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44

第44章 姚崇和宋

姚崇在武则天当政时就在朝为官,武则天很信任他,甚至让他推荐朝中可以胜任宰相的人选,姚崇认为张柬之稳重睿智,堪当大任,武则天就任命张柬之做了宰相。

后来,唐玄宗任用姚崇做宰相。这时,姚崇已经担任过武则天、睿宗李旦两朝的宰相,而且每次都兼任兵部尚书,对边境地区的军务很了解。唐玄宗刚刚即位时,遇事总要先听听姚崇的建议,而姚崇也都能对答如流,所以很受唐玄宗的赞赏。

姚崇精于政务,做了宰相之后常常直言劝谏。他曾建议唐玄宗珍惜手中的爵禄赏赐,并请求玄宗削去受宠的权贵之家的权势,少和大臣们开轻浮无礼的玩笑,积极采纳敢于直谏的臣子的意见,唐玄宗都一一听从了。姚崇又发现有不少富家子弟通过削发为僧来逃避徭役,便将这种情况报告给唐玄宗,并说道:“宣扬佛法并不能助长国运,鸠摩罗什也无法使后秦免于覆亡,梁武帝尊佛同样也有侯景之乱。只要陛下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功德无量,哪里用得着那些假装剃度的奸诈之徒为僧,让他们败坏佛法!”唐玄宗深以为然,命人筛查全国的和尚尼姑,发现有弄虚作假者立刻令其还俗,竟然查出一万两千余人。

当时,山东出现特大蝗灾,很多灾民不去灭蝗,反而在田边焚香膜拜,祭祀蝗神。姚崇奏请派人杀埋蝗虫,玄宗认为蝗虫太多,难以消灭。姚崇说:“现在山东蝗虫肆虐,吞噬庄稼,怎么能坐视这些害虫祸害百姓?即使这样做不能将之杀光,也要比养蝗虫为害强百倍。”有大臣提出杀灭的蝗虫太多会影响天地阴阳之气的调和,姚崇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如果杀死蝗虫会招来灾祸,情愿自己一人承担。

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寺庙里,因身患疟疾向玄宗请假,玄宗多次派使者前去探望,询问他的日常饮食。朝中一有大事,玄宗便派人去寺院询问姚崇的意见,后来索性要他搬到接待外国使者的四方馆居住。姚崇认为那里不是病人应当居住的地方,坚决推辞,唐玄宗却说:“朕安排您住在那里,也是为国家考虑,朕恨不得让您住到宫里好商议政事,您就不要再推辞了!”姚崇便住进了四方馆。

无奈姚崇的两个儿子都很不争气,仗着父亲的权势结交宾客,四处收礼,受到时人的非议。姚崇的一个亲信接受胡人的贿赂被发现,玄宗想要将之处死,姚崇出面营救,惹得唐玄宗很不高兴。姚崇因此感到恐惧,屡次请求辞去宰相职务,并推荐宋璟代替自己为相,玄宗最后同意了。

宋璟在睿宗当政时曾经做过宰相,但因为得罪了当时势力很大的太平公主而被罢免。后来,李隆基镇压了太平公主的叛乱,即位为唐玄宗,宋璟被任命为广州都督。玄宗曾派一个自己很宠信的大臣前去考察宋璟,但宋璟风度凝重,为人深不可测,竟没有和玄宗派去的人说上一句话。唐玄宗知道之后慨叹了好久,越发敬重宋璟。

宋璟做了宰相之后,致力于选拔人才,根据每个人的才华授予其相应的官职,而且赏罚分明,从不偏私,并敢于直言劝谏。唐玄宗很敬畏宋璟,有时虽然觉得他的建议并不怎么合自己的心意,也会曲意听从。

一次,唐玄宗前往东都洛阳,经过一地,发现那里的道路狭窄,而且没有被很好地维护,便下令撤销了当地官员的职务。宋璟劝道:“陛下正在巡视,如果只因为道路没修好就罢免官员,别的官员一定会因为害怕而让百姓都去修路,这样一来,百姓就要受苦了!”玄宗听了这番话立刻就要免去他们的罪,宋璟又说:“陛下治了他们的罪,却又因为我的几句话而免了他们的罪,这是要让臣替陛下领受他们的感激之情啊。所以请陛下先让他们在朝堂听候治罪,然后再赦免吧。”玄宗深以为然。

广州的官吏百姓曾为宋璟建造遗爱碑,宋璟知道后便向玄宗进言:“臣在广州任职期间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政绩,只不过因为现在臣做了宰相,地位显赫,那些人才阿谀奉承。这种不良风气一定要杜绝,请陛下下令禁止为臣立碑。”玄宗采纳宋璟的意见,这样一来,其他各州都不敢为权臣立碑了。

姚崇和宋璟相继为相,姚崇擅长随机应变地处理政务,宋璟则擅长坚守法度、正道直行。两个人的志向操守虽然不同,但都尽心尽力辅佐玄宗,使得玄宗时期赋役宽平,赏罚分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在唐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年间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时期的姚崇和宋璟,其他人都无法和他们四人相提并论。每当姚崇和宋璟觐见时,玄宗总要站起身来迎接,他们离开时玄宗也要在殿前相送。等到李林甫做宰相时,虽然玄宗对他的恩宠超过姚、宋二人,但待遇差多了。二人齐心协力,为唐代的“开元盛世”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