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3286200000002

第2章 绪论:体育活动的历史演变(1)

第一节 体育发展简史

一、古代体育

(一)中国古代体育

1.中国古代体育的缘起

中国古代体育是指有史以来至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中国古代没有“体育”这个词,但是一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内容,其中包括三大类:一是养生中的体育。中国古代养生是一种专门的理论和实践,它的大部分内容,如导引、行气、散步、游山等都可以纳入体育的范畴;二是包括武术在内的多种军事体育项目;三是各种娱乐性项目,包括民间的节目活动项目,如百戏、舞剑、竞渡、秋千等。

从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来看,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形成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依据古代对民间传说的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我国在夏朝以前就有了民间的游戏、射箭、舞蹈、医疗体育以及某些带有体育因素的生产劳动教育和军事训练等。夏、商、西周时期,相继出现了乐舞、武舞、射礼、田猎、手搏、跑跳等竞技运动项目和以射箭、驾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还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养生体育实践和简单的养生思想。

绪论体育活动的历史演变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我国出现了三个体育大发展时期,即战国时期、汉代和唐代。到了唐代,我国古代体育的轮廓已经基本形成,不论是从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还是从不同的体育思想来说,都是如此。唐以后,虽然在城市市民体育和武术等局部有所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处于相对稳定或减弱状态。

2.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内容

(1)脱胎于生产实践活动和军事战斗技能的体育活动形式。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中,最基础的运动形式就是脱胎于生产实践和军事战斗技能的射箭、“田径”、水上与冰雪运动以及御术和马术等。

(2)以技击和保健为特色的武艺武术与养生活动。这方面主要包括传统的武艺武术、角抵与相扑以及保健养生活动等。

(3)具有娱乐特色的球类运动。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球类形式中,较具特色的项目是蹴鞠、马球和捶丸。

(4)体现益智特点的盘上棋类游戏。中国古代棋类游戏,是古代体育活动中最有竞技性的一类益智活动,而最典型的形式是围棋、象棋和六博。

3.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

(1)主张身心一体

中国从出现体育思想的早期时起,就主张身心一体,肌肉与体育精神是统一的整体;以后在锻炼方法上又主张身心结合,即锻炼肉体与锻炼精神相结合。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中早就提出了“形与神俱”的意见。三国时期嵇康的《养生论》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形神以立,神须形以存。”中国古代养生学虽然各有流派,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养形与养神相结合的主张。这种主张在隋唐以后称为“性命兼修”。身心一体、身心结合的主张以及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中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等主张,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在体育上的具体体现。

(2)包含有“行气”的实践和理论

自古以来,各国体育运动的项目虽然很多,但都是以人体的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唯独中国和印度除肢体活动外,还有一种在人体内部看不见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形式在中国叫“行气”,即有“气”在体内运行。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有了“行气”。现在仍然保存着的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行气铭”,就是当时已有“行气”的物证。两汉时期,由于黄老学说和道教的广泛流行,以及佛教的传入,各种行气术有了较快的普及和提高。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和统治阶级中颓废风气的消极影响,“动”的运动项目如角抵、蹴鞠等衰落了,“静”的运动项目如投壶、棋类,特别是行气术进一步成熟起来。唐以后,除导引等行气术单独存在外,“气”又进入了武艺领域,许多武艺家兼练“行气”。“行气”是贯穿了两千多年中国古代体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3)重宫廷体育和社会体育,轻学校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主要存在于民间、军队、宫廷以及士大夫和僧道隐士之中,学校体育很少。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商代和西周时期学校中的射御教育是我国最早的学校体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学校体育和民间体育、士大夫体育等社会体育都比较兴旺,孔子和其他一些教育学家在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都包含有体育的内容。秦汉以后,这种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并存并重的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一方面,包括宫廷体育在内的社会体育不断发展、壮大、充实、提高;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个长时间的学校体育低潮。从汉武帝开始,中国大多数统治者都实行重文抑武、文武分途的政策。在以后近两千年中,中国社会上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学文的不学武,学武的不学文。唐代实行武举制度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状况,在这种客观状况的影响下,中国的学校体育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4)重道德,轻竞技

中国古代体育区别于西方古代体育的另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它始终同伦理道德观念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从商、周时期有了“礼”与“德”的观念后,中国体育与伦理道德观念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人们把体育作为伦理道德形式的一部分以及它的附属物来看待。例如射箭、投壶比赛都曾作为“礼”的内容之一而存在。以后,当各种体育项目独立存在时,人们对它的活动又都有强烈的道德要求。

