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政处罚突出监管的权威性
四川银监局始终把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作为提高监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截至2010年末,共实施行政处罚319起,罚款金额1384.44万元,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173人,行政处罚数量位列银监会系统前五名,有效地树立了监管权威,进一步促进了四川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四川银监局)
证券业改革发展与监管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证监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川资本市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着力行业改革与发展,强化监管与服务,企业上市和直接融资工作创历史最好水平,证券期货业规范运作和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取得新突破,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一、资本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一)上市公司
1.上市公司数量迅猛增长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上市公司数量迅猛增长,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齐头并进,市场体系逐渐完善的良好格局。截至2010年末,四川省共有上市公司90家(A股83家、H股9家,有2家为A+H公司),其中A股上市公司比2005年末增加24家,增长37.5%,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首位。从市场体系看,有主板上市公司60家,排名全国第八,其中四川成渝、二重重装上市,填补了自2004年保荐制实施以来四川省大型国企主板上市的空白;有中小板上市公司17家,排名全国第七,其中科伦药业首发融资超过50亿元,创下四川省企业上市融资的历史记录,在全国500余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融资额排名第二;有创业板上市公司6家,排名全国第6。从上市公司分布看,“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眉山、雅安两市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全省没有上市公司的市(州)减少到5个。
2.直接融资额创历史新高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资本市场累计实现直接融资842亿元,是“十五”期间融资额的8.1倍,占四川省资本市场历年融资总额的71.05%,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2006年有2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总额35.66亿元;2007年,有4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11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总额216.87亿元;2008年“5·12”大地震后,在证监会“绿色通道”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直接融资工作再创佳绩,震后有6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当年首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4位、中西部第1位;2009年,累计实现直接融资229.32亿元,其中有3家企业实现创业板首发上市,排名全国第2位、中西部第1位;2010年,有11家企业首发上市,新增上市公司数为四川省资本市场历年之最。融资品种日益丰富。2008年以来,四川省有19家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分离交易可转债、认股股权等多种方式实现融资,其中股权融资539.68亿元、债券融资47.15亿元。
3.上市公司成为地方经济支柱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已基本覆盖四川省能源、电子、食品、轻工业、机械制造等“7+3”重点优势产业,成为四川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日益增强。根据年报披露,2010年四川省上市公司资产总计4624.09亿元,同比增长18.35%;实现营业总收入3063.88亿元,净利润192.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29%、51.87%,占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的13.19%和13.1%。其中,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增幅12个百分点。
上市公司不仅已经成为带动四川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四川省上市公司累计实施重大资产重组14项,成交金额283.35亿元。其中,东方电气、攀钢钢钒等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实现整体上市,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突出;部分绩差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主营转型,转变为运作规范、资产质量和业绩稳步提升的公司,极大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促进了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川大智胜、吉峰农机、科伦药业等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陆续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有效引导了各类要素和资源向高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新兴产业和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随着场外市场建设的推进,四川省两个高新技术园区均有机会进入国家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扩大试点范围,必将为四川省高新园区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4.上市公司支持产业发展的叠加效应日益显现
资本市场发展有效激活了民间投资和拉动了间接融资。一是企业上市获得的快速发展所显示的示范效应,极大地促进了未上市企业的上市积极性。除民营中小企业外,一批省属国有大企业也在积极筹划改制和上市前准备。二是资本市场发展吸引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民间资金纷纷进入四川省,寻找和培育项目。三是由于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质量普遍高于一般企业,银行对其加大了贷款和授信额度,各种金融工具相互支撑和支持的叠加效应开始显现。
(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
1.市场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截至2010年末,四川省有法人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期货、基金分支机构223家,比2005年年末增加76家,同比增长51.7%,各类机构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数700万户,比2005年末增加304万户,增长76.77%;2010年实现证券交易额3.69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2.71万亿元,增长276.53%;实现期货交易额4.99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4.84万亿元,是2005年的33.5倍。