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3278300000036

第36章 参考文献

一、外文译著

1.(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未来出版社1984年版。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版。

4.(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英)费舍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6.(日)藤竹晓:《电视社会学》,蔡林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7.(日)藤竹晓:《电视的冲击》,李江林等编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8.(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英)安德鲁·古德温等:《电视的真相》,魏礼庆、王丽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0.(英)罗杰·西弗尔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陶庆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德)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12.(英)罗素:《悠闲颂》,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

13.(英)罗素:《自由之路》,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14.(英)罗素:《幸福之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6年版。

16.(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17.(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18.(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9.(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美)隆·莱博:《思考电视》,葛忠明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21.(美)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2.(美)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彭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7.(美)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周宪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8.(英)Raymond Williams:《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台湾远流出版社1992年版。

29.(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1.(德)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德)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33.(英)Michael Gurevitch:《文化,社会与媒体》,台湾远流出版社1992年版。

34.(苏俄)弗里契:《艺术社会学》,作家书屋出版社1947年版。

35.(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36.(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文著作

37.崔文华:《全能语言的文化时代:电视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田本相:《电视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39.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40.陈默:《电视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李晓枫、邹定宾:《中国电视文化的理性重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43.杨河山、曹茜:《电视文化》,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44.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5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6.蓝凡:《电视艺术通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47.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贾磊磊:《影像的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张国良等主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50.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51.周涌:《影像记忆——当代影视文化现象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2.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书店2005年版。

53.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张凤铸:《电视声画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55.张凤铸:《广播影视艺术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6.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1-3辑),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2006。

57.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1卷《本质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8.高鑫:《电视艺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9.高鑫:《电视艺术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60.胡智锋:《电视传播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62.胡智锋:《内容为王——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版。

63.苗棣:《电视艺术哲学》(上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64.刘炘:《电视重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65.刘炘:《电视生态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66.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67.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高小康:《狂欢世纪——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9.吴志翔:《肆虐的狂欢——传媒美学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0.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71.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72.宗匠:《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73.韩青、郑蔚编著:《电视娱乐节目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74.蒋原伦、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1、2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06年版。

75.王长潇:《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论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6.邢虹文:《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77.陈世敏:《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台湾三民书局1983年版。

78.旷湘霞:《电视与观众》,台湾三民书局1986年版。

79.卢岚兰:《媒介消费——阅听人与社会》,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80.卢岚兰:《阅听人与日常生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81.高小康:《游戏与崇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82.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3.王甫、鲍玉珩:《当代美国电视文化艺术与商业》,华龄出版社2003年版。

84.李宗桂:《文化批评与文化重构》,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5.金元浦:《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86.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7.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88.彭国元:《电视文化新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9.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90.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1.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大学出版社、群言出版社2004年版。

92.吴飞主编:《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3.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4.吕萌:《媒介形态变化与电视文化传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5.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96.王洪田:《娱乐为王》,华艺出版社2005年版。

97.郑征予:《电视文化传播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8.张海潮:《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9.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100.龚炜:《新时期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1.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2.李新民:《中国电视大趋势》,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103.陈为良等主编:《电视与文化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4.夏骏:《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5.陈默:《影视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6.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107.张法等著:《会诊〈百家讲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8.魏南江编著:《优秀电视节目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9.满方、杨海燕编著:《中国经典电视节目评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0.张奎志:《文化的审美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11.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2.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部编:《世界各地广播电视反低俗化法规资料选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3.王兰柱主编:《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7》,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07版。

三、博、硕士论文

博士:

115.蔡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四川大学,2003;

116.周笑:《电视娱乐内容产品的增值管理》,复旦大学,2005;

117.田明:《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复旦大学,2005;

118.王艳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视文艺批评理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6;

119.周亭:《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复旦大学,2007;

120.刘涛:《电视娱乐的审美文化研究》,中国传媒大学,2007。

硕士:

121.何海巍:《关于新闻传播娱乐化倾向的深层思考》,暨南大学,2003;

122.王艳:《电视文化的大众娱乐功能》,广西大学,2005;

123.孟宁:《走向娱乐化的中国电视文化》,武汉大学,2005;

124.刘坤:《中国大陆电视娱乐节目“伪收视”现象分析》,中国传媒大学,2006;

125.刘莎:《论国内娱乐电视传媒的现状与发展》,南昌大学,2006;

126.许敏:《大众文化与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南京师范大学,2006;

127.范赢:《电视文化中人文关怀缺失研究》,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