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3278500000034

第34章 迷群“多重边界”的群体认同建构(10)

二、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美剧迷群消极的文化认同建构

任何一个国家的影视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本国文化价值观的烙印,并且都肩负着对外传播本国文化的历史重任,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之外更注重文化的对外扩张。文化除了保存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明之外,还有散播文化与融合周边国家文化以形成一个文化圈的功能,这个功能一旦发展强大,就很容易形成文化霸权。正如葛兰西所说的:“统治阶级将对自己有利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推行给社会各阶级”。

正因为文化附着在大众文化产品上而具有扩散性,美国的通俗文化轻而易举地遍布到世界各地,尽管受到捍卫本土文化传统的爱国者们的抵制,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美国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快餐等以及美国广告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于美国电视节目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有学者提出三条理由:一是它的某些主题与规则具有普遍性或者说原始性,这使得节目具有心理上的可接近性;二是它们所讲述的许多故事具有价值方面的多元性或者开放性的潜能;三是美国电视节目的绝对利用率是由于它们处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下,即各国生产商们尽管充满热情,但生产出的节目只能填满本国部分电视播出时间。虽然第三点在中国的电视市场并不适用,因为美剧进入中国基本不通过主流媒体的正规渠道,而是由美剧迷自主从网络渠道获取的,但前两条还是论述得比较贴切的。从第二点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剧承载着美国价值观,或者说文化价值观,因为关于文化价值观,加拿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谢弗的观点是:“把一切价值观都看作文化价值观”。

而庄礼伟教授则认为:“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看法,即对客体是否合理、有用、应该、美好的看法”。因此,文化价值观就是针对文化方面的价值认同这样一个总体概念的,它是指可用来分辨个人言行的标准与思想观念,也是人类内心不成文的法律。那么,当中国的美剧迷群面对美剧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时,他们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文化认同呢?笔者通过对美剧网上迷群的讨论帖和部分深度访谈发现,“社会多元性”、“家庭观念”和“人际交往”是中国美剧迷群在面对美国文化价值观时反应最强烈、感触颇多的三个方面,面对这样一种冲击,他们呈现出消极的文化认同建构。

1.社会多元性:自由与开放

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追求自由,人类一直在寻找对自由的深刻理解以及执著追求最终的自由,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价值观,而这些文化价值观的相互交融和碰撞,则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民众也毫不例外地处于对自由的追求中,因此美剧中涉及自由的内容格外受中国迷群的关注,并经常引发讨论。《美国的自由度可以到哪里?》:美国总是宣扬人权自由、言论自由,美国的影视作品也以高透明度、自由度而著称,但至今还没一部影视作品是描写一个邪恶的美国总统的。(这个“没有一部影视作品描写美国邪恶美国总统”的观点被很多其他会员以实例驳斥了。)

跟帖1:美国言论不自由的话,那些揭露911事件是美国政府策划的阴谋的片子还真不知道怎么出现的。至于美国有没有自由,可以参考这个:美国人自豪地说:我们最自由,我们可以骂政府和总统!中国人自豪地说:我们也自由!我们可以骂你们的政府和总统!!一个民主的国家,媒体监督的是政府,而一个xx的国家,政府监督的是媒体。

跟帖2:中国人历来的传统观念是国家领导人是“伟大的”、“英明的”、“正确的”,似乎如果没有伟人来“领导”,人民就找不着北;美国人的观念却是反之,所以美国描写政府机构包括总统负面的影视作品太多了,你可以当布什的面臭骂他,何况影视作品?

跟帖3:美国人可以和总统一起排队买吃的而毫不在意,在我们这,这样的事情是天方夜谭,呵呵,我们的领导来了,人民是要热情接见的,哪能像常人一样排队哦。

从这条有关美国自由度问题的讨论帖来看,中国的美剧迷还是本着对自由终极追求的态度介入这个讨论的,并且是一种内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文化比较。大家所发言论的字里行间中对美国自由度的欣赏以及对本国自由度的不满以各种表现方式清晰地呈现了出来,如跟帖1中“美国人自豪地说:我们最自由,我们可以骂政府和总统!;中国人自豪地说:我们也自由,我们可以骂你们的政府和总统!!”这两句对比的话,通过幽默、自嘲的方式比较了两国对待自由的不同现状,并且用单感叹号和双感叹号来表示自己强烈的情绪;又如跟帖2,仅仅从帖子内容的字面意思看,这个美剧迷只是在做中立的文化比较,但其中提及中国时,“伟大的”、“英明的”、“正确的”和“领导”这些貌似正面的词语却都被用上寓意深远的引号,这足以见得帖子作者的情感倾向;再如跟帖3,虽然发帖人说的是非常生活化的事情,但从“天方夜谭”、“热情接见”和“哪能”等词语的表达也能看出这个美剧迷对于美国自由度的肯定以及对中国自由度的不满。

