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3259900000007

第7章 身心富足的法则——如何让生命的内在充满意义(2)

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也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好的品格比财富更具威力,可以使所有的荣誉都毫无偏见地得到保障。它伴随着时时可以奏效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人信誉、正直和言行一致的结果,一个人的人品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

一个品性纯良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违背自己的良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良知,它是约束我们错误行为的道德力量,一旦违背,必然会受到内心和外界的谴责。恪守之人终会受到道德的嘉奖,而这份奖励有时候甚至远远超过我们的期待。

一次,一个小城里遭了灾。一名慈善家来到了一个贫民窟里,对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们说:“在上帝改变你们的命运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到我家里来拿一个面包。”

每天早晨,这些穷人家的孩子便聚集在慈善家的门口,你推我攘,因为他们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而他们拿到了面包后,顾不上向慈善家说声“谢谢”,就慌忙跑开了。

只有一位小女孩,每次都是站在一旁,等其他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最小的一个面包。她从来不会忘记亲吻慈善家的手以表示感激。慈善家注意到她每次拿到面包之后,都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立刻就吃,即使她很饿。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拿着那个面包离开。

有一天,慈善家忍不住问道:“孩子,你为什么不吃手里的面包呢?”小女孩羞涩地笑了,回答说:“我妈妈生病了,她比我更需要这块面包。所以我要拿回家和妈妈一起吃。对了,我妈妈让我替她跟您道谢!”

小女孩离开之后,这位慈善家思索良久。

第二天,别的孩子走了之后,小女孩拿到一个比原来更小的面包。但她依然不忘亲吻慈善家,并向他表达真诚的谢意。回家以后,小女孩把面包掰开,准备和母亲一起吃,却发现里面竟然藏着几枚发亮的金币。

当小女孩把金币送回去的时候,慈善家却又把金币放在了她的手中:“不,我的孩子,这是我特意把它们放进去的。这是上帝的旨意,他总是会让那些品德好的孩子得到幸福!”

就像慈善家所说的,好的品格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尊重。这种品格带给小女孩的幸福并非只是一块面包或者几枚金币,而重要的是她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赞誉。

品格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彰显一个人的修养和本质。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掩饰,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行为都能反映出我们的品性;即使我们从不张扬,但美好的或恶劣的品格都会被人在不经意间发现。

人品非常重要,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金钱、财富、地位、权力都无法弥补一个人人格上的缺陷。一个人不论多富有,也不论他有多大的权力,如果他的品格有所缺陷且拒绝弥补,那他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当人们提到他的名字时,即使有羡慕之心,也不会有敬佩之情。

自己动手,创造幸福

幸福只眷顾真正懂得幸福的人。

渴望不朽,渴望无限的幸福与快乐,这些渴望几乎推动着所有人。我们付出辛劳、泪水、痛苦希望实现这些渴望,而只有真正的自我认知与自身价值体现才能使这些渴望如愿。

人活在世界上,应当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满足。如果能够得到他人所没有的幸福,那么即使物质上匮乏,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幸福。

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上天只会帮助自助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希望借助外力获得幸福,或者找到一个只有幸福而没有不幸的地方,那只能使自己永远在不幸中挣扎。

安德森生长在挪威的一个小村庄,正当大好青春年华,但他终日愁眉不展,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福的人。安德森向一位智慧的长者求教指点。长者送给安德森一盏灯,然后告诉他:这盏灯你只可以使用两次,你想用它的时候,你就用手擦一下,它就会带你到人间天堂——幸福门。

安德森回去后,小心翼翼地擦了一下灯,眼前突然一亮,一扇大门徐徐打开,呈现在安德森面前的是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这里阳光明媚,丛林茂盛,野花盛开,归来的候鸟在无垠的晴空下飞翔,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流下山。安德森顿时心情豁然开朗。他还来不及表示感激,就听天使说:“每个人的一生中只能来两次,你要珍惜你的机会啊!”说完,天使就消失了。暮色降临时,安德森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从此,安德森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有很大改观,因为他知道他能够得到幸福,幸福就在前面等着他。他也一直牢记着长者的告诫,不轻易动用他的机会。安德森决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尝试解决问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擦那盏灯。奇怪的是,在他的努力下,过去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安德森成了著名的企业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又找到长者,感谢长者对他的指点,感谢神灯赐给他幸福。长者笑了,“你以为幸福是神灯给你的吗?其实,幸福全靠你自己去创造,上天只会帮助自助者。”安德森不大相信,说:“是神灯带我来幸福门后,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长者问道:“你真的以为这里的风景同别处有什么不同吗?”安德森愣住了,过了好长时间才恍然大悟。

