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42

第42章 为汉解忧的公主

刘解忧的祖父是曾经雄霸一方的楚王,但是在汉景帝时期参与“七国之乱”,最后兵败身亡。从那以后,刘解忧一家一直生活在其他人的猜忌和排斥中。

当时,西域国家乌孙国想与汉朝交好,于是汉朝派出一位叫刘细君的公主去和亲,细君公主为乌孙国与汉朝的友好往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她的丈夫死了,按照习俗,如果新继位的昆莫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就要嫁给新的昆莫。这种做法让细君公主无法接受,结果嫁给新昆莫没多久,她就郁郁而终。为了进一步巩固汉朝与乌孙国的联盟,汉武帝最终选中刘解忧,决定让她远嫁乌孙。

解忧公主不是个普通的女子,她接到和亲的圣旨之后,并没有哭哭啼啼,而是产生了能够为国尽忠的自豪感。她理解皇帝的和亲政策,像出征的将军一样满怀壮志地来到了塞外。

当时的乌孙是汉朝和匈奴都在拉拢的对象,所以昆莫军须靡身边有两位夫人,一位是左夫人匈奴公主,一位就是右夫人解忧公主。乌孙以左为贵,所以解忧公主的地位是稍低于匈奴公主的。但是解忧公主没有退缩,她迅速完成了汉朝公主到乌孙国右夫人的转变,适应了落后的部落民族的生活,并且很快学会了乌孙国的语言。

但是没过多久,军须靡就去世了,而他唯一的孩子泥靡是匈奴公主的儿子,年龄尚小。于是王位传给了军须靡的堂兄弟翁归靡,不过他们有约在先,翁归靡之后,要让泥靡继位。

按照习俗,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又嫁给了翁归靡。幸运的是,翁归靡和解忧公主情投意合,很快就生下了三位王子,而翁归靡对解忧公主更是百般呵护,言听计从。这可惹恼了备受冷落的匈奴公主,于是匈奴公主不断向娘家告状,最后匈奴单于出面干涉,战争一触即发。

乌孙王翁归靡分析了形势,上书汉朝天子,希望能够派兵帮助乌孙打败匈奴,可是当时汉昭帝刚刚去世,大臣们都忙着寻找皇位继承者,没有精力顾及西域国家。无奈之下,解忧公主只好小心翼翼地在乌孙国斡旋,苦苦对抗匈奴的屡次进犯,希望汉朝能够出兵帮助乌孙国。

后来匈奴单于大举进犯乌孙国,要求乌孙王献出解忧公主,并且和汉朝断绝关系。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大军,解忧公主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汉朝求救。此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宣帝,宣帝接到书信,派出十五万大军帮助乌孙军队,打败了匈奴,还俘虏了包括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在内的四万多人。

通过这次军事合作,汉朝与乌孙国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友谊,解忧公主在乌孙的生活变得惬意起来。但是好景不长,翁归靡后来一病不起,于是将王位传给了匈奴公主的儿子泥靡。

泥靡又被称为“狂王”,他性格暴躁,经常为非作歹,而且他从小看着母亲默默垂泪,自己也因为母亲不受宠而受到排斥,所以内心充满了对解忧的恨。但是解忧公主还是按照习俗嫁给了这个狂王。即位之后,狂王实行独裁政治,大肆挥霍,沉迷酒色。乌孙国有很多人都看不惯狂王的做法,反对他的声音此起彼伏。不久,狂王杀了一个反对自己的兄弟,这让整个国家陷入不安中,从此乌孙国开始动荡起来。

看到这种情况,解忧公主心急如焚,她想出了一个危险的方法。一天,她摆下一桌酒席,请狂王赴宴,狂王酒醉之后,解忧公主派出将士击杀狂王。狂王受伤后,酒一下子就醒了,跨上一匹马逃跑了。狂王的儿子将公主围困起来,最后还是汉朝的官员救了她。

为了给乌孙国一个交代,汉朝派出官员来调查这件事。宣帝的原意是做做表面文章,保护公主。不料这个官员没能领会皇帝的意思,竟然真的审问起解忧来。他不仅拽着公主的头发怒骂,还给公主用刑。后来解忧悄悄上书给皇帝,皇帝大怒,那官员回去就被砍了头。

但是乌孙国内部的匈奴后裔一直想要报仇,最后汉朝出面把乌孙国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由解忧的大儿子统治,一部分由匈奴后裔统治,乌孙国的内乱这才算平定下来。

过了几年,解忧的儿子相继去世,而汉朝的实力也逐渐衰落,解忧在乌孙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所以她上书汉朝皇帝,希望能够回到故土,死在自己的故乡。这封书信言辞恳切,皇帝也为之感动落泪,于是派人去迎接解忧回国。解忧回到汉朝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过了两年,在西域生活了半个世纪,为汉朝和乌孙的友好相处作出巨大贡献的解忧公主离开了人世。

昆莫:少数民族乌孙对其国君的称呼,后又改称“昆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