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戏剧论坛(第4辑)
32829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2)

这段记述从孙权之祖写起,一是说有神人帮助孙家选择了风水好的祖坟;二是说孙坚妻子梦月入怀和梦日入怀分别生下了孙策、孙权;三是说孙权有大贵之相;四是说吴国国都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之后五百年,江东当出王者;五是说有谶语暗示孙权当为天子;六是说有祥瑞之物黄龙、凤凰出现;七是说孙权子梦兆预示得大位不终。用了七种神异之事来表现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都与历史结果完全一致。

再如《宋书·符瑞志》关于宋武帝刘裕的记载:

宋武帝居在丹徒,始生之夜,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树。皇考以高祖生有奇异,名为奇奴。皇妣既殂,养于舅氏,改为寄奴焉。少时诞节嗜酒,自京都还,息于逆旅。逆旅妪曰:“室内有酒,自入取之。”帝入室,饮于盎侧,醉卧地。时司徒王谧有门生居在丹徒,还家,亦至此逆旅。逆旅妪曰:“刘郎在室内,可入共饮酒。”此门生入室,惊出谓妪曰:“室内那得此异物?”妪遽入之,见帝已觉矣。妪密问:“向何所见?”门生曰:“见有一物,五彩如蛟龙,非刘郎。”门生还以白谧,谧戒使勿言,而与结厚。……自少至长,目中常见二龙在前,始尚小,及贵转大。晋陵人车薮善相人,相帝曰:“君贵不可言,愿无相忘。”晋安帝义熙初,帝始康晋乱,而兴霸业焉。庐江霍山常有钟声十二。帝将征关、洛,霍山崩,有六钟出,制度精奇,上有古文书一百六十字。冀州有沙门法称将死,语其弟子普严曰:“嵩皇神告我云,江东有刘将军,是汉家苗裔,当受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镇金一饼,与将军为信。三十二璧者,刘氏卜世之数也。”普严以告同学法义,法义以十三年七月,于嵩高庙石坛下得玉璧三十二枚,黄金一饼。汉中城固县水际,忽有雷声,俄而岸崩,得铜钟十二枚。又鞏县民宋燿得嘉禾九穗。后二年而受晋禅。

后面还有很长一段,什么孔子的《河雒谶》、太史令奏陈的天文符谶,等等,限于篇幅,不引用了。单单以上这些,就简直是一个生动的神异故事了。这种帝王发迹的“传奇”,《宋书·符瑞志》从黄帝之前的“太昊帝”宓犠氏写起,接着是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挚少昊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舜、禹,一直写到刘宋的明帝,被漏下的帝王很少,即使是曹魏被废了的高贵乡公,虽然不免简单点儿,但也是“初生有光气照耀室屋的”!也就是说,“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必“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是多数史官的思维。而究其渊源,其神秘范式多可以见诸《左传》、《史记》、《汉书》等权威史籍。

历史题材剧完全承袭了这种思维。

如前所述,历史剧中的帝王在未即大位之前,也都往往有异象出现——或日入母怀,或龙蛇穿鼻,或红光照室,或谶语暗示,等等,有的则多种祥瑞同时出现,与史书如出一辙。如《白兔记》写后汉高祖刘知远贫穷时,藏在寺庙的供桌底下伸出手来偷走了桌子上的供鸡,而他未来的岳父李文奎看到的则是“满殿红光,神帐里现出五爪金龙,把福鸡抓去了”。还有,一日刘知远睡卧在牛岗上,李文奎闻听鼾声,以为春雷;又见卧牛岗火光透入天门,以为失火,仔细一看,原来是刘知远鼻息如雷,气如吐虹,有蛇穿窍。刘知远未来的妻子李三娘在绣房中做女红,见“天窗下掉下一条花蛇”,她“紧赶紧走,慢赶慢行”,走到卧牛岗不见了,只见许多蛇在刘知远身上。元杂剧《抱妆盒》中,宫女寇承御奉皇后之命要把襁褓中的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弄死时,只见红光紫雾,罩定在小太子身上,吓得寇承御未敢下手。与《抱妆盒》同一题材的明传奇《金丸记》,写宋真宗以射金丸择妃以求太子,李娘娘拾到金丸后侍寝生下了太子。而当初那颗金丸在随从李娘娘的小太监眼里看到的则是一条大蟒蛇!

另外,后妃诞生范式多是母梦月光入怀。如《宋书·符瑞志》云,汉元帝王皇后“齐田氏之苗裔。祖父翁孺……翁孺生禁。禁妻李氏方任身,梦月入其怀,生女,是为元后。每许嫁,未行,所许者辄死。卜相者云:‘当大贵。’遂为元帝皇后,生成帝”。元杂剧《汉宫秋》中王昭君说的“母亲生妾时,梦月光入怀,复坠于地,后来生下妾身”,明显源于史官思维。发迹范式常常是面相不凡。如《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说卫青是其父亲与平阳侯家僮卫媪私通所生,“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青尝从人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无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这段记载被明传奇《种玉记》直接用做了情节,并且同时还移植到了其妹妹卫少儿身上。遭灾败亡图式常用星象、灾异、梦境、谶语、卜卦等显示征兆,而以梦境、谶语最为多见。如明传奇《精忠记》岳飞梦二犬争言,岳飞夫人梦一虎落在深涧,被强徒擒拿削爪敲牙剥皮,预示岳飞将有牢狱之灾;《连环计》道士说的“千里草青青,卜曰十长生”谶语,暗示董卓日后将死于吕布之手;《八义记》赵盾一家遭难前曾“举家兆梦”;《双赴梦》关羽、张飞死时“贼星增焰彩,将星短光芒”,“白虹贯日光”,等等。战争图式常用星象、谶语等预示。史书的《天文志》有大量这方面的资料,如《汉书·天文志》云:“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占曰:‘为兵起。’其二年十一月,单于将十万骑入武州……”明传奇《双忠记》中说安禄山起兵造反依据的就是“五星聚于尾箕之分”,等等。

限于篇幅,这里只是将历史题材剧中涉及到的主要范式简单地排举几个例子,举一斑以见全豹而已。

史官文化和历史剧中的上述神异情节,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了一种神学命定论的以及神学目的论和道德目的论统一的历史观;而它们所奉行的道德,主要也都是宗法社会忠孝节义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