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传播策划
3286500000035

第35章 媒介机构国际传播定位策划(3)

(一)频道定位

CCTV-9自正式开播以来,经历了多次改版,频道的整体定位也经历了一次次调整和修正的过程。频道成立之初的宗旨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一扇世人“了解中国的窗口”(Your Window on China)。在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之后,频道于2004年改版,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要让频道成为“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窗口”(Your Window on China and the World),要将其办成“中国的CNN”,强调新闻报道的中国视角并提供一幅与西方不同的、更平衡的世界图景。事实上,这个看似更加国际化的目标由于受到新闻来源等诸多条件的制约而很难实现。2010年的改版摈弃了上一次大而全的定位,旨在将CCTV-News打造成世界链接亚洲的桥梁(Your Link to Asia),追求一种更有特色、重点更加突出的“东方视角”。所谓的“东方视角”,实际上是“亚洲视角”的另一种提法。

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提出国际新闻传播中的“东方视角”似乎理所当然,不过这种提法不具备独创性。早在英语频道正式开播的头一年(1999年),同为亚洲国家的新加坡在创办亚洲新闻台(Channel News Asia,缩写为CNA)时就已经提出了“亚洲视角”的概念(Reports on Global Developments with Asian Perspectives)。日本NHK世界电视(NHK World TV)同样提出了“亚洲视角”的概念(Your Eyes on Asia)。在突出亚洲视角方面,NHK每月末推出一档亚洲之声,讨论亚洲地区的社会时事,还关注亚洲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为年轻人寻找理想的工作提供帮助,节目的服务性质比较强。不过,从其节目设置中可以看出来,NHK的主要精力不是做国际新闻,它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日本文化的推介方面。虽然它的最终目标是要与CNN和BBC比肩,但就目前来讲,它的栏目设置表现出日本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的过程中一种“曲线救国”的思维方式,“电视文化外交”是其办台的主导思想。因此,对于CCTV-News而言,虽然频道定位有所调整,但在突出自身特点、强化自身特色、形成差异化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频道内容

CCTV-9从新闻综合频道改版为新闻专业频道CCTV-News,最大的变化就是频道内容。

1.新闻节目比重增加

就内容而言,CCTV-News加大了新闻栏目的比重。原来CCTV-9的新闻与专题类栏目各占一半,全频道共设22个栏目。改版前新闻资讯类栏目的周播时间为3450分钟,占总时长的34.23%;财经新闻和专题为840分钟,占8.33%;新闻访谈与深度报道类栏目的周播时长为1140分钟,占总时长的11.31%。改版前,新闻和非新闻类节目的周播时间分别为5430和4650分钟,各占53.87%和46.13%。

改版后,新闻和非新闻类节目的周播时间分别为6990和3090分钟,各占69.35%和30.65%。改版后的栏目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加上当年的世博会专题,共有20个栏目。原来保留的节目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新闻时政类栏目数量相对减少,保留下来的还有:《新闻一小时》(News Hour)、《整点新闻》(News Update)、《今日亚洲》(Asia Today)、前身为《今日中国》(China Today)的《中国24小时》(China 24),但是更新的档次较以前大大增加,每天能提供19个小时的新闻节目。就周播时间而言,新闻资讯类栏目为4970分钟,占周播总时长的49.31%;财经新闻与专题的时长为960分钟,占9.52%;新闻访谈与深度报道类栏目的时长为1060分钟,占10.52%。

在改版后的新闻节目构成中,财经节目所占比重出现提升,节目更加注重深度和专业化。这次改版除了将原来的财经新闻栏目《财经中国》(Biz China)改版为《财经亚洲》(Biz Asia)之外,还增加了财经访谈栏目《财经高峰会》(Biz Talk)以及专题节目《新财富》(New Money)。财经类栏目的时长也从改版前每周840分钟提高到960分钟,增加了1.19%。

与此同时,频道在财经报道的深度和专业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专访类栏目《财经高峰会》以及财经类专题栏目《新财富》,采取了高端和普通民众两个不同的路径来解读财经问题。

在频道内容构成中,新闻栏目获得增加的同时,其他类型栏目被相应减少。文化类栏目从原来的周播1415分钟减少到了600分钟,科学类栏目从490分钟减少到了210分钟,文艺类栏目从180分钟减少到了90分钟,人文地理类栏目从2430分钟减少到了1560分钟。

2.增大关于亚洲的报道比重

新闻报道内容的地域构成是反映电视频道定位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方面。鉴于CCTV-News在定位上调整为“东方视角”,节目内容在地域方面自然要对亚洲有所侧重。改版后,英语新闻频道除了保留原有的《今日亚洲》之外,增加了立足财经的《财经亚洲》和专题类栏目《东方》。关于亚洲栏目的周播出时长从改版前的420分钟增加到了1590分钟(不包括以报道中国为定位的栏目),增长比例高达278.57%。

除了在栏目设置上体现频道定位,节目内容也注重对于亚洲的报道。《财经新闻》是CCTV-News的主打新闻栏目之一。表11.1是该栏目在改版前后各一个月内新闻报道地域的统计。

表11.1《财经新闻》改版前后新闻涉及的国家和地区

从表11.1可以看出,尽管该栏目的内容定位是全球财经新闻,但重点报道对象是亚洲。改版前一个月内,关于亚洲的新闻内容占整个栏目的比例为87.9%。改版后,这个比例上升了约5%,为92.84%。

