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3259900000006

第6章 身心富足的法则——如何让生命的内在充满意义(1)

“富足”是个美妙的词,但它不是靠你向上帝祈求金钱或是财物得来的,它需要你用自己的行动去丰富你的人生。

成功来自高层次的要求

要想成大事,就把自己放在巨人堆里。

在同样的社会里,一些人成大业成大功,一些人成小业成小功,还有一些人一蹶不振。

不少人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能经受长年累月的奋斗考验,作出长期的努力;也有不少人虽向往成功,但经过几次挫折,便向困难投降。

这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需要是什么?内在动力是强还是弱?一匹小马达也许可以带动一辆小拖车,但绝对带动不了一列大火车。

想成大业,我们必须了解带动火车飞速前进的动力机车与一般小马达的区别。确切地说,我们必须了解内心世界里能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和动力有多大?

现代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了人的需要与行为动机的关系后指出,人的行为动机与五个层次的需要相关联——生理需要(饥、渴、性欲等);安全需要(身心不受侵犯、有保障);爱的需要(友情、归属、爱情等);尊重与成就的需要(地位、荣誉等);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潜能得以发挥、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创造性地工作等)。

一般情况下,人们必须先生存后发展,所以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比高层次的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更加强烈。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必须在前面四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产生。

从成功的大小来说,高层次的需要推动大成功,低层次的需要推动小成功。在追求大成功的过程中,还应把握住欲望的限度,即使欲望再强烈,我们也不要任其摆布。我们不做欲望的奴隶,而是要做它的主人。

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少年时在人家的农田劳作,每天挣三美分。他把挣来的钱存起来,有50美元时,他便将其作为本金借给别人,结果发现一年所生的利息等于他做10天的苦工。从那时起,他发誓:“我决心要使钱成为我的奴隶,而不再做钱的奴隶。”

年轻时一心要赚钱的洛克菲勒在他55岁得一场大病后,却又决心要捐钱了。他说:“我深信上帝赐予我赚钱的本领……我要用上天这份礼物为人类谋幸福……我要赚更多的钱,然后与同胞分享这些钱,造福人类。”这时,洛克菲勒似乎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钱。

此后,他建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院、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他生命的后半段,他变成了一个大慈善家。至今,洛克菲勒基金会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

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取得卓越的成绩,就应当对自身提高要求,在高层次上约束和管理自己。而高层次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我们有宽阔的视野、宏大的野心,也包括适时地精简自己的欲望。欲望太盛的人即使取得了一些成功,也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且常常当我们自身的欲望膨胀时会不惜牺牲许多代价。因此,只有站在较高的层次上要求与约束自己,才会取得真正的大成功。

停止抱怨、足够努力当然能晋升

努力有了终点,抱怨便会没有终点。

许多员工抱怨自己为企业辛苦工作,却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停留在平凡的岗位上,得不到提升的机遇。其实细细思考,自己是不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持续努力,为组织带来效益了呢?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不主动升值就意味着不断贬值,等待我们的不仅不是升职,反而是被淘汰的命运。如果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是一味沉浸在过去成功的喜悦之中,晋升将彻底与你无缘。

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对自己所处的职位抱怨不已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其实我们不应该将精力放在“自己没有升职”上,而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自己没有升职”上。当我们不再为现状一味抱怨,而是为将来的提升做好准备工作时,我们的升职之路将会展现出无限光明。

奥尼斯初进戴尔公司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后来一步一个脚印,由业务员成长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随后又成为公司的市场总监。奥尼斯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让我们看看他从一个市场部经理成长为市场总监的过程吧。

在成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之后,奥尼斯仍旧努力踏实地工作,积极开动脑筋,很快就发现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市场部经理的位置十分重要,一个优秀的市场部经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协助市场总监完成营销战略任务。奥尼斯认为一个优秀的市场部经理必须具备四种基本素质:营销策划的能力,品牌策划的能力、产品策划的能力、对市场消费态势潜在性的分析能力。

后来,奥尼斯又认真研究了大多数公司对市场部经理的更高要求,他觉得自己应该在目前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首先,他从掌握各项营销知识入手进行学习,因为他过去从事的是广告策划工作,对营销知识知之甚少。之后,他开始不断强化自己的执行力,因为他发现自己对于公司营销推广的整个过程监控实施的力度都很差。另外,奥尼斯认识到自己的市场应变能力很差,缺乏市场销售过程的锤炼和市场销售体验,这是他在工作中最大的软肋。

