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26

第26章 扪虱而谈

王猛胸怀大志,好学不倦,因为不屑于烦琐小事,经常遭到别人的轻视。王猛年轻时曾路过后赵的都城,徐统见到他,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召他为功曹。王猛辞而不就,逃到华山上隐居起来。因为他认为凭自己的才能,不应该仅仅做个功曹。所以他暂时隐居,静观天下形势的变化,等待时机。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军桓温带兵北伐,击败了苻健的军队,把部队驻扎在灞上。王猛身穿麻短衣,径直到桓温的大营求见。桓温请他谈谈对当时社会局势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边把手伸到衣襟里捉虱子,一边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他问王猛:“我遵照皇帝的命令,率领十万精兵来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没有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回答:“您不远千里来讨伐敌寇,长安城近在眼前,您却不渡过灞水把它拿下来,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的心思被王猛说中,默然不语,过了一会儿才说:“长江以南,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于是桓温想留下王猛帮助自己,但是王猛拒绝了桓温的邀请,继续隐居华山。

王猛这次拜见桓温,本来是想出山展露才华,干一番事业的,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在考察桓温和分析东晋的形势后,认为桓温不忠于朝廷,怀有篡权野心,未必能够成功,自己在桓温那里很难有所作为。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北方前秦皇帝苻健去世,继位的是暴君苻生。他昏庸残暴,杀人如麻,上下离心。东海王苻坚素有声誉,有人劝苻坚及早谋划,否则大权就会落入他人手中。苻坚就此事询问尚书吕婆楼,吕婆楼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成就大事,便向苻坚推荐了王猛。苻坚听从吕婆楼的建议,找到王猛,两人一见如故。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双方意见不谋而合。苻坚觉得自己遇到王猛好像三国时刘备遇到了诸葛亮,而王猛也深感遇到明主,便决定留在苻坚身边尽力辅佐。苻坚即位后,当即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参与军国机密。

王猛受到重用,引起了王室成员以及有功旧臣的嫉恨。氐族豪强樊世曾随先主苻健平定关中,他对王猛说:“我们辛苦耕种,你就坐享其成吗?”王猛针锋相对道:“不但要让你辛苦耕种,还要让你做成熟食端到我面前呢!”樊世怒不可遏,大骂:“我一定要将你的人头悬挂在长安城门之上,否则我就枉活人世。”王猛将樊世的话告诉了苻坚,苻坚怒道:“一定得杀掉这个氐族老夫,群臣才会恭敬从命。”后来樊世进宫言事,当场与王猛发生争论,竟挥拳击向王猛,被左右拉住,接着又破口大骂,秽言不堪入耳。苻坚大怒,下令将其斩首。此后,反对王猛的人由公开攻击转为暗中谗害。朝官仇腾、席宝常常毁谤王猛,很快就被苻坚赶出朝廷。对那些谗言诽谤的氐族官员,苻坚有时甚至当堂鞭打脚踢。从此,再也没有人对王猛趾高气扬了。

公元359年,苻坚任命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光禄大夫强德自恃是强太后的弟弟,经常借酒逞凶,抢人财物子女,为害百姓。王猛一上任就将他拘捕,并上奏请求处置强德,但没等回复就将强德处死并将其尸首放在街市示众。苻坚得到王猛的奏章时,想要赦免强德,但是为时已晚。王猛与御史中丞志同道合,他们惩恶除暴,无所顾忌。在几十天之内,他们依法罢黜和处死权贵二十多人,朝廷上下为之震动。于是境内大治,路不拾遗,奸恶之辈屏声敛气。苻坚见到政治清明,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苻坚对王猛的器重日益隆盛,同年又任命王猛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身兼数职,权势显赫,而王猛当时年仅三十六岁。朝廷内外嫉恨王猛的人不在少数,但是都不敢出言诋毁,因为一旦被发现,就会受到苻坚的处置。

苻坚如此器重王猛,王猛也不负众望。在他的治理下,前秦国一改旧弊,境内一派升平景象,百姓安定,生活富足。当时百姓有歌赞道:“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在王猛的治理下,前秦成为北方诸多国家中最有实力的国家,在十年之间逐渐吞并其他各国,基本统一了北方。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王猛居功至伟,他亲自率兵东征西讨,攻必克战必胜,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拓跋部等都先后归服前秦。十分天下,前秦居有七分,长江以南的东晋政权深感前秦的强大,无人再议北伐之事。

苻坚对王猛极为信任,军政大事一切由其定夺,自己则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有感于王猛的辛劳和功德,苻坚曾对王猛说:“您日夜操劳,忧勤万机,而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可以优哉游哉享清福!”王猛说:“没想到陛下对臣评价如此之高,臣哪里配得上比拟古人。”苻坚说:“在我看来,姜太公都比不上您啊!”他经常嘱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说:“你们敬侍王公,要像侍奉我一样!”

公元375年,五十一岁的王猛因病去世。王猛死后,苻坚极度悲痛,在半年之内便须发斑白,而此时的苻坚才三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