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证券期货市场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证券期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省内60家证券服务部全部规范升级为证券营业部,网点布局得到优化,营业场所设施得到提升,客户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一批资本实力强、经营稳健、风控完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国知名证券公司在川设立营业部,引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逐步形成了示范效应,带动本地原有机构强化竞争意识,改善客户服务;证券营业网点转型取得新突破,有17家证券营业部实现了完全非现场交易,经营重心由单纯提供炒股“通道”向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转变;一批研发力量强、服务产业客户能力较高的期货公司在川设立营业部,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进行风险管理的产业客户逐渐增加,期货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显现;从事证券业务的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众多,截至2010年末,在四川省从事投行业务的保荐机构超过30家,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达15家,律师事务所40家,四川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业务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行业规范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通过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四川省部分证券公司存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股东占款、内控薄弱、净资本不达标等长期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在全行业的清理整顿中,四川省没有一家证券公司被停业整顿、撤销、托管,经营风险基本化解,财务状况显著改善,各项业务总体规范,内部控制普遍加强,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动态风险控制机制、合规管理制度和分类监管制度,四川省证券、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提高,规范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如国金证券通过了规范类券商评审;天元期货、大业期货分别实施了股权转让,引入证券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变更为国金期货和华西期货,发展基础得到夯实。
此外,在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启用投资者保护基金收购嘉陵期货客户权益,彻底解决了嘉陵期货历史遗留风险,维护了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为探索建立行业风险处置的常态工作机制创造了经验,受到中国证监会的高度肯定。
3.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证券、期货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转型,拓展业务新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华西证券实现了股权变更,解决了公司治理问题,完成了对控股子公司华西期货的增资扩股,获得了集合资产及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股指期货中间介绍业务、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资格,在资阳、眉山、广元、巴中等市新设了营业网点,发展驶入快车道。国金证券成功上市,完成了对控股子公司国金期货的增资扩股,获得股指期货中间介绍业务等新业务资格,在研发、投行等业务领域收获颇丰。和兴证券股东完成了信托改制,公司治理得到改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川财证券发挥本地小券商的比较优势,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中国国际期货、中粮期货、广发期货等期货公司在四川省新设营业网点,期货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金融工具顺利推出并平稳运行,四川省证券期货市场产品进一步完善,市场深度进一步拓展。
截至2010年末,四川省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342.18亿元,净资本67.58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43.75亿元,净利润16.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64%、61.67%、36.93%和17.3%。3家期货公司总资产27.57亿元,客户权益34亿元,实现净利润2700万元。
二、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一)按照中国证监会部署大力推进股改、清欠、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扫清资本市场发展障碍
1.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按照“积极、稳妥、规范、有序”的原则,扎实推进四川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提请省政府先后四次组织召开全省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相关精神,确保年内基本完成四川公司的股改工作。二是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建立“四川省股权分置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股改工作协调会,下发文件,明确责任,推动股改。三是分类指导,鼓励创新。针对四川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督促质量较好,符合股改条件的上市公司加快股改进度;对于股改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的上市公司,加强指导,创新方案,有效推进;对部分经营业绩差、或处于停产状态、或处于退市边缘的公司,鼓励采取重组方式推进股改,如重组无望,则通过诉讼、破产、退市等方式解决公司遗留问题。四是规范程序,严格要求。多次召开上市公司股改工作会,督促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坚持将股权分置改革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相结合、与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相结合、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结合的方针,大力推进股改工作。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大批运作规范、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不断做优做强。
2.进行上市公司清欠解保
一是充分发挥综合监管体系作用,提请省政府先后五次召开清欠工作会议,下发文件,部署任务,落实责任。二是加强系统内协作,寻求上市部的指导以及两个交易所的支持,形成合力清欠的监督机制。三是“一企一策”,鼓励创新,指导公司采用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红利抵债、债务对冲、现金清偿等多种方式清欠。四川长虹结合股改通过“以股抵债”方式解决了12亿元资金占用,沱牌曲酒和国栋建设通过“以资抵债”方式分别解决了3.7亿元和1.9亿元资金占用。四是综合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推进清欠工作,化解公司风险。通过上市公司清欠工作的完成,四川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运作水平大幅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3.开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按照“加强防范、完善制度、形成机制,做到防治结合,风险处置、日常监管和推进行业发展三管齐下”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督促公司制定措施切实可行、责任明确到人、进度细化到月的整改计划,分三个阶段推动证券公司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第一阶段解决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问题;第二阶段解决股东占款、内控薄弱问题;第三阶段解决净资本达标问题。通过全面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整改达标验收,彻底解决了证券公司历史上形成的各类风险,为四川证券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