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16

第16章 七擒孟获

在刘备病死白帝城的时候,南方地区很有威信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联合西南一些部族起兵反抗蜀国。

为防止蜀国被内外夹攻,诸葛亮派人向东吴孙权讲和,同时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积蓄粮草,训练兵马。经过两年的努力,蜀中形势趋于稳定,诸葛亮决定率领大军,兵分三路,亲自率军征讨孟获。

出发时,参军马谡对诸葛亮说:“孟获叛将依仗那里地势险要,离成都距离遥远,很久以来不服从朝廷的管束。你今天用武力打败他,你一回师,他明天又可能叛变。所以,对付他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次出征我认为不应该以消灭他的人员为目的,而应该从心理上征服他,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

马谡所说,也正是诸葛亮心里所想的。诸葛亮赞许地点点头,说:“你的建议很好,我一定照这样做。”

孟获得到诸葛亮率军出征的消息,连忙组织人马进行抵抗。诸葛亮知道孟获作战勇猛,力大无穷,性格耿直豪爽,说一不二,但缺少计谋。于是,一个降服孟获的妙计在诸葛亮的头脑里形成。

首先,他向全军发出命令:对敌人首领孟获,只能活捉,不能伤害。接着,他把大将王平叫到跟前,低声讲了几句。王平会意,带领一支人马,冲进孟获的营寨。孟获匆忙迎战,但交战没有多久,王平猛然调转马头,向荒野奔去。

孟获见王平败逃,心情大好,马上喝令手下快速追赶。王平来到一个谷地,两岸是陡峭的绝壁,脚下是狭窄崎岖的小路。没走多远,王平猛地转过身来,眼睛望着紧随而来的孟获,仿佛要同他在这里决战。

孟获不知是计,握紧战刀,催马往前赶。还没接近王平,忽听后面喊杀声震天,转头一看,孟获才发现自己已被蜀军包围。任凭孟获如何勇猛无敌、力大无穷,终究敌不过蜀军大队人马的轮番进攻。渐渐的,他感到体力不支、气喘吁吁。这时,又有一队蜀军从四面包围过来,孟获心里一惊,马儿突然向上一跃,他从马上跌落在地,被冲上来的蜀军捆了个结结实实。

孟获被押到诸葛亮面前,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不料诸葛亮走下帅台,亲自给他松了绑,并好言劝他归顺。孟获大声说:“这次是我不小心从马上跌下来才被你们捉住,我心里不服!”诸葛亮也不斥责他,把他带到蜀军营地四处走走看看,然后问他:“孟将军,你认为我蜀军人马怎样?”孟获高傲地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的阵势,所以败了。今天看了你们的营地,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下次我一定能打败你们!”诸葛亮坦然一笑,说:“那好,你现在就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我们再打一仗。”孟获回到部落,重新召集人马,积极筹备同蜀军的第二次交战。

结果,没出一天工夫,孟获再次被蜀军将士生擒了。诸葛亮对孟获好言劝慰一番,又将他放了。这样捉了放,放了捉,反反复复进行了七次。孟获第七次被捉时,终于被诸葛亮的诚意感动。他流着眼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真可称得上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仁义啊!我从心里佩服丞相。从今以后,我决不再反叛了。”

孟获被释放后,立刻会见各部族首领,万分感慨地对大家说:“蜀国丞相真是谋略过人。他训练的兵马,个个机智善战,我们再也不要与他为敌,兴兵作乱了!”由于孟获在各部族中威信很高,各族听了他的话,便不再提反叛的事。

为了节省军事开支,避免官府和少数民族再发生冲突,诸葛亮决定不在这里设一官一府,也不留一兵一卒,仍然任用当地原来的首领为地方官吏。有人担心这些人会反叛,建议诸葛亮任用自己的人,否则这次平叛的辛苦就白费了。

诸葛亮回答说:“比起任用当地原来的首领,任用我们自己的人有三个弱势:一是外地人担任地方长官,则一定要留兵驻守,那么给这些驻留将士提供粮草军资则会成为一大难题;二是他们刚刚遭到战争,不少当地人被我们杀死,怨气还没有消除,任用我们的人而不留兵驻守,很可能遭受报复;三是他们多次杀死和废掉官吏,与我们有很深的隔阂,如果留下我们的人为官,终究难以得到他们的信任。任用当地人,让他们贯彻法令,令他们和汉人和平相处,而我们则不必驻留军队,又免去了运输粮草之苦,这样不是很好吗?”众人听罢,对诸葛亮的深谋远虑佩服不已。

孟获等当地素有威望的人担任地方官吏后,果然和蜀汉关系融洽,经常进献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供给军队和朝廷使用。而且,在诸葛亮有生之年,这一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反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