强弩将军,率军攻打羌部,同时责备赵充国迟迟不肯用兵,令其配合辛武贤作战。赵充国坚持己见,再次上书说:“此次主犯是先零,而不是其他羌部。如果放着先零不管,先去攻击其他羌部,放掉有罪的,诛杀无辜的,这不是明智的做法。先零最担心的就是汉朝大军一到,其他部落会违背盟约。如果我们先进攻其他羌部,先零就会出兵相救,这等于帮助先零巩固他们的联盟。果真如此,那么这次平叛就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先打击先零,其他羌部则无须劳烦一兵一卒就会臣服。”汉宣帝认为此计甚为妥当,便采纳了。

赵充国率兵至先零地区,先零因为屯兵已久,所以戒备松懈,忽然看见汉军到来,大为惊恐,丢弃车马辎重,落荒而逃,企图渡过湟水。因为道路狭窄,赵充国下令缓慢驱赶。有人建议说逐利宜速不宜迟,赵充国回答说:“已到穷途末路的敌寇,不能逼迫得太紧。缓慢驱赶,他们就只顾着逃跑;如果逼迫得太紧,他们就会反过头来殊死一搏。”果然,羌人溺水而死者数百人,汉军纳降及斩首五百余人,俘获各种牲畜十万余头。汉军到达其他羌人部落,秋毫无犯。羌人部落得知后,非常高兴,相信汉军不会攻击他们,所以陆续前来投降。果如赵充国所说,平定其他羌部,没有劳烦一兵一卒。

投降的羌兵已经上万,赵充国料定先零羌必定败亡,便打算撤除骑兵,屯田以待其因自身疲惫而败亡。奏章还未发出,就收到汉宣帝的诏令,与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合兵进攻先零。赵充国上书朝廷,陈述留兵屯田的十二大便利,认为以逸待劳则胜利在望。如果轻举妄动,那么敌患就不只是羌人,因为还要防备匈奴和乌桓。汉宣帝采纳了其建议,让赵充国负责屯田事务。

赵充国每次上奏,汉宣帝都会让大臣们讨论他的计策。最初,认为赵充国意见正确的人只有十分之三,后来增加到十分之五,最后增至十分之八,这都是因为他的计策逐渐收到实效的缘故。

赵充国去世后,被谥为壮侯。一年后,汉宣帝因为匈奴归降,回忆往昔对汉朝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置于未央宫的麒麟阁中,赵充国便是其中之一。

先零羌:是古代羌人部落之一,是诸多羌人部落中较为强大的一支,很多羌人发动的叛乱都以先零羌为主要力量。

麒麟阁:汉武帝建于未央宫中,主要用于典藏历代资料和历史文件。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因为匈奴归降,回忆往昔对汉朝有功之臣,于是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置于麒麟阁。这十一人分别是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