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10

第10章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日趋腐朽,豪强势力日益扩张,当政的宦官外戚竞相压榨农民,农民处境日益恶劣。在这种情形下,天灾继以人祸,百姓颠沛流离,正常的社会秩序几乎完全被破坏,流亡的农民走投无路,四处暴动。分散的农民暴动虽然在东汉军队和豪强武装的镇压下失败了,但继起的暴动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终于酿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织、准备较严密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是河北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奉黄老学说,自称“大贤良师”,传布“太平道”。太平道发展很快,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封建统治内部的尖锐冲突和封建统治秩序的混乱,无力对农民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极端憎恨东汉的残暴统治,因而仅在十几年内太平道就在广大地区联系了几十万的贫苦农民。张角把这几十万的农民划为三十六方,每一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每方各有首领,称为“渠帅”。就是在封建统治的中心洛阳一带也有太平道的组织,连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也信奉太平道。

时机成熟后,张角决定在甲子年(公元184年)发动起义。首先,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其中“苍天”指东汉,“黄天”则是张角自称,意思是说东汉王朝气数已尽,自己将取而代之。然后,张角暗中派人在京城洛阳的大小官府衙门的墙壁上用白土写“甲子”两个大字,作为起义的暗号和标志。

公元184年,张角派大方渠帅马元义调集数万起义军去京城洛阳活动。马元义来到洛阳后,与宦官封谞(xū)、徐奉等内应接洽,商量起义事宜,并约定好起义日期。不料起义军中出现叛徒,向东汉朝廷告密。东汉朝廷立即采取措施,搜捕到马元义后处以车裂酷刑,京师信奉太平道的“宫省直卫”和百姓一千多人也惨遭杀害。东汉政府下令地方官,即刻逮捕张角等领导人物。

张角得知后,星夜下达提前起义的命令,接到命令后,太平道三十六方的所有起义军全部在头上裹着黄巾作为标志,于同一天发动起义,全国顿时烽火弥天。经过十余年的筹划,起义终于爆发,因为起义军全部用黄巾裹头,所以被称为“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爆发后,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统一指挥战斗。此次起义,八州并发:张角、张宝、张梁兄弟领导的巨鹿黄巾,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等人相继领导的南阳黄巾,彭脱等人领导的汝南黄巾,卜已领导的东郡黄巾,戴风等人领导的扬州黄巾等。起义军相继攻克州郡,只十几天的时间,黄巾军的势力就遍布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各路起义军在对地方世家豪族进行初步扫荡后,很快就以洛阳为攻击中心,布兵黄河两岸,由东向西形成半月形包围圈。东汉朝廷震动,汉灵帝急忙下令州郡布置防守和镇压。

汉灵帝起用涿郡大豪族卢植为北中郎将,率领精兵数万征讨巨鹿黄巾军,又提拔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率四万精锐武装围剿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军,在河北、颍川、南阳三个主要战场上展开了殊死搏斗。地方豪强为维护自身利益也参与进来,朝廷的镇压和地方官府豪强的殊死抵抗,使黄巾起义军遇到很大困难,被分割在各个战场上孤立作战。

公元184年四月,面对皇甫嵩与朱儁四万精兵的攻击,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军毫不畏惧,迎头痛击右中郎将朱儁,又在长社(今河南长蔼东北)包围了左中郎将皇甫嵩,被包围的汉军大为惊恐。但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没有及时集中兵力破城灭敌,于六月在西华被击破。陈郡黄巾也被打败,波才、彭脱等均死于敌人屠刀之下。幸免于难的一部分颍川、汝南黄巾,转战至宛城与南阳黄巾汇合。

就在波才领导的颍川黄巾军与官军血战时,张曼成率领的南阳黄巾军屯于宛城下已一百多天,由于军事上没有太大的进展,遭到东汉朝廷新派遣来的太守秦颉的反扑。秦颉集结重兵向起义军发起反击,张曼成不幸战死。张曼成战死后,起义军推举赵弘为统帅,重整旗鼓,一举攻下宛城。

宛城失守后,汉灵帝急诏朱儁赶赴南阳,与荆州刺史徐谬和秦颉联军围攻宛城。双方相持数月,未见胜负。汉军使出一计,大张声势地佯攻宛城西南,诱使黄巾军在西南集中兵力,然后率精兵五千从东北角攻城。黄巾军中计,大部分起义军牺牲,南阳黄巾军的斗争至此失败。

在河南战场上战斗正酣的时候,黄巾统帅张角直接带领的巨鹿黄巾军与敌人的战斗也十分激烈。张角在巨鹿发动全国起义后,很快就控制了河北腹地。三月至五月,他率军顶住北中郎将卢植和护鸟桓中郎将宗资的猛烈进攻。至六月,张角在连续战争中受挫,损失万余人,退保广宗(河北威县)。这时,黄巾军在整个战斗形势上已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除南阳尚在进行宛城争夺战外,只有巨鹿黄巾依然挺立。不幸张角此时因病去世,给黄巾军的作战带来很大影响。十月,皇甫嵩与张角之弟张梁在广宗大战,黄巾军越战越勇,皇甫嵩趁张梁等放松警戒发动拂晓攻势,双方缠斗直至黄昏,黄巾军溃败。

广宗战役是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战役,它使仍坚持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战斗的张宝陷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十一月,皇甫嵩同巨鹿太守冯翊和郭典合攻黄巾军的最后一个阵地——下曲阳。张宝与十万战士同仇敌忾,拼死鏖战,最后英勇牺牲。

黄巾军主力虽仅九个月便被镇压下去,但东汉统治者并没能扑灭农民起义的火焰,许多地区的黄巾军依旧坚持斗争。公元188年2月,以郭太为首的白波黄巾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汾城东南)重新集结起来,攻打太原、河东等郡;四月,豫州汝南葛陂(今河南新蔡西北)有葛陂黄巾兴起;六月,巴蜀黄巾在马相、赵祗领导下于绵竹起义,杀绵竹令,部众增加到一万多人。北方最强的是青徐黄巾,他们在击败北海孔融后又把青州刺史焦和打得狼狈逃窜,后攻打兖州,转战东平,杀死兖州刺史刘岱,部众增加到百万人。

直至公元192年四月,黄巾军才在曹操的镇压下归附。

皇甫嵩:字义真,东汉末期名将。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皇甫嵩成功镇压了起义军,后官至太尉,被封为槐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