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戏剧论坛(第4辑)
32829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3)

三、佛、道二教以本身特有的神异方式丰富了历史剧的神异浪漫内容

历史剧对佛道神异形式的吸收多混而用之,很难将其截然分开,故而这里将二者放在一起论述。

佛教在纪元前后的东汉传入中国,在汉代被看做神仙方术的一种。南北朝时获广泛传播,遍布全国,并出现了众多学派。隋唐时达到鼎盛,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以后,佛教各派渐趋融合,儒、佛、道三者的矛盾也渐趋消失。

而中国的戏剧恰在宋元时期儒、佛、道的矛盾渐趋消失的时候正式诞生,所以从佛教在中国的演化史看,历史剧对佛教的接受是一件很轻而易举的事。也就是说,以民族文化模式对佛教进行筛选,并对其教义加上自己独特的解释,在戏剧诞生时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不过虽说如此,毕竟讲出家剃度的佛教与中国的重血缘、重孝道、重身体的伦理观相冲突。要使其以友好的形象服务于主题,成为历史剧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仍然需要创造性的劳动。

至于道教,它是本土宗教,它相信人经过修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在伦理观上,正宗道教以神仙方术与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忠、孝、仁、顺等是成仙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很容易为历史剧接受。

(一)佛教的轮回和成佛

佛教主要是用它善恶报应的形式(轮回、成佛)与历史剧神异情节发生联系的。明清传奇历史剧这方面的案例比较多。

成佛的,如《双忠孝》作者无名氏,一说明刘蓝生撰。写蜀汉寿亭侯关羽儿子关兴、西乡侯张飞儿子张苞,跟从先主刘备讨吴,为父亲复仇之事。剧中说关羽、张飞被害后,关羽儿子关兴、张飞儿子张苞跟从刘备讨吴,大破吴军。孙权惧怕,缚范姜、张达二人,送关夫人及张飞首级还汉,献版图请降。关、张精灵不散,遇到普净禅师点化,引入如来座,授记正果。上帝嘉许关羽等人的忠义,封关羽为护法伽蓝伏魔大帝天尊、张飞为阆中王,同会于西方。——其中的“上帝”是中国殷商以来固有的神灵,“普净禅师”、“如来”、“伽蓝伏魔大帝天尊”则是佛教人物。

轮回的,如清传奇《赤松游》,说秦末陈涉发难,刘邦斩蛇起义。在群雄逐鹿中,张良、韩信、彭越、英布等先后都依归刘邦。后来刘邦登基为帝,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被杀。三人死后向阎王诉说冤枉,阎王答应四百年后再实施报:刘邦转世为汉献帝,吕后为伏后,韩信为曹操,英布为刘备,彭越为孙权,项羽为关羽。

(二)道教的仙术方术和成神成仙

历史剧中的神异情节与道教相关的远多于佛教。道教神灵众多,什么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亦即老君),什么玉皇大帝、中央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上帝、后土皇地祗,什么三天君、五方五老天君、十方诸天尊、圆明道母天尊、降魔护道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太乙雷声普化天尊、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南极寿星,还有无数的星君、灵官、元帅等。总之,从天上的日月五星、二十八宿诸星和北斗,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到地上的五岳、五镇、四渎、四海之神,山川社稷、原丘陵隰、渊泽井泉之神,都是道教的神灵。历史剧中经常出现雷公、风伯、门神、灶君、财神、土地、城隍、药王、瘟神、文昌、关帝、妈祖等,也都是数不尽的道教俗神中的一分子。

历史剧中与道教相关的神异情节,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剧中人物最终成为道教之神。这又可分成两类:一是本来就是仙界神人,死后成仙只是重归仙班;另一种是先世没有神仙名籍,直接由人而神、而仙。前者如《长生殿》最后一出“重圆”,贴(织女)捧玉旨上,云:“玉帝敕谕唐皇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咨尔二人,本系元始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今谪限已满,准天孙所奏,鉴尔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所谓“玉帝”、“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当属于道教神灵。《惊鸿记》说杨贵妃前身本是太一玉妃,明皇是孔升真人,梅妃是许飞琼,李白是方壶仙史。所谓“太一玉妃”、“方壶仙史”乃至于许飞琼,也都是道教的仙界人物。后者如《蚺蛇胆》,说杨继盛死后被封为顺天府城隍,统领十三省城隍,夏言为武昌府城隍,沈炼为西安府城隍。所谓城隍,就是道教的俗神。演介子推事的《介山记》说重耳焚山逼迫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引众仙立于云头,说天帝封他为威烈天神监察人间御史;演张良事迹的明传奇《赤松记》,说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大业后挂冠归里,与妻妾短暂团聚后云游四方,寻赤松子学仙,最终登仙籍,被玉帝封为“太极玄毅真人”。介子推和张良最终都成了道教的神仙。