与《财经新闻》相似,CCTV-News的其他新闻类栏目大多保持或增加了对于亚洲的报道力度。

3.加大关于中国的报道力度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存在,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都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作为对外传播的载体,英语新闻频道当仁不让地承担着“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责任。实际上,但凡国内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CCTV的英语新闻已经成为很多外国媒体争相引用的新闻源。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频道专门增加了一档世博特别节目,从中外记者的视角报道他们眼中的中国。频道的改版还突出一种“东方视角”,在栏目的设置上就表现在对亚洲时政、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方位关注。比如,《看中国》(Around China)栏目通过不同外国游客的眼睛展示中国以及亚洲国家的文化与社会变迁,节目内容的范围较以前更加宽泛。

除了在定位和栏目设置上注重关于中国的报道,CCTV-News一些栏目从选题上也体现了对中国的侧重。例如,《世界观察》(World Insight)在2010年4月26日到5月23日期间的节目报道主题所涉及地域包括中国、非洲、东亚、东南亚、北美、欧洲和西亚这些地区,在频次上中国、北美和欧洲这三个地域最多,为3.5次(即在4期节目的17个话题中出现了3.5次),其次是非洲和东南亚各2次,随后是东亚和西亚分别为1.5次和1次。《对话》栏目在改版前一个月中,栏目在30期节目中涉及最多的是中国,共有14.25期;其次是北美和全球,分别为3期;随后是东南亚、非洲、东亚,分别为2、1.5和1.5期,最少的是南亚和拉丁美洲,各有0.75期。《对话》栏目改版后,29期节目中涉及最多的地域依然为中国,共有15期;其次是欧洲,有4.5期;随后是东南亚、北美和全球,分别为2.5、2和2期;最少的是东亚、非洲和南亚,各为1.5、1和0.5期。《对话》栏目改版前后所报道的地域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中国依然是报道最多的国家,占据半数左右。欧洲、东南亚和东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非洲、中亚、南亚、拉丁美洲和全球有所减少。需要指出的是,CCTV-News某些栏目的新闻性或者说与新闻的关联性不足。例如,《海客谈》(Cross Over)的议题过于泛,作为非时事谈话栏目,所谈的内容并未针对当下国际上较为关注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话题,而是节日、中国庆祝方式等话题。《财经高峰会》所访问的嘉宾都较为重要,但是并非当下国际财经领域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或相关人士;作为周播节目,其话题也非本周的热点事件。《新财富》的故事虽然精彩,但与热点事件或话题的关联性也不充分。《对话》在话题选择上还不时体现出“中国视角”,而非“国际视角”或“亚洲视角”,例如,2010年5月8日的《对话》栏目所讨论的是“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关系更为亲近”(Indonesia Closer to China),此类话题多少显得有些“宣传色彩”,难以引起国际受众的关注,也不易产生国际舆论议程的设置能力。

(三)频道节目形式

对于定位为新闻专业频道的CCTV-News,新闻无疑是主打内容,而直播报道则应是新闻栏目的重要报道形式。另外,记者在现场的出镜报道、演播室主持人口播或口划新闻和专家演播室评论等,都是体现新闻栏目直播报道特点的重要节目形式,尤其是记者报道和专家评论。

《环球瞭望》(World Watch)是英语频道的旗舰性新闻栏目之一,在改版前后都是19:00播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表11.2是该栏目在改版前后各一个月内相关报道形式的统计。

从表11.2可以看出,改版之后的滚动新闻减少了成片的报道形式(从43.21%减少到27.56%),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记者报道(17.32%)以及演播室专家评论(8.40%)等形式的新闻报道。这两种形式的报道比起改版前增加了18%左右。

表11.2《环球瞭望》改版前后滚动新闻对比

节目形式要为提高内容传播效率、丰富栏目内容的层次和张力而服务。相比新闻的简洁明快,深度报道类或谈话类栏目在内容方面具有更大的广度和深度,在表达上也就更需技巧。而且,作为对外的英语国际频道的栏目,其受众在地域、文化、政治理念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离散性,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存在跨文化传播的问题。因此,国际化的形式或者说表达方式就是让不同背景的受众能从节目中把握事实和观点,并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换而言之,深度报道或谈话类栏目的形式能让内容更富有层次和张力,形式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致不能清楚地陈述事实和阐释观点,也不能过于繁复以致阻碍受众对内容的理解。

深度报道栏目《世界观察》在节目形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改变了过去以陈述事实为主、“重事实、轻言论”的节目形式。改版后的《世界观察》既通过短片陈述事实,也通过视频连线加入嘉宾和记者的观点。观众从短片了解新闻的背景和最新进展,从视频连线中嘉宾或记者的分析、评论获取对事实的解读和观点。这档栏目大量运用视频直播连线,极大地增强了现场感,在缩小时空距离的同时加大节目的信息量;这不仅是传播实力的充分展示,也是节目形式上的一大改进,成为整个频道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多视窗的运用突破了以往对话表现形式的局限,拓展了观点交锋的视觉空间。财经专访类栏目《财经高峰会》采用了短片与访谈相结合的节目形式。短片的内容设置了访谈的情景或提供了访谈话题和受访者的背景;两者的结合让受众更容易把握节目的内容和观点。当然,这种形式的关键在于谈话环节与短片环节的节奏以及整体的节奏。《财经高峰会》的主持人比较有访谈经验,访谈时“问—答”的节奏拿捏得比较得当,短片节奏以及整体“短片—访谈”的节奏也比较明快。栏目《新财富》以“主持人+故事或当事人采访”的方式来呈现财富故事,《海客谈》则以“主持人+两位嘉宾”的形式就一个话题展开轻松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