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3278500000020

第20章 迷群实践活动中的自我认同建构(4)

2.客观化的形式——文化产品

具体状态的文化资本经过物化,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成为客观化文化资本。与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相比较,客观的文化资本会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最主要的表现在于文化内容有了可替代的、可转移的物质载体。例如,在物质和媒体中被客观化的文化资本,诸如美剧视频、美剧电子杂志等等,在物质性方面可以被传递。但是此处被传递的只是文化资本内容载体的合法所有权;具体文化资本显现的先决条件,既不会于此过程中产生,也没必要为此加以创造。通过客观化文化资本的这种传递,具体化文化资本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寓于物质载体中,并通过这种媒介主体的转换,实现了自身的外化和传播,从而使具体化文化资本克服了对主体的生物性限制和依赖,能够被另一主体再度具体化或者被体制化。例如,美剧字幕翻译小组通过每个组员的文化劳动,将中文字幕版的美剧剧集做成实体视频文件加载在网上,他们通过文化劳动生产出来的文化价值就通过这些客观实在的视频文件被广大迷群成员下载获取了,又通过个体收看行为成功将文化价值传递到美剧迷那里。因此,客观化文化资本是具体化文化资本价值外显及其实现的形式,这同时也说明,具体化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本的基本形态,客观化文化资本是一种次生形态。

3.体制化的形式——合法保障

一旦文化资本体制化,它在学术上就得到认可,在形式上则独立于承载主体,表征为一种学术资格证书,这种证书就赋予其拥有者一种社会约定的、有合法保障的价值。这种体制化文化资本相对于其承担者而言,甚至相对于该主体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占有文化资本而言,具有一种相对自主性。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那些学位证书、学历证书、结业证书以及各类资格证书的功能。虽然在美剧网上迷群这个“网络社区”的虚拟世界中并没有如现实社会中那些书面形式的保障,但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保障系统。比如论坛每个版区的版主都有权限对那些水平高、创意好、投入大的优秀网帖进行奖励,具体形式可以是置顶,可以是注明好帖,也可以加分等,这既鼓励了发帖人的积极性,也保障了他们通过文化生产积累的文化资本的价值和文化资本拥有者的合法性。

总体来说,美剧迷们丰富的文化资本通过以上三种形式得以呈现。虽然美剧迷群目前的存在形式是“网络社区”,与现实社会相差甚远,但作为一个群体,内部所谓的“等级”还是存在的,而且是以“文化资本”作为衡量标准。比如,每个论坛的注册会员都有标签,有的是“新生入学”,有的是“小试牛刀”,这些与会员的发帖数量和质量有关;另外,很多版区的版主都是由非常优秀的会员转变而成,而使他们成为高一级别“版主”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过人的“文化资本”。

三、衡量标准——与他者评价的统一

借鉴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自我认同有如下特征:多种而非单一的;存在于具体交际事件之中;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协商的过程;蕴含了话语的使用。

因此,自我认同是在反思性活动和与他者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这里所谓“与他者互动”便要运用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了。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镜中我”理论是有关从他人眼中看到的自我的问题,他认为社会与个人是有机的关系,人的社会生命起源于与他人的交流。独立的个人是经验中保存的抽象物,“‘社会’和‘个人’并不代表两个事物,而只表示同一事物的个体方面和集体方面”,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观念是相互联系的,个人只是许多人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是社会的个别部分,社会的本质是贯穿所有时代的发展和组织人类生活的意识和想象。库利认为,一个完全与他人相区别并且能经得起验证的自我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它是一个生物学的自我,而不是心理学和社会学或者伦理学的自我,个体的心灵融合了我们所交往的所有人和我们思想中的整个社会。“镜中自我”就是个体自我感觉受他人影响的典型表现,它是指个体的一种想象力,即想象自我在他人意识中的形象,以及他人对这一形象的评价。根据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并影响自己的行动。这一想象中的自我形象构成了个体的社会自我。所以,库利认为,“我们关于个性的各种理想是在交往发展起来的思想和情感中建立的,很大程度上依赖对我们在我们敬重的人眼里的形象的想象”。

由此可见,个体将社会群体中他者的评价和印象看得非常重要,只有自己对自己想象出来的形象,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对自我虚幻的理想”,和他者对自我印象的评价达到统一时,自我认同才得以被建构出来,而在美剧迷群中,这两者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剧迷积极主动呈现的文化资本。

1.迷之间的欣赏

美剧迷群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性群体,成员们对于美剧的喜爱使得大家形成了这个团体,所谓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就是迷与迷以及与群体之间的互动。虽然某个迷对于其他迷来说还没到库利所谓的“尊重”的地步,但至少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惺惺相惜的“战友”,因此他对其他迷关于自己文化劳动成果的评价和认可是非常在意的,他希望通过此过程能将自我意象与他者评价统一从而实现自我认同的建构。《越狱》剧中标准美式口语集锦:

1.It’s up to you.(由你决定。)

2.I envy [羡慕]you.(我羡慕你。)

3.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请问洗手间在哪里?)

