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49

第49章 刘秀称帝

王莽改制,造成天下大乱。在南阳的一支刘汉宗室子弟趁乱而起,想要光复汉室。在汉景帝一脉的宗室子弟中,有一个人叫刘,他平时为人慷慨磊落,倾尽家财以结交天下豪杰,想要成就一番大事。而刘的弟弟刘秀则不同,其为人多有权术和谋略,处世谨慎异常。从长安学成归来,已经是二十八岁的刘秀并没有像大哥刘那样跃跃欲试,仍旧在田地里干农活。所以,大哥刘曾经笑刘秀老实安分,没有远大志向,就像汉高祖的弟弟。等天下烽烟四起的时候,深虑良久的刘秀知道天变已成,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开始招兵买马,助大哥刘起兵。

昆阳一战,刘秀击败王莽四十二万大军,给了新朝最致命的一击,因此刘和刘秀兄弟在绿林军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绿林军攻占长安后,其将领们担心刘兄弟的势力太大,难以驾驭,于是建议更始帝刘玄除掉他们。于是,刘玄以刘违抗命令为借口,将其杀害。

正在四处征战的刘秀得知兄长被杀后,悲痛不已,他深知兄长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而且这种杀身之祸很快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抗更始帝,如果不采取一些行动就只能束手待毙。为了消除更始帝的疑心,刘秀立即赶到宛城向更始帝赔罪,称大哥以下犯上,实属咎由自取。刘秀在刘玄身边表现得极为谦逊,从来没有居功自傲,有人问起昆阳大战的情形,他总是避而不谈。刘秀不敢私下接见大哥的旧部,也不敢为大哥戴孝,照常吃饭喝酒,有说有笑,一点也没有流露出悲痛的心情,然而在夜深无人的时候他总是泪流不止。

刘和刘秀立下大功,而刘无辜被杀,刘秀又表现得如此谦恭,反而让更始帝心有惭愧,于是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但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官职,并没有实权,因为更始帝仍不敢重用刘秀。

绿林军攻占长安,王莽新朝覆灭。当时全国存在多股割据势力,称王称帝的就有好几家,其中又数河北的形势最为复杂,能不能得到河北是统一天下的关键。有人向更始帝建议,让刘秀去河北招抚,更始帝也觉得刘秀是不二人选;但刘秀拥有极为出色的能力,更始帝及众多绿林军将领对此极为顾忌。就在更始帝犹豫不决的时候,冯异建议刘秀用大量金银贿赂刘玄宠信的左丞相曹竟。在曹竟的周旋下,公元23年,刘玄任命刘秀为大司马前往河北招抚各个郡县。然而这个大司马只不过是一个名号,刘秀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权,而且刘玄没有提供一兵一卒的支援。就这样,刘秀带着心腹向河北进发。

到达河北后,刘秀发现这里的形势比以前更为严峻。此时,西汉宗室子弟拥立王郎在邯郸称帝。王郎发出檄文,悬赏十万户侯捉拿刘秀。刘秀狼狈不堪,深感在河北难以立足,一度想离开河北。就在刘秀举步维艰的时候,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分别派出将领吴汉、寇恂等人率领骑兵前来相助。耿况之子耿弇对刘秀说:“渔阳和上谷两郡,拥有骑兵上万,征调这些兵马攻打邯郸,破城是必定的。”刘秀大为高兴,兴两郡之兵讨伐王郎,此时更始帝刘玄也派遣谢躬领兵前来助阵。刘秀犒劳将士后,随即进军包围邯郸,连战连胜,不久便攻破邯郸,斩杀王郎。

此战前,敌众我寡,胜负难料,所以刘秀许多部下暗中写信与王郎勾结。杀死王郎后,刘秀得到数千封这样的信。他没有追究信函的事情,而是召集所有将领,当着他们的面把信全部烧毁,并说:“这样一来,那些先前有反叛之心,并为此担忧的人可以安心了。”

刘秀在河北的声望和势力日渐壮大,这让更始帝非常担忧。他派使臣去河北册封刘秀为萧王,要求他交出兵马,返回朝廷。刘秀以河北尚未平定为借口,拒绝了刘玄的诏命。从此,刘秀和更始政权决裂。

为了平定整个河北,刘秀征发十郡骑兵攻打铜马军。两军相垒,刘秀没有急于交战,任铜马军如何挑战,只是坚守不出。之后,趁铜马军外出抢掠时,刘秀派遣一支军队截断了铜马军的粮道。一个多月后,铜马军因为粮食不继,趁夜色退军。刘秀率军追击,大败铜马军。又经过几次激战后,铜马军不敌,向刘秀投降。投降的将帅全被封为列侯,但他们还是心有不安,担心刘秀不信任自己。刘秀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命令他们召集部队,然后独自骑马巡视各部。投降的将士说:“萧王待人这样真诚,我们哪里还能不以死效力呢?”于是对刘秀心悦诚服。

刘秀将铜马军的精壮士卒编入军中,人马达到几十万,所以关西的人都称刘秀为“铜马帝”。公元25年,已经带甲百万,割据河北的刘秀在众将的拥戴下在河北鄗地的千秋亭登基称帝,史称“汉光武帝”。为了表示重兴汉室之意,刘秀仍然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或者“后汉”。

吴汉:在投靠刘秀之前以贩马为业,喜欢结交豪杰之士。刘秀在河北招抚时,他趁机劝说渔阳太守归附刘秀。之后屡立战功,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寇恂:出身世家大姓,投靠刘秀后,多次为刘秀坚守后方,为其提供军资,使刘秀在征战之时没有后顾之忧,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公元23年跟从刘秀起兵,后来以过人的勇略帮助刘秀平定齐地,被刘秀赞为“韩信第二”,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铜马军:新莽末年的一支河北农民起义军,势力较其他河北农民起义军要大得多,在公元24年被刘秀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