我们所渴望的幸福无法假手他人,只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因为,幸福就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我们若想得到幸福,就不要一心一意奢望别人,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与其奢望别人给我们幸福,不如自己动手创造幸福。

幸福可以转化为苦难,苦难也能演变成幸福,一切只看我们的态度与行动。其实懂得了人生,懂得了幸福的真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一切的悲喜哭笑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个积极思考、懂得体悟幸福的人,会心无旁骛,并善于将可能引起忧思苦恼及妨碍前行的东西丢弃掉,不让它干扰自己的身心。就像在系统中安装的应用软件越多,电脑运行的速度就越慢,并且在电脑运行的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不断产生,若不及时清理,不仅会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还会造成死机甚至整个系统的瘫痪。我们必须定期删除多余的软件,清理掉那些无用的垃圾文件,这样才能保证电脑正常工作。

我们的生活和电脑系统的情况十分类似,想过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就不能让自己笇背负太多包袱,要学会自己动手删繁就简,对未来充满期待,过一种简单幸福的生活。

与人分享自己的天堂

分享天堂,便会有更大的天堂。

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中,人们所尊崇的游戏规则往往是自己赢而不管他人如何。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竞争双方为了争取胜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对付对方,但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得利。因此,改变传统的输赢观念,树立全新的共赢观念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质。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个好价钱。对这种名贵花卉,商人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却连一粒种子也不给。他计划繁育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开了,花圃里万紫千红,那种名贵的花开得尤其漂亮,就像一缕缕明媚的阳光。第二年的春天,这种名贵的花已繁育出五六千株,但他发现,今年的花没有去年开得好,花朵略小不说,还有一点点的杂色。到了第三年的春天,名贵的花已经繁育出了上万株,但令人沮丧的是,那些名贵的花的花朵已经变得更小,花色完全没有了它在非洲时的那种雍容和高贵。当然,他也没能靠这些花赚上一大笔。

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可非洲人年年种养这种花,大面积、年复一年地种植,并没有见过这种花会退化呀。他百思不解,便去请教一位植物学家。植物学家拄着拐杖来到他的花圃看了看,问他:“你这花圃隔壁是什么?”

他说:“隔壁是别人的花圃。”

植物学家又问他:“他们种植的也是这种花吗?”

他摇摇头说:“这种花在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也只有我一个人有,他们的花圃里都是些郁金香、玫瑰、金盏菊之类的普通花卉。”

植物学家沉吟了半天说:“我知道你这名贵之花不再名贵的致命秘密了。”

商人问植物学家该怎么办,植物学家说:“谁能阻挡住风传授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贵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你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你的这种花。”于是商人便把自己的花种分给了自己的邻居。次年春天花开的时候,商人和邻居的花圃几乎成了这种名贵之花的海洋——花朵硕大,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华贵。这些花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商人和他的邻居都发了大财。

要想拥有一片花的海洋,就必须与人分享美丽,同大家共同培植美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身的纯洁和高贵。

共赢是一种有远见的和谐发展,改变了单赢的格局,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比赛,又相互激励。共赢让自己与分享者得到更多的利益,更有利于彼此的长远发展。

在激烈的竞争中,双赢思维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和安全感。真正的成功并非压倒别人,而是追求对各方都有利的结果,经由互相合作和互相交流,使独立难成的事得以实现,这便是富足心态的自然结果。

以爱的方式给予

世界上所有的国度里,永远都会有富足的爱的村落。

多年以前,在荷兰有一个小渔村,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海面上瞬息万变,危机四伏,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人们建立了自愿紧急救援队。

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自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忧心忡忡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翘首眺望着海面,他们每人都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向岸边驶来。村民们喜出望外,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跑到海滩后,却听到自愿救援队的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刚才还激动不已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

这时,救援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眼泪。“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这1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长把手握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保持一份爱心,在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似乎说起来容易,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无私给予呢?

小时候有好玩的玩具,我们只是自己玩;有了好吃的,自己偷偷藏起来;上学时别人借笔记,我们却拒绝;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穿给朋友看,朋友也想买一件,我们却谎称卖完了;老板给了我们一个“肥差”,我们却拒绝别人的帮忙,想要自己独立完成后邀功……

把你的真诚,爱心奉献给别人,别人也会用金钱难以换来的善良回报你。可以,不要吝啬你的爱,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的手,有时一杯小小的可乐都能温暖一颗孤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