4.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天气如何?)

5.Where are you headed [朝...方向行进]?(你要到哪里去?)

6.I wasn’t born yesterday.(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Just right place,right time.只不过是天时地利而已。

大多数的人想到幸运,都会直觉反应lucky,但其实lucky有很多种表示法。像有一次我问老美怎么追到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女朋友,他回答我,“Just right place,right time.”我一听就立刻联想到了中文里的,「天时地利人和」这句话,没想到英语里就这么简单,“Right place,right time.”就解决了。(或许应该再加上right girl?)所以我也开始不是只会说,“I’m just lucky.”了。例如后来有一次老美问我为什么我有免费的T恤可拿,我就很潇洒地回答他,“Just right place,right time,no big deal.”(只不过时间地点刚好对了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后想起来,连自己都觉得很得意自己会这样回答。

网友跟帖:

1:相当不错哈,谢谢了嘿嘿,收藏起。

2:好东西,学到不少!!!

3:很好,很强大,全部收下,每天背诵。

4:真是好东西,学习了,楼主强大,感谢楼主。

5:感谢楼主,你太牛了,向你学习。

6:斑斑应该给加分了吧!

7:好好,很强大,收藏了,真是不错啊!

这是“伊甸园美剧论坛美剧交流区之越狱分版区”中一条非常普通的帖子,这里列举的内容由于篇幅关系只有原文的十分之一,而跟帖数量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美剧迷群与其他迷群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迷的对象的特殊性,美剧顾名思义是美国的电视产品,是用英语来传播的,因此受众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当关键,拥有英语使用能力就成为了很多美剧迷在迷群中呈现自己文化资本的方式,在得到众多迷们的赞美和崇拜后,再多的投入时间和消耗精力就都不值一提了。以此帖为例,“caryhi”能将在剧集中听到的美式口语做成集锦,足以见得其英语水平,而同时也能看出他个人对此能力的自我欣赏和自信,否则他绝对不会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这样一个毫无价值的工作来“丢人现眼”。但这只是想象中的“镜像我”,是靠自己虚幻的想象构建出来的,并没有真正达到自我认同的建构,他需要“镜中我”的协助来达到目的,那些赞美和夸奖的跟帖就是网络社区中他者的评价。当“caryhi”以发此帖呈现其过人的文化资本后,自我意象和他者评价得到统一时,他的自我认同就被建构了起来。

2.迷群对个体迷的认可

除了迷与迷之间的欣赏外,迷群对个体迷的认可也可以帮助他完成自我意象和他者评价的统一。美剧迷心甘情愿参与到迷群活动中,是因为他们对这个群体有很强烈的归属感,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属于其中一员,那么群体对自己的认可就是迷所关心和在意的。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以美剧论坛的形式存在,论坛这个组织作为一个中介机构在迷们的心目中是公平公正的,因此论坛的评价和认可就成为了大家参照的标准。

正如前文提到的,论坛每个版区的版主都有权限对自己版区内所发网帖进行评判,除了对一些水贴和有违坛规的帖子进行屏蔽、删除和惩处外,版主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鼓励会员积极主动多写好帖,寻找那些非常出色的帖子内容,并将其做好标记,让其他美剧迷一看便知此帖的内容好坏和水平高低。我们对帖子的评价标准是希望大家尽量原创,多写一些对剧集的感受和点评,而且是能体会出用心来写的,这样的帖子我们通常会置顶或给予加分。2008年11月25日与“陆石”的访谈记录。这是“伊甸园美剧论坛”一位资深版主“陆石”在接受笔者关于“如何判定和处理网帖”访谈时的回答。而论坛关于评定帖子内容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在网上迷群日常运作中逐渐被所有成员们慢慢领会后,自然就成为了美剧迷评价彼此的一杆秤。被置顶的、加分的,甚至放入该版区精华帖部分的都被视为优秀成果,而作为作者的美剧迷也由于受到迷群对于自身的认可完成了自我意象和他者评价的统一,实现了自我认同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