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传播概论
3286700000004

第4章 国际传播概述(1)

“交流”是现代人诸多渴望的记录簿。它召唤的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在这里,人人敞开心扉,说话无拘无束……

——约翰·彼得斯

本章要点

国际传播的内涵与外延

国际传播的基本特征

国际传播的功能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传播实践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国际的信息需求日益增加,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相关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传播学领域里的一个分支,发展迅速。

第一节 国际传播的内涵与外延

国际传播由“国际”和“传播”两个词汇构成。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和认识这个语汇。如从学科和学术的角度来理解,国际传播应该是传播学的一个研究分支;而从人类传播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它则是国际社会沟通和交流、国际受众获知信息的主要渠道。本书主要从后一个角度对国际传播这一概念进行阐释。

一、国际传播的内涵

(一)国家与国际社会

国家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体,也是国际传播概念和实践之所以成立的基础。根据国际法的规定,成为一个国家必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定居的居民,固定的领土,健全的政府组织和完整的主权。国家之所以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极为重要的、最为活跃的作用,关键在于它既是稳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体,又拥有主权,有能力和手段平等参与和决定国际事务。国家的职能是保护本国免受其他国家的侵犯;保护国内每一个公民免受他人的侵犯与压迫;举办个人或少数人不应办或不能举办的事务。这些职能都给予了国家异常丰富的内涵和特色。

在国际事务中,国家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参与国际事务的出发点和归宿。一般说来,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安全权益,即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和不受侵犯的权利;国家政治权益,即独立自主管理内政外交的权益,维护各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影响的权益;国家经济发展权益,即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提高的权益;国家文化发展权益,即发展自己文化的权益;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互利的权益。

因此,维护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利益,充分发挥主权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并从中谋取正当利益,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国家既是国际传播存在的基础,也是国际传播的主要信息发出者。而所有的国际传播渠道与国际传播受众,也都从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国家。在信息高度发达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对于国家来说变得愈发重要。

各主权国家进行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平台,这就是所谓的国际社会。200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发动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时这样宣布:“我们受到世界集体意志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集体意志的来源或者其指代的范畴可以理解为我们说的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是指由不同的行为主体按照共同认可的利益与机制组成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涵盖着从低到高的几个发展阶段。国际社会是与国家及其社会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范畴。国家既是构成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而国际社会是比国家更抽象的范畴,它是涵盖所有国家及其社会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

国际社会的特点与国内社会既有相似之处亦有相异之处,有相对集中的权威中心,有相对一致的利益诉求。国际社会的行为体现为国家、地区和全球性组织等共存的形式。各主体的利益定位不再仅仅局限于自我利益,它们同时也关注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

同国内一样,国际社会也有着它特有的利益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建立满足人的基本安全要求的秩序,以保障正常生产与生活;反对暴力解决争端,主张法律等有规则的解决方式;必须体现公平原则,不能是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人权、人身自由、个人尊严、思想自由得到充分的尊重等等。以上利益要求与原则是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是衡量国际社会发展程度的基本指标。

国际社会要求建立一个全局意义上的“国际安全”。这种国际安全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保障经济安全,保证全球市场的正常运行;反对突发战争,因为战争无论是国际战争还是内战,都极易把不同国家卷入,从而导致战争升级,破坏整个国际社会的体系与秩序;反对核扩散及大规模的常规武器扩散,因它可能造成国际间的暴力扩散,从而威胁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扩散。

国际社会的形成、发展本身就与国际传播互为因果,国际社会反过来同时又是国际传播进行的有机平台。因此,国际社会中的成员正是国际传播中的不可或缺的行为主体。

(二)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跨越国界的各种形式的传播和各种传播形态,前者如新闻传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等,后者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它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狭义的国际传播是指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关于广义的国际传播的概念,传播学者莫拉纳说:“我曾把国际传播定义为:包括通过个人、群体、政府和技术在两国、两种文化或多国、多种文化间传递价值观、态度、观点和信息的研究探索领域,同时是对促进或抑制这类信息相关体系结构的研究。”

对于狭义的国际传播,国内新闻学界从多个角度给出了定义。刘继南教授将国际传播定义为“特定的国家或社会集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受众所进行的跨国传播或全球范围传播,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综合实力的一个局部具体体现。”程曼丽教授认为国际传播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