二是让道士做沟通神人的中介——观象、占卜、降神等。历史剧中一些能行幻术、有异能的人不少都是道士。如元杂剧三国戏中的诸葛亮、徐庶、司马徽等人,善风角,懂天象,能掐会算,预知历史,出场都自称“贫道”。

三是由道教神仙直接出面帮助困境中的好人。如《天枢赋》说房一夔被诬陷遭追捕,元天上帝以房氏累世奉道,阴令神将救之。房一夔于道上遇一贫妪,给丹一丸,谓有急可服,可疗饥止痛。徐敬业起兵,许敬宗率兵往御,纵兵抄掠。房一夔母亲遇乱兵,自度不免而投井,元天上帝派遣神灵,幻化老妪将其救出。房一夔被缇骑逮捕,囚禁在空屋中。偷儿穿墙入屋,神引导一夔从洞出逃脱等。写王昭君事的《和戎记》说,王昭君因被毛延寿点破美人图,被打入冷宫,上界玉帝见其被囚,遣太白金星托梦送去一张瑶琴,叫她抚琴打动皇帝,王昭君因此得见平帝;另王昭君被迫和蕃后,太白金星知昭君要殉节,下凡嘱当方土地变出白雁传书给汉平帝,等等。

三、佛道神灵共同服务于宗法伦理

但是,在相当多的时候,历史剧中的佛道神异情节是混而用之的。如《芝龛记》写明亡之际,殉国诸人皆归仙班。明故公主向清廷上书,要求遁入空门,诏不允,仍然以公主之礼嫁给原配周显。公主感动,一恸而绝,魂归九莲菩萨座下。而公主本是芝畹仙姬,驸马周显乃是莲池仙史。主要人物马千乘、秦良玉夫妇是箫史、弄玉后身;贾万策、沈云贞夫妇是裴行、云英转世。剧中的“九莲菩萨”显然是佛教的圣者,“芝畹仙姬”、“莲池仙史”当是道教仙人;而“后身”、“转世”云云,则又应该属于佛教的轮回。

又,清传奇《晋春秋》,写晋献公赐死申生,申生之魂被其母狐姬接引至上天为东华之神。重耳在外流浪期间,申生托梦告知国内之变——夷吾遭焚宫之祸、郦姬掌权等,叫重耳火速回国。郦姬被雷神击毙,狐姬已晋升为太行山圣母,申生被拜为东华大帝,母子二人在胡判官协助下拘审郦姬之魂,并惩罚其转世为伯嚭。其中“东华之神”、“东华大帝”、“太行山圣母”、“雷神”等,都是道教神灵;而郦姬转世为伯嚭,又是佛教的惩罚方式了。

再如《桃花扇》,张道士是道教人物,他所“洞观”的史可法、左良玉、黄得功,分别被上帝册为太清宫紫虚真人、飞天使者、游天使者等三个神灵,这三个神灵应当是道教的。但是同一出中,张道士又说:“你们两廊善众,要把尘心抛尽,才求得向上机缘;若带一点俗情,免不了轮回千遍。”而所谓“轮回”是佛教用语,道教讲成仙,佛教讲轮回,这里则张道士也讲起佛教的轮回了。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历史剧主要是借助佛道神灵的名称,在沟通神人或者实行惩恶扬善的任务中起个名号的作用,以及多了些惩恶扬善的方法而已。至于佛道神灵们所传达的神学命定论的以及神学目的论和道德目的论统一的历史观,所奉行的宗法社会伦理观,在历史剧中都与史官文化是一致的:忠君孝亲,多子多福,夫妻和美,关注民生,干预现实……是太上老君、西王母、东王公乃至观音菩萨们的共同意愿。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