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31

第31章 自毁长城

“自毁长城”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刘宋著名将领檀道济和刘宋文帝刘义隆。檀道济在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时代屡立奇功,威名远播,刘裕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不仅有才干,精于谋略,而且并无野心。檀道济不但自身能力很强,他的心腹爱将也个个身经百战,几个儿子也很争气,颇有其父的风采。

刘宋文帝刘义隆继位不久就发动北伐,希望能够夺回黄河南边的军事重镇,但多次交战都大败而归。刘宋的大将檀道济率领的军队也陷入粮草不足的窘境,士兵人人自危,无心打仗。

在这种危急形势下,檀道济心生一计,在夜色掩护中命士兵将沙子一斗斗称量好,一边称量还一边报出具体数字,再用军中仅剩的一点米粮覆在沙子上,看起来就像是一斗斗的粮食一样。第二天早晨,北魏军看到这种情况,以为刘宋军米粮十分充足,不敢轻举妄动,同时还将降卒以谎报军情之罪处以死刑,檀道济的军队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机。

当时,檀道济手下的将士并不多,而北魏兵人多势众,他们的骑兵部队将刘宋军四面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檀道济镇定自若,命令军士们披上铠甲,而自己则轻装上阵,只穿着白色便服,然后命令军队缓缓出城。北魏军见此情况,以为檀道济设有伏兵,不但不敢贸然上前攻击,甚至还稍稍撤退。就这样,檀道济的军队得以安全撤离,全军无一损伤。

檀道济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为刘宋王朝屡立大功,因此刘宋文帝既很赏识他的才能,又对他颇为忌惮。一次,刘宋文帝生了病,不管如何诊治,病情始终不见好转。有一个叫刘湛的将军趁机进谗言说:“皇上一旦驾崩,檀道济将不可控制,到时候刘宋可就危险了!”就连文帝的弟弟刘义康也这么认为,劝自己的哥哥早做打算。恰巧那时文帝的病情继续加重,便听信刘湛的话,下旨征召檀道济入京觐见。檀道济接到圣旨后,他的妻子对他说:“自古以来,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们一定会受到猜忌,如今并没有战事,而皇帝偏偏在这时召你入京,看来是要大祸临头了。”

尽管心有疑虑,檀道济还是奉旨去了都城建康,文帝留他在建康待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文帝病情渐渐好转,于是决定不杀檀道济,遣送他回去。檀道济坐上了船,正准备出发,文帝的病情突然再次加重。这时,刘义康假传圣旨召回檀道济,说要为他设宴饯行,趁机将他抓了起来。被逮捕时,檀道济怒不可遏,他将头巾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大吼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抓后,刘宋文帝下诏公告天下,说在自己病重期间,檀道济暗中散发金银财物,招募地痞流氓,意欲图谋不轨,并将檀道济交给专管司法的廷尉处理。廷尉审理之后,将檀道济以及檀道济的几个儿子,连同他的几个得力手下共十三人,一并诛杀,仅仅放过了檀道济年幼的孙子。被杀的将领大多才能出众、骁勇善战,特别是宋人薛彤、高进之,他们被比做三国时期的关羽、张飞,许多人为之扼腕叹息。

北魏人听到檀道济被杀的消息,自然非常高兴,个个都说:“太好了,檀道济一死,宋人根本就不值得我们忌惮了。”

后来,刘宋进攻北魏的战况一直不佳,不仅没有收复失地,还被北魏军长驱直入,进兵江淮。文帝心中抑郁,叹气道:“当初我决定北伐的时候,赞同的人本来就不多。如今落到这步田地,将士、百姓都怨声载道,这都是我的过错啊!”又说:“如果檀道济仍然在世,局面会不会好一些?至少一定不会让北魏的军马跑到我们的国土上来。”言下之意,他对杀掉檀道济颇为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