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3278500000023

第23章 迷群实践活动中的自我认同建构(7)

Claire——酒吧招待;无产阶级,她唯一拥有的就是她的Baby,唉,极其反动的垄断资产阶级Others却连她唯一拥有的东西都不放过。

Hurley——股东;新兴大资产阶级,坐拥1.6亿美元资产,坐飞机却坐普通舱,没有丧失劳动人民的本色,是他发现了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凶残的敌人Ethan。

Jack——医生;小资产阶级技术人员,个人英雄主义,爱搞小圈子,不能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历史将证明他是不能够领导Lost们继续革命滴。关于美剧中的人物点评帖在论坛中举不胜举,几乎每个剧目中的每个人物都被广大的美剧迷们从头到脚地评价过,然而这个帖子典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所谓“阶级属性”的分析方法,这是之前几乎没有过的解读方式。虽然这个原创帖略显一丝“戏谑”,而且对其中所运用的阶级属性分析法我们姑且也不去考虑其正确与否,但“etet”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即关于所谓阶级属性的知识,从有别于以往美剧迷剧评的思维和解读方式入手,对《迷失》(Lost)中几个典型人物作了独到而精辟的分析。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帖子的跟帖中有些网友这么评价:

(1)楼主分析得很透彻,把阶级对抗引入LOST是很新颖的想法,佩服!

(2)LZ整个一超级强人,这种分析都能想得出来,我看的时候笑死了,从头笑到尾,太有意思了!

(3)这个也要分析阶级属性,服了LZ了。

(4)太牛了,每个分析都服,强人——一代革命导师的诞生;BTW,LZ去搞政治吧!http://sfile.ydy.com/bbs/viewthread.php?tid=12580&highlight=lost%2B%2B%BD%D7%BC%B6,“samethingf”、“sybil”、“幻舞修罗”和“cruisezhao”“伊甸园美剧论坛美剧交流区之lost分版区”的跟帖。“etet”的这条有关“Lost人物”的阶级属性的分析帖子正是利用“另类解读”的个性消费方式,在众多的人物评析帖中脱颖而出,也因为这种“另类解读”,使得“etet”的思考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相关知识水平和掌握能力在这种个性消费方式中得以展现,从而完成了自我认同中有关自我身心关系层面的建构;与此同时,其他迷对这个帖子与众不同的另类解读方式的评价和认可,也从群体中他者评价的层面建构了“etet”的自我认同。

第六节维度之四: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建构

如果把生活比喻成舞台,那么每个人都是演员,但无论这个演员演的什么角色,演技精湛与否,都存在一个核心问题:“自我”是否在这个舞台上得以呈现?呈现出来的“自我”是什么性质的,是本质的“自我”吗?美剧迷是否也把这个网上迷群当作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与日常生活中的舞台又是什么关系呢?在这个迷群的舞台上,美剧迷是如何进行自我呈现和延伸的,又是如何通过所谓的“角色扮演”来进行自我认同建构的?这些都将是本节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后台”角色扮演中“人性的”自我呈现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舞台,而这个舞台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地使用标准类型的表达装备,是个人按照社会主流秩序和交往规则进行“舞台表演”、扮演正式角色的场所;而后台则是人们得以放松,并借以宣泄情绪,充分表现自我行为风格的地方,这与他们在台前正儿八经的行为举止截然不同。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剧迷日常生活中的工作环境和人际交往场所可以被视作是“前台”,而他们经常活动和喜爱的“网络迷群社区”则是他们人生舞台中的一处“后台”。

对于个体,“前台”易选择而不易创造,正如美剧迷的“前台”是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虽然他们属于学历、收入较高的年轻白领,对于工作的把握度已经相对较高,但对于他们来说,那些所谓的“前台”都是既有的现实空间,已有一套比较规范和成形的标准体系,只可以被选择进入,而不能被重新创造。由于后台区域一般是观众成员禁止入内的地方,所以我们不难想象,正是在这里,彼此随便相待决定了社会交往的基调。美剧迷在网上迷群中脱去了现实世界中的枷锁,在一个全新的虚拟环境中获得无穷的创造力,而这些创造力来自于他们最本真的自我理想,也就是戈夫曼所称的“人性”的自我,而在前台所表演和扮演的则是“社会”的自我。