此外,还有学者给予过诸多的论述,如:

所谓国际传播,即特定的国际社会组织或集团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传统媒介如报纸、期刊;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音像制品、互联网)进行的跨越国家边界、跨越国家传播体制的交流。

国际传播是当今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各种信息的跨国、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国际各国各民族互为传受主体的广泛的信息交流。

国际传播是指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不同文化体系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指个人、团体、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转移信息及数据。

国际传播是一个调查和研究个人、群体、政府(利用)技术(如何)传递价值观、观念、意见和信息的领域,是一个关于在不同国家和文化间促进或阻止信息交流的机构组织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分析传播渠道和机构的研究领域。此外,国际传播还探析人类得以开展传播的相互认同的内涵。

国际传播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即国际媒体)并以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主体的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

简言之,国际传播就是跨越民族、国家、国界的传播。

尽管定义尚未统一,但从这些定义中不难看出,即便是狭义上的国际传播,也不完全等同于大众传播。国际传播与一般的大众传播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国际传播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即传播者和受传者一般分属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因而具有对外性、跨国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其次,国际传播在传播的功能上主要是强调其协调作用,即通过国际传播达到不同文化民族和国家的个人、组织之间的沟通、理解与协调;最后,国际传播利用大众传播的所有手段和工具,根据其特殊的传播对象而更为强调传播的内容和效果。

具体地说,国际传播的基本观察单位是国家,所研究的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信息扩散、新闻传播、文化交流。

综合以上对国际传播所下的各种定义可发现,我国学术界对国际传播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都是从狭义角度来理解国际传播这一概念:把国际传播理解为一种通过各国大众媒体而展开的国际信息交流;它的主体单位是民族国家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所关注的焦点是国际信息传播对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些重大领域(例如国际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国外学者较多采用广义的国际传播定义,把所有跨越国界的传播都列为国际传播,并包罗了个人、群体和国家等主体以及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

本书认为国际传播是国际传播主体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国际受众进行的跨越国境的信息传播与交流。

二、国际传播的外延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际传播,在明确了国际传播的含义之后,还需关注和国际传播密切相关的几个领域。

(一)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是指各国际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和跨国组织等)之间在国际社会的总框架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际政治突出的是政治关系,并以国际政治关系为主纲,将其他形式的国际关系串联起来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国际系统。国际政治强调的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形式。

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总体上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国际传播和国际政治同处于国际社会的大系统,同属于国际关系的大范畴;其次,国际传播必然会对国际政治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受到国际政治的制约;最后,国际传播的参与者较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广泛,所有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都参与了国际传播,而且更多并非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个人和组织也参与了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的日益深化对于国际政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更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国际传播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国际传播加深了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成为避免国际冲突和调解分歧的主要方式之一。当今世界,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在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因此只有通过信息和文化的积极的交流与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具体状况以及深层次的要求,进而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促使国家间关系正常、和平发展。

自上个世纪末冷战结束,到本世纪的头十年中,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东西方世界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仍然深刻影响着国家间的关系,这种状况导致世界某些国家或地区上的对抗和冲突。然而在一个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国家间的直接对抗和冲突只能导致两败俱伤,破坏世界整体的和平,从而有损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避免这种矛盾冲突影响国家间友好关系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加强国际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加深对彼此利益和要求的了解,通过谈判和协商来寻求双方的最大利益,从而维护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2010年9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美国的斡旋下,恢复了搁置已久的和谈,这其中,国际传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国际传播是各国关系顺利运转的润滑油和加速剂。

第二,国际传播增强了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适应并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国际传播使国际行为主体在更广泛的范围中和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到利益的共性,创造了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必要性。同时,国际合作的过程本身也必然是一个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国际传播使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利益需求的国家间的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向纵深发展。当今人们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如环境问题、跨国犯罪问题、毒品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粮食危机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仅凭单个或数个国家是无法真正解决的,它需要全人类的共同行动。国际传播提高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物质能力和人类的凝聚力。例如,2010年巴基斯坦发生洪水,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生计受到严重损害。经由有效的国际传播,中国、美国、欧盟、阿拉伯国家等都给予了巴基斯坦人力和物力上的援助,帮助其国家渡过难关。国际传播的作用,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