除了“自由”这个话题,“开放”也是中国美剧迷群面对美国文化价值观传播时比较关心的,似乎“自由”与“开放”这两个词语是类似双胞胎一样被提及的,缺一不可。《观喜剧谈美国这开放社会》:小时候就被灌输资本主义如何腐朽,资产阶级生活多么堕落。自从中学后,接触的外来文化越来越多,才发现过去是多么幼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美国的电视剧正是美国文化的代表,反映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美国社会给我的印象就是个多元社会,是个非常开放的社会,虽然有很多不足,依然是成功的……美国电视剧题材非常丰富,有些虽然是喜剧,却暗含很多批判、讽刺,刺中的是社会的要害,点出的是社会的盲点。美国的很多电视剧都可以抨击很尖锐的社会问题,很多直接就是拿政府、国会、司法系统开涮。都是公然发表对社会制度、政府、国家机构的不满,也没看到对美国社会有多少威胁。恰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成熟、稳健。反观我们的很多国产片,真是令人乏味。我最讨厌反腐系列的连续剧,歌功颂德的全套,我更是没什么兴趣……

跟帖1:楼主能不能把标题里的开放2字换成自由?

回复帖:我所说的开放是指美国社会的包容性,对多元文化的开放、融合……美国是个完全移民国家,而欧洲人虽然表面上宽容,但是实际他们把少数族裔边缘化,而我们这里状况我更加不想说,中国人有过分的臣民意识,几乎没有公民意识,如果说是公民社会就更可笑了。

美剧迷“william1789”关于美国是个开放社会的帖子长篇大论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国文化价值观中“开放”、“多元”和“包容”这些特质的欣赏,无论美国社会实质上是否真的存在这些特质,在“william1789”心目中美国就是“开放”的标杆和旗帜,而提及中国这个方面时,他却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屑。本研究姑且不去比较和论证美国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中有关“开放”的好坏与高低,但在美剧迷所进行的文化比较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提及美国时所用词语“多元社会”、“成功”、“成熟”、“稳健”和提及中国时所用“令人乏味”、“最讨厌”、“没什么兴趣”、“可笑”等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表明他对内群体在此方面的文化认同并不高,甚至很低。从以上这些讨论帖可以看出,中国美剧迷群通过文化比较这样一种行为表现出了对于美国文化价值观中关于自由和开放的认可,而对本国文化价值观中类似方面却表达了极大的不满情绪,因此,这样的文化比较呈现出了美剧迷群负面的内群体文化认同建构。

2.家庭观念:子女教育与婚姻态度

家庭是每个人都有或者说都想拥有的,家庭幸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被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而何为家庭幸福、家庭成员如何相处和生活却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这方面也是中国美剧迷群在收看美剧过程中非常关心的,而其中尤以“子女教育”和“婚姻态度”问题为最主要的关注点。《美国真不能打孩子么?》:是不是打了就算虐待儿童,要剥脱抚养权呐?

跟帖1:总之就是不能体罚、虐待,是保护儿童的条例,以前电影《刮痧》不也牵涉过这个问题;

跟帖2:是的,在大部分西方国家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做的;

跟帖3:大庭广众之下,有个妈妈打孩子,在中国街上人们也会分分侧目甚至交头接耳的,不过不一定侧目的人都是惊讶斥责,八成是在想:哟,这家子比我们家还热闹,大街上扇巴掌,偷笑、偷笑……;

跟帖4:美国小孩可有福了;

跟帖5:无论如何体罚是不对的,很多大人借口说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但多数还是为了泄愤,个人相当不赞成体罚,美国这方面的意识好强啊。

教育子女的方式一直是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中非常大的不同点,美国的孩子与父母讲求的是平等,类似于朋友之间的关系,这点在美剧《绝望主妇》中一个单身妈妈Kate和女儿Juliet之间的故事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父母打孩子在美国更被视为是对人权的不尊重和极大的不平等。而在中国,自古就有“棒头底下出孝子”的美传,虽然目前中国也反对体罚,但大多都是在学校教育层面,家庭中的子女教育并没有把打孩子作为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情看待。美剧迷“whxbb”在论坛中所引发的问题讨论帖表明了中国美剧迷群中的一部分美剧迷们对于美国不打孩子、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的欣赏和羡慕,也通过比较表现了对中国目前大部分家长仍没有意识到这点重要性的不满和担心,如“不过不一定侧目的人都是惊讶斥责,八成是在想:哟,这家子比我们家还热闹,大街上扇巴掌,偷笑、偷笑……”;“很多大人借口说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但多数还是为了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