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3276800000039

第39章 参考文献

著作

蔡帼芬、徐琴媛:《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陈焕仁:《当代媒体新闻报道》,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丁刚:《写国际新闻分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刘洪潮主编《国际新闻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段业辉、李杰、杨娟:《新闻语言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

关世杰:《国际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何兰:《冷战后中国对外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胡锡进:《从〈环球时报〉看党报办的晚报都市报走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2004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

孔祥军:《精品新闻学:理论构建与媒体运行》,新华出版社,2008年。

李津:《世界成功管理经典智慧全集》,地震出版社,2008年。

李希光,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德寰:《市场研究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刘洪潮:《国际新闻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洪潮:《冷观世界风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刘洪潮:《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洪潮:《怎样做国际新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洪潮:《怎样做驻外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孟宇红:《党报办的子报怎样才能真正进入主流媒体——〈环球时报〉实践提出和解答的问题》,《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5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潘贤强、郭增榕:《营造传播磁场——如何讲好新闻故事》,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

沈艺虹:《传媒写作与案例》,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

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谭云明:《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媒体》,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

汪家驷:《新闻三十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

王敬、岳颂东、王凤超:《延安解放日报史》,新华出版社,1998年。

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王建华、周明强、刘福根:《信息时代报刊语言跟踪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武录:《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武录:《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研究》,同心出版社,2007年。

王武录:《同研究生谈新闻采写》,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

王武录:《王武录自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王武录:《新闻采访例话》,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年。

王咏赋:《报纸版面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

谢逸溪:《新闻美学》,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

谢宗贵:《新闻解读与评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杨义:《中国叙事学》(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喻季欣、张晋升:《中国传媒:激荡与拐点》,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

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张晓红:《〈环球时报〉标题特色探析》,《新闻传播学前沿》(2005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张晓红:《试谈〈环球时报〉版面编排手段的灵活运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周鸿铎:《报业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周鸿铎:《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译著

W.兰斯·班尼特著,杨晓红、王家全译:《新闻政治的幻想》,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

利贝卡·鲁宾、艾伦·鲁宾、琳达·皮尔著,黄晓兰、肖明、丁迈译:《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华夏出版社,2000年。

迷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威廉·E.布隆代尔著,徐扬译:《〈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夏出版社,2006年。

编著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南方传媒研究·第八辑:深度报道》,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南方传媒研究·第六辑:报业变局》,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

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5案例卷》,商务印书馆,2005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实践与思考》,学习出版社,2007年。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7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5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创意时代的新闻视角》,新华出版社,2005年。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晚报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期刊

陈禹安:《对独特的阅读体验收费——从〈纽约时报〉网络版再次实行收费谈起》,《中国记者》2009年第9期。

冯晔:《突出时政性 加强权威性——省级党报做好国际新闻报道的一点体会》,《新闻战线》2004年第9期。

郭小光:《〈环球时报〉这里风光独好》,《时代传媒》2002年第6期。

何崇元:《把握导向力求可读》,《新闻战线》2004年第9期。

何国平:《中国对外报道观念的变革与建构——基于国际传播能力的考察 》,《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黄琳、王春燕:《媒介议程设置与美国外交决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3期。

黄青山:《〈环球时报〉怎样抓独家新闻》,《深圳特区报通讯》1998年第2期。

贾靖峰:《〈环球时报〉:探索国际报道的市场化操作》,《传媒观察》2004年第1期。

蒋旭峰:《新媒体时代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写在世界媒体峰会之后》,《对外传播》2009年第12期。

梁益畅:《国际传播的三个维度——政协委员热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记者》2010年第4期。

林如鹏:《论我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与发展》,《暨南学报》1999年第4期。

罗婷、陈国权:《我们只是票友——报业领军人谈报业新媒体》,《中国记者》2010年第8期。

彭树杰:《文明转型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记者》2010年第8期。

涂露芳:《〈环球时报〉的标题风格》,《新闻战线》2000年第8期。

王晨:《办好〈环球时报〉推动党报事业全面发展》,《新闻战线》2004年第12期。

王辟长:《报海一路凯歌去——〈环球时报〉热销评析》,《新闻战线》1999年第2期。

王武录:《关于深度报道》,《新闻与写作》1999年第8期。

魏金成:《遵循发行规律 打破发行成规》,《新闻界》2005年第6期。

吴杰,吴乐珺:《国际新闻报纸仍有发展空间》,《新闻记者》2007年第2期。

邢建新:《〈华尔街日报〉网络化特色及原因浅析》,《东南传播》2009年第6期。

杨振武:《抓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应成为我们的共识》,《新闻窗》2008年第5期。

叶晶:《英伦报坛常青树——150岁的〈每日电讯报〉走访记》,《新闻记者》2005年第7期。

张征:《新闻报道三十年的发展演变趋势》,《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10期。

张毓强:《2009:中国国际传播迈出六大步》,《中国记者》2010年第1期。

赵瑞琦:《国际报道的价值判断与新闻选择》,《中国记者》2005年第6期。

论文

及利:《〈环球时报〉定位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李虹:《〈环球时报〉初探》,中国传媒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李亚军:《论我国先进企业文化的构建》,西南石油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

苏利平:《〈环球时报〉办报特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0年。

杨睿:《国际新闻的原创性缺失——以〈环球时报〉为例》,中国传媒大学学士论文,2010年。

发言稿

李希光、陆娅楠:《〈环球时报〉的议程设置》,“环球时报现象”研讨会发言稿,2004年。

刘祖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争取最佳宣传效果——〈环球时报〉印象》,“环球时报现象”研讨会发言稿,2004年。

喻国明:《负责任的报纸同样可以取得市场成功》,“环球时报现象”研讨会发言稿,2004年。

张西明:《在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上锻造力量》,“环球时报现象”研讨会发言稿,2004年。

英文著作

Keeble,Richard,The newspapers handbook,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

Patricia Moy,Michael pfau,The media and public confidence in Democratic Institutions,Westport,Connecticut:Praeger,2000.

Welch,David,The Third Reich:Politics and propaganda,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2.

Willlis,Clint,ed.,Writing war,the best contemporary journalism about warfare and conflict from around the world,New York:Thunder’s Mouth Press,2003.

网络

段静涛:《千期“心路历程”》,http://news.sohu.com/20050629/n226131460.shtml

何崇元:《环球时报市场化之路》,http://column.bokee.com/43689.html

吴天红:《环球时报发展》,http://news.sohu.com/200512081./n240908501.shtml

郑兴东:《报纸版面风格的构建》,中国报业网http://www.baoy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