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3278300000038

第38章 后记二

动手修订书稿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写“后记”。如果你打开一本书,喜欢先翻“后记”的话,应该理解我吧。

首先,我要由衷地表达我热切的敬意和谢意!向父母和姐姐、哥哥,向我的王浪小姐;向导师张凤铸先生、周华斌先生,向本书的责编蔡开松老师;向中国传媒大学和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

接着,我情不自禁地想和读者唠叨唠叨写作的缘起和感受。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呢?主要是因为失望——“愤怒出诗人”嘛,对电视节目的失望,对电视批评的失望。我常常看电视,尤其孤单、无聊或者疲倦的时候。可是,太多的“国产货”简直惨不忍睹!而不少电视批评让人愤怒!极而言之:创作失范,批评失语。

我是科班出身的电视工人,深知学界和业界的苦衷和无奈,自己同样生产过一些颜色可疑、味道古怪的东西。我想,如果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那么,不妨说“没有不好的创作、只有不好的批评,没有不好的实践、只有不好的理念”——“制度”就是理念的集中体现。进一步看,制度建设成了电视事业发展的瓶颈,电视实践的根本性改良有赖于制度的革新,而制度批评又是制度革新的必要前提。

电视实践、艺术批评、制度建设,如何坚持并且超越呢?在这本书中,我试图建构一个中观层面的阐释框架——针对电视文化中的“电视娱乐文化”专题进行阐释,力求比较全面、切近、深入地探讨这三个层面的问题。效果如何呢?——请你来评判。

写作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学识之不足。于是,一次次怀疑自己,怀疑选题、怀疑能力、怀疑所接受的教育……一位师兄说得好:博士论文完成前夕,自我评价最低迷。信然!本书的缺憾有目共睹,而看点少得可怜,盼请宽容的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我只能自欺欺人说:文章如美人,如果值得一看,是因为有亮点,而不是没缺陷;假如相貌超群被称为“美人”,那么,脸上深色的小疙瘩也会被美其名曰“美人痣”的。是不是?希望这本书总有中人之姿吧。

法国的蒙田宣称自己“首先是为了快乐而读书”,英人培根有过类似的表达。可惜的是,对于读书人和写书人来说,时过境迁了。今天,人在物化,而“物”必须“有用”。就教育产业化之后的高校来说,这是一个“行政化+公司化”的年代,这是一个项目、论文、表格满天飞的年代,这是一个“大学教育千夫所指”的年代……不过我觉得:就是在这个时代,恰恰最需要文化自觉,然后坚持,然后超越。皓首穷经、夜雨寒窗,也许因为某种责任,更因为发现了独特的乐趣、乐此不疲。否则,何必自误?何必欺人?

轻松愉快,是我读书、写作的首要目的,当然希望你也如此。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该停笔了,该停笔了。此时此刻,如烟往事仿佛过电影般一幕幕地闪回:西街饭桌上侃谈选题,朝阳医院病房中为论文定名,宿舍里寻章摘句、楼下同学喊吃饭也不敢答应,去广州应聘、伴着“咣当、咣当”的火车声咬文嚼字,几天前偶尔修订书稿到天亮、仿佛仍然住在6号楼、还是个老童生……

俱往矣!失落与遗憾,激情与幻想。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师长和朋友!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你们提供了太多的帮助!

黄学建

2010年8月于湖大民主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