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48

第48章 张巡死守

张巡本为文官,但精通兵法,在“安史之乱”中为国平乱,素有战功。

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找人杀死,随后安庆绪自立为帝,并派部将尹子奇率大军十三万来进攻军事重地睢阳,睢阳守将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巡立即率兵进入睢阳。张巡有士兵三千人,与许远合兵共六千八百人。叛军全力攻城,张巡亲自指挥督战,激战十六日,杀死叛军两万多人。许远对张巡很是佩服,便将指挥大权交给了他。

张巡见叛军一直围城不散,便对手下的将士说:“我身受国恩,自然要死守城池,以死报国。但一想到你们也要卫国而死,就感到心痛万分。”将士们听后情绪激动,纷纷请求出战,张巡便杀牛设宴,犒劳士兵,率军出战。叛军看见官军人少,便讥笑他们。张巡手执战旗,率兵直冲入叛军中。叛军不敌,大败。这一战,张巡军斩杀敌将三十余人,杀死敌军三千余人。第二天,叛军又重新集结,兵临城下,张巡再次出战,多次挫败叛军的进攻。

尹子奇并不死心,增加兵力后继续攻城。一天夜里,张巡在城中击鼓整队,做出将要出击的样子,叛军整夜严加戒备,可直到天亮也不见张巡的军队,于是放松了警惕,解下盔甲休息。这时,张巡率骑兵突然杀出,直冲敌营,叛军大乱。张巡想要射杀尹子奇,但又不认识他,便用没有箭头的箭射叛军,被射中的叛军都以为张巡的箭已经射完,马上去报告尹子奇,张巡就这样知道了尹子奇是谁。他命手下人射击,一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疼痛难当,只好后撤,但仍不放松对睢阳城的包围。

这时,睢阳城中储存的粮食已经全部吃完了,将士们每日只能以茶纸、树皮为食,叛军却粮道畅通,兵员充足。睢阳守城的将士死的死,伤的伤,只剩下一千六百人,大多还因为饥饿或疾病丧失了战斗力。叛军造了云梯,并在上面部署了两百精兵,向城头推过去,想让士兵跳入城中。张巡则在城墙上凿了三个洞,等云梯接近时,从一个洞中伸出设有铁钩的木头,钩住云梯使之不能后退,另一个洞中伸出木头顶住云梯使之不能前进,最后一个洞中伸出一根绑有铁笼的木头,铁笼内装着火炭和易燃之物,以火烧云梯,云梯被烧断,上面的叛军全部掉下摔死了。不管叛军用什么样的攻城器械,张巡总有办法破解,叛军很佩服他的智谋,不敢再进攻,只是围城。张巡还经常对攻城的叛军讲做人的道理,有的叛军竟然被说动,脱离敌军前来投靠,前后有两百多人,最后大多为张巡战死了。

当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离睢阳都不算远,可谁也不率兵来援。面对日益艰难的局面,张巡命手下将领南霁云率领三十名骑兵突围去临淮求援。南霁云一出城,数万叛军前来阻截,他左冲右突,所向披靡,仅伤亡了两名骑兵便到达临淮,见到了贺兰进明。贺兰进明却执意不发兵去救睢阳。南霁云苦苦哀求未果,大哭道:“我突围出来时,睢阳城中士兵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粮食吃了!您手握重兵,就眼睁睁地看着睢阳陷落,这就是忠臣义士所应做的吗?”

张巡当初坚守睢阳城时,仅有士兵一万人,后来叛军围城,大小战斗共进行了四百多次,杀死叛军十二万人。城中粮绝时有人建议放弃睢阳,张巡却说:“睢阳是江淮地区的屏障,如果放弃了,叛军定能长驱南下。”于是,没有粮食吃茶纸,茶纸吃完杀马为食,马也没有了,又捕鸟雀和田鼠来吃;这些都吃完了,张巡就杀了自己的爱妾给将士们吃,再然后杀城中的女人来吃,接着又杀老弱病残的男子来吃。城中的人都知道难逃一死,但没有一个人叛变,最后只剩下四百多人。在没有食物也没有援军的情况下,睢阳最后被攻破,张巡拒不投降,最后被杀。

后来,有人议论说张巡死守睢阳,不肯撤离,最后竟杀人而食,还不如弃城而保全人命。张巡的朋友李翰为张巡作了传记,并上奏肃宗说:“张巡率兵以少敌众,为保全江淮地区而拼死保卫睢阳,他的功劳是不容诋毁的。有人认为他杀人而食有罪,死守睢阳是愚蠢,这简直就是扬恶贬善,我真是感到伤心。张巡固守睢阳城是为了等待援军,援军不至而城中粮绝,迫不得已只得杀人而食,这并不是他所愿意的。就算是在守城之初,张巡就已经有杀人而食的准备和觉悟,那么杀掉数百人而能保全天下,我认为也算是功过相抵,况且那并不是他所想要的。张巡为国战死,如果不将他的功德记录下来,恐怕会被后人遗忘,那就太可悲了。所以我写下了张巡的传记并献给陛下,希望能够将它编列在国史之中。”从此,再也没有人非议张巡的行为了。

司马光感叹道:“像张巡这样的忠义之士,太平盛世的时候被排挤在朝廷之外,居身贱职;等到天下大乱时,又被抛弃在孤城之中,等不到援军,最后惨死敌手,世道为什么对待好人如此不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