我们太人性的自我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一个关键差异,那就是作为人,我们也许是带着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的情绪与能量的各种冲动的创造物;然而,作为为观众表演的角色,我们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前台中的表演是为他人所演,而后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可以让自己充分展现本真自我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多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复合体,现实世界中的个体由于受到社会规范的限制与约束,只能进行“前台式”的规范表演,其大部分真实的人格或自我被压抑与控制,从而得不到释放。美剧迷们在“前台”寻找不到真实自我的释放空间,抑或是对于前台的展演还不满足的时候,便自然会转向“后台”进行自我呈现与延伸。美剧网上迷群所构建的虚拟社区作为一个能将美剧迷们的理念具体化、能表达他们不同感知的空间,使每个人得以从约束的前台转向轻松的后台,随意进行自我展现,他们可以编造一个“假想我”,也可以化身为一个“理想我”,甚至是复制一个“真实我”;同时美剧迷们还可以在“后台”弥补“前台”的缺憾,进一步延伸理想自我的诉求。

然而,所谓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是“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给他人创造某个特殊的印象”的过程,它泛指一般人行事时表现自己的方式是社会行为的普遍特征同上。。因为自我认同的实现是在与他者或群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的,他者的印象和评价与自身理想化的自我之统一对于个体自我呈现与延伸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当美剧迷们在网上迷群这个后台空间中的角色扮演得到类似他们自己预想中他者的认同时,他们的自我认同才得以建构。

二、美剧迷的“职业化”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建构

在笔者调查和访谈的若干个美剧迷中,除了在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外,大部分都是具有较高学历、较好工作和收入的职业人,而职业种类则有经理、销售代表、金融分析师、医药代表和涉外导游等。然而,这些在常人看来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职业却未必能满足这些迷们自我理想化的诉求,在与笔者进行访谈中,超过半数的迷们表示对自己的职业并不是十分满意,或者还不满足,希望在此谋生的工作之外还能有个“理想职业”以满足自身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对整个美剧网上迷群的考察中,笔者观察到大致有两类“职业化”角色扮演的类型:一个是前台与后台的“职业化”角色扮演相对独立;另一个则是后台“职业化”的角色扮演直接影响到了前台生活。

1.前台与后台相对独立的“职业化”角色扮演

前文提及的美剧网上迷群实践活动中,有一群美剧迷模拟创办了专题性的媒体,如“西风美剧杂志”和“YNDR-1电台”。这是两个美剧迷们以美剧作为主题自发创办的媒体,而根据“伊甸园美剧论坛”的一位管理员介绍,创办成员中几乎没有本来从事媒体行业的,也就是说在前台的展演中,他们都是从事和媒体毫不相关的其他职业的。2009年1月17日与“伊甸园美剧论坛”的创办人和管理员之一“克谢”的访谈记录。我是做外贸的,因为当年选择专业的时候都说外贸专业将来就业面广,就业率高,当然如今这份工作也还可以,好歹算是学以致用。但人都是如此,做久了一件事情总会有些厌倦感,总觉得人家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光鲜的职业,比如明星、主持人什么的,这些都是通过各种媒体传递给我们的,所以我对这个职业一直是抱着一种神秘和羡慕的情感。如今有机会在这里实现这个理想,太有趣了,所以我愿意花费很多时间来做好它,而且我还有机会以一名电台主持人的身份在网络上同步向其他美剧迷们广播,说一些我想说的话,让大家听一些我喜欢的美剧里的音乐,那种成就感很美好的。

这是笔者在对“伊甸园美剧论坛YNDR-1电台工作人员”小Q进行访谈问及“为什么要做电台工作”时得到的回答。从小Q的回答来看,她对自己“前台”的职业化角色扮演虽然不是非常不满,但从个人诉求方面,她还期待“后台”中职业角色扮演的完美延伸和补充。因为在她看来,前台的职业是谋生手段,是在社会既定规范下用以生活的工具;而后台则是可以用来延伸和满足自我理想诉求的绝好空间。成为电台主持人是小Q对自我的一种理想化状态的憧憬和追求,而美剧网上迷群这个所谓的“后台”为其提供了一个自我呈现和延伸此“人性”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当小Q觉得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倾听她的主持和喜爱她的节目时,她所获得的“成就感”就是自我呈现中按照自己希望他人认可的方式行事并且得到预期中他人认可的结果。而在此“成就感”产生之际,小Q在网上迷群中的“职业化”角色扮演便完成了构建自我认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