有了这些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之后,奥尼斯开始逐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他首先对自身这些不足的因素进行了弥补,先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市场部经理,后来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来亲身体验营销实践。与此同时,奥尼斯又学习了丰富的组织管理知识、全面的法律知识和财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在工作的时候很有用处。当然了,修炼对团队的掌控能力也是奥尼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管理不好下属团队,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通过几年的认真学习和实践锻炼,奥尼斯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公司的市场总监,为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也许你还在抱怨自己劳苦功高而职位低下,但不知你对现在的工作环境是否了解。据统计,25岁以下的从业人员的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为公司创造的功劳永远只能代表自己的过去,只有不断更新头脑,为公司创造业绩,才能为自己赢得升职的机遇。

企业永远选择最优秀的员工,不会为了照顾某一位老员工而提升他。一些人面对自己职业上的停滞,更多的是埋怨企业没能给他们提升的空间,这种思想是不对的。要突破这种职业停滞期,我们就要学会自我革命,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够不断成长。

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

上帝不会亏欠付出十分准备的人,只是喜欢和打擦边球的家伙开玩笑。

为了得到一个最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不得不在行动之前把所有产生既定结果的方法和途径考虑进来,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即使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一定获得成功。考虑不周全,缺乏充分准备的行动会让一切陷入无序,让你面临失败的危险。

提起准备,每个人都懂得有备无患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有因准备而获得,亦因不准备而失去的经历。虽然准备是如此攸关成败,但奇怪的是人们普遍忽视它,即使有人认识到了准备的重要性,也很少有人能对它保持长久的热情。

“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句话就是对准备的最好注解。

1909年,美国海军军官罗伯特·埃德温·皮里率领探险队首次到达北极。

皮里为了这一壮举准备了许多年,他的首次北极之行是在1886年,并且往返过许多次。他在北极地区生活了4年,跟因纽特人交朋友。从因纽特人那里,皮里学到了不少在北极地区生存的有价值的技能。1905年,他第一次试图到达北极,但因供应品不足,只好返回。

皮里从他先前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布置了穿过冰雪覆盖地区的供应线,在适当的间距上储藏了食品。在距离目的地大约640千米处,皮里一行于1909年2月的最后一天离开了他们的“罗斯福号”船,开始合用狗拉的雪橇。皮里和他的同伴利用好天气发起了最后一次冲刺,终于在4月6日那天到达北极。

一次成功的穿越,让皮里在人类前行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正因为先前的失败让他深深认识到准备的重要性,他才能够在第二次尝试之前布置好一切,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许多问题。

对于准备,当我们自觉时,它将成全我们;当我们不自觉时,它可能会毁掉我们。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要把所有可能的方法和途径都考虑在内,预测一下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障碍和运气的转变,否则我们的辛劳成果可能会因为一些偶然而白费,甚至已取得的荣誉也会瞬间被毁。也许你正准备扬帆起程,大展身手;也许你正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恐力所不及。在一切开始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准备好了吗?”

当我们做好了精心准备,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轻松抓住;如果没有做好准备,任何机会都不会属于我们。当准备的习惯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时,它就会永远都在那里,并帮助我们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和找到生命内在的意义。

得到藏在付出的怀抱里

想要今天得到就要昨天付出。

世间的一切生灵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骨肉相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以虔诚而仁爱的态度来对待造物给予我们的一切呢?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自然界的奇迹,我们要用平等的观念来对待一切。

用平等的观念对待一切,付出真挚的爱心,才能收获快乐、收获希望。只有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救援的双手,在我们遭遇困难时,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到了晚上,奔波了一整天的他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只有一毛钱了。实在是饥饿难忍,他只好决定到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与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

数年之后,那位美丽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当看到病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浮上心头,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女孩。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来治好女孩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这个病人。经过不懈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女孩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小女孩并没有因为男孩的贫困和窘迫而将他拒之门外。如果当初小女孩拒绝献出那份爱心,也许这个故事将不会有如此圆满的结果。施与爱心,回报的也一定是一份爱心。帮助别人,给予别人方便,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因为人们都有“相互回报”的心理,你对别人的慷慨付出往往也会得到别人的无偿回报。

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一切生命,热爱一切生命,才能获得一颗高贵和正直的心。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善举,都可以给另一个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一声问候、一句感谢的话,甚至一个同情的眼神,都可以带给别人极大的温暖。

用高贵的人品带来幸福与尊重

财富可以让人相互匹敌,而心灵的高贵则无法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