(二)古代希腊罗马体育

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对欧洲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同样,古代希腊罗马的体育也对现代世界的体育运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古代奥林匹克祭奠

有关古代奥运会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

实际上,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共和国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共和国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共和国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的协定。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古代奥运会开始兴盛

公元前776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它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四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被载入史册,成为古代奥运会的第一届。当时仅有一个比赛项目,即围绕长度为192.27米的场地跑。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

(2)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开始衰落

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长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腊国力大减,马其顿逐渐吞并了希腊。马其顿君王菲利普还亲自参加了赛马。随后亚历山大大帝虽自己不喜爱体育活动,但仍积极支持,并视奥运会为古希腊的最高体育活动开幕式,为其增添设施。不过,这一时期古奥运会精神已大为减色,并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

(3)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古奥运会由衰落走向毁灭

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起初虽仍举行运动会,但奥林匹亚已不是唯一竞赛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届奥运会,罗马竞技规律就把优秀竞技者召集在罗马比赛,而奥林匹亚只举行了少年赛。这时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希腊人对之失去了兴趣。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奥运会也随之更趋衰落,直至名存实亡。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公元395年,拜占庭人与歌德人在阿尔菲斯河发生激战,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建筑物的残余部分。公元511、522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举办了293届,历时1169年的古代奥运会从此消失了。

2.古代罗马体育

古罗马共和国兴起之后,出现了内容和实质与古代奥运会相仿的体育活动,但场面规模不及古代奥运会。在古罗马帝国建立以后,角斗竞技开始了,并与战车赛成为古罗马体育的象征。

(1)角斗

角斗是古罗马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罗马奴隶主勒令奴隶或战俘们之间,或奴隶、战俘与猛兽进行的以死相拼的游戏。角斗的目的在于激发鼓舞人民统御世界的好武斗性,如此便兴起了职业性的角斗战士,他们相互搏斗,甚至伤亡也在所不惜。对角斗士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公元前264年。这些角斗士大多是奴隶,被迫在著名的贵族朱尼厄斯·布鲁特斯·贝拉的葬礼上拼死搏杀。角斗士是经过训练的职业杀手,他们为了取悦皇帝和当地的领主而搏杀到死。失败的角斗士通常是被胜者杀死。败者义无反顾地抓住胜者的大腿,而胜者将长剑直接刺入他的咽喉来宣告胜利。这时,全场的观众呼喊沸腾,气氛达到最高潮。

(2)战车赛

早在2000年前的罗马帝国,战车比赛就十分盛行,它源于军队中的党派斗争,而其形式已经与现代赛车很相似了。当时的赛道约有3.7米到4.7米宽,一般每次有4台、8台或12台马车参赛。当然,有时也会有团体赛,每个车队都拥有几台车。而每次比赛,这些马车都要跑七圈以上。在当时的罗马帝国,赛车是一项盛事。每逢有赛事举行,人们都会把赛车场精心布置一番。人人都十分向往赛车,在一些大的赛车场,甚至有15万的观众。

(三)欧洲中世纪体育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民族建立了很多国家。如法兰克王国,这个国家后来发展成为查理曼帝国,后分裂为三个国家,成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雏形,它们与同时出现的英吉利王国一起,成为欧洲早期的主要封建国家。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同时实现了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成为当时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

1.禁欲主义对中世纪体育的影响

(1)截断体育的发展途径

教会利用神权,反对一切公共竞技集会,规定基督徒如参加竞技比赛和格斗表演,则不准参加“圣餐”仪式,竞技者和角斗士必须保证永远放弃这种职业才能成为基督徒。394年,罗马帝国宣布禁止一切带有异教色彩的活动,古希腊以祭祀天神的奥林匹克竞技活动也被禁止。为达到禁欲主义的最高境界,教士和修士们极力号召人们摧残身体以便完美灵魂,一切有利于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卫生行为被视为“罪孽”。

(2)教会学校没有体育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维护统治的高级僧侣,教学内容“一切真理都在圣经上提出了”。学校不设体育课,只教育学生发展灵魂的“美”,而不发展身体的美(有强壮肉体的人是心灵卑下的人)。学生被禁止一切消遣,过着严格的禁欲生活。

(3)阻挠民间体育的发展

教会狂热派极力宣扬鄙视肉体和禁欲苦修,由此出现苦行派(对身体和生命根本否定),教会还禁止中世纪后期的民间体育,如英国户外游戏和球类游戏,西欧的摔跤、投掷、奔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