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25

第25章 风流宰相谢安

谢安生于东晋年间,那时的统治阶层主要是由西晋时期迁移到江南避难的中原世家大族组成,他们独霸一方、纵情恣意,不服朝廷管制。谢安便是出身名门世家,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在德行、学养、风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很小的时候便名噪一时,朝廷慕名前后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都被他推辞了。谢安寄情于山水和各类典籍之中自得其乐,喜欢与王羲之等名士出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确是个风流人物。虽然他身为一介布衣,但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有做宰相的才能,并对他寄予厚望,士大夫们常常在一起议论说:“谢安不为官,叫百姓怎么办才好啊!”谢安的妻子见丈夫不思进取,便时常责怪他,谢安则摇头说道:“我最为担心的是,到最后我还是难免要做官。”

果然不出谢安所料,谢安的弟弟谢万因为在战争中指挥不当而被罢了官,谢安为家族利益着想答应入朝为官。当时掌握朝政的征西大将军桓温十分高兴,向朝廷请求让谢安做司马。谢安就任,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谢安并没有因为桓温的亲近而被迷惑,他深知桓温有篡位的野心。东晋简文帝死后,孝武帝司马矅即位,桓温策动谋反,并意欲软禁当时已经是尚书的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不变神色,坦然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在四方设置守卫,可明公又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被问得很尴尬,只得下令撤除埋伏,之后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只能放弃。后来,桓温病重,却仍幻想死前能够得到加九锡的殊荣,于是不断派人催促孝武帝下诏书。谢安和王坦之故意拖延时间,不断对已经起草好的诏书进行修改,迟迟不予颁布,桓温最终抱憾病死。

孝武帝即位后很倚重谢安,任命他为宰相,让他总揽东晋的朝政。谢安深明大义,为稳定局势没有趁桓温死的机会打击桓氏集团,而是继续重用桓温的弟弟桓冲,桓冲也同意冰释前嫌,一心为国效命。当时,前秦在苻坚的治理下渐渐强盛起来,东晋的北方边境受到严重威胁,东晋的军队与前秦交战多次却屡遭败绩。谢安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举荐自己的亲侄儿谢玄前往戍边,对抗前秦。谢玄不负所托,在公元378年前秦第一次大举攻晋之时四战四胜,全歼前秦军,世人这才开始称颂谢安举贤不避亲的高尚品行。

公元383年,桓冲率领十万大军讨伐前秦,苻坚一方面派人迎战,一方面亲自率领六十多万大军,再次大举入侵东晋。谢安临危受命,任命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连同桓伊、自己的儿子谢琰等青年将领,率领八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

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东晋上下都陷入恐惧中,就连谢玄也沉不住气,匆匆入朝向谢安请教应对之策。谢安却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只回答自己已经另有打算,便不再多言,还拉着谢玄去自己的山中别院下围棋,谢玄心急如焚,但又没有办法。桓冲听说这件事后,长叹道:“谢安镇定自若的气度确实令人钦佩,他也能够治理好国家,但谢安根本不懂带兵打仗。如今大祸临头,还在纵情玩乐,派那些从来没打过仗的年轻人去抵抗,而且就带那么一点兵,怎么可能得胜?唉,局势已定,看来我们将要被外族统治了!”

结果完全出乎桓冲的意料,淝水一战,晋军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收到捷报时,谢安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看过捷报之后就随手将信放到床上,脸上一点高兴的样子也没有。客人很好奇,问他信里到底说了什么,他这才慢条斯理地回答:“没什么,不过是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军而已。”下完棋后,客人离去,谢安回到屋里,迈过门槛的时候竟然高兴得连屐齿被折断都没有发觉。

淝水之战胜利后,谢安的声望日盛,且其为人正直,因而遭到小人记恨,那些小人常常进谗言挑拨谢安与孝武帝的关系,孝武帝因而逐渐疏远和猜忌谢安。谢安请求趁苻氏战败的时机收复中原地区,晋孝武帝却重用小人,排挤谢安。后来,前秦王苻坚被鲜卑族背叛,向东晋求救,谢安便借这个机会,离开东晋都城建康那个是非之地,前往广陵并居住在那里。

后来,谢安因病请求返回建康,得到了孝武帝的批准。他回到建康不久就去世了,朝廷以极高的礼仪安葬了他。

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东晋名士,擅长书法,有“书圣”之称。

桓温:三次出兵北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晚年欲废帝自立,未果,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