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3287800000001

第1章 广播电视与播音主持

曾致,先后毕业与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曾在湖南有线电视台、湖南都市频道担任主持人、记者。现任湖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会书长。兼任多所艺术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授。系中国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专著和教材有《播音主持艺术新说》、《主持语言技巧及实践》、《朗诵艺术指要》等。曾获全国播音主持作品奖和论文奖。

说起“主持人”,我们不能不提到“广播电视”。因为,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的产物,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发展壮大,正是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结果。作为想成为一名小主持人的读者朋友,你是否知道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呢?

第一节 广播播音主持概述

中国广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据许多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1923年1月23日,一位名叫奥斯邦(E.G.Osborn)的美国记者,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为“XRO”,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不过,当时还没有“广播无线电”这个名称,人们称广播为“空中传音”、“无线电话”,称收音机为“无线电话接收器”,称广播电台为“无线电话播送站”等等。“广播”这个名称在1924年才出现。1923年春天,我国早期著名的无线电工程专家刘瀚创建了中国自办的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并于1926年10月1日开始正式播音,呼号为“XOH”。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创立“中央广播电台”,8月1日下午5点,“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开播,呼号为“XKM”。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周恩来任主任的中央广播委员会的领导下,经由中央军委三局的通信兵在延安以西约30里的小村庄王皮湾土窑洞里艰苦创建,于1940年12月30日正式播音,呼号为XNCR。这一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的正义之声响遍全中国。这声音以革命的内容和民族的风格,冲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把真理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去了信心和希望。这声音标志着中国广播史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它庄严地宣告,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广播电台。这声音揭开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页,写下了人民广播事业的新篇章。

来自延安女子大学的两位江苏女学生徐瑞璋和姚雯成为人民广播最早的播音员。她们白手起家,多方借鉴,摸索播音工作的规律。徐瑞璋取了个播音名叫“麦风”,当时,周恩来同志称她为“中国人民的第一个麦克风”。后来,延安女子大学毕业生肖岩、孙茜接替她们担任播音工作。1946年1月,刚从延安中学毕业的王恂被调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为第一位男播音员。时间不长,他报名参军,到前线去了。这个时期,陆续调来了女播音员钱家楣、于一、杨慧琳、李慕琳、吴作贤。

1947年8月16日,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工作的齐越被调到播音组,成为延安(陕北)电台的第二位男播音员,他从此终生从事播音工作,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他一生心系祖国和人民,品德高尚,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培养新的一代播音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播音主持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同时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播音作品。

1948年5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至河北平山县张胡庄,后又迁至井陉县窟窿峰。1949年3月,迁至北平香山,并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9月,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用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电台联播,毛泽东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全国广播的电台,开始了历史的新时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播音员,他们声音清晰、字正腔圆、感情充沛、庄重严谨、亲切自如,被广大听众誉为“国家的声音、正义的声音”。其中,深受人民喜爱的播音艺术家的突出代表有齐越、夏青、葛兰、徐曼、张之、林田、铁城、方明、于芳等,他们是我国播音员主持人的楷模。此外,潘捷、费寄萍、林如、陈刚、钟瑞、王欢、雅坤、虹云、傅成励、曹山、金锋、常亮、赵培、黎江、雷洋、付华、陆洋、王琪、丁然、张悦、马黎、李辉、肖玉、冬彦、晓澄、贾际等播音艺术家,也给广大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活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播音员主持人有向菲、宇飞、郭燕、姚科、青音、杨波、方亮、费磊、玉蕾、苏扬、庞莹、雨亭、梓君、郑晶、杨曦、晓菲、张东、楚悦、田龙、齐莺、子君、任杰等等。

当然,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他广播电台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播音艺术家。如国际台的杨曼、范冰冰,上海台的陈醇、范蓉、卢智、陆澄、蔚兰,北京台的汪良、良静、杜敏、冉丽,天津台的关山、李越、贾宁、何佳、丁涵、林东,辽宁台的路虹、房明震、张立、向莹,山东台的朱山、张涵,江苏台的苏杨、戈弋、李江红,山西台的曹淑和、白凡,河南台的梁平、罗云,湖南台的路英、单平、春江、高放、晓光,湖北台的华岳、柳棣、刘静,广西台的张书玷,云南台的朱滨,海南台的谢胜忠,福建台的王过渡,陕西台的李荣、晓河、海茵、田园、陈洁,河北台的林燕、纪青云,安徽台的方玲、高亚奎、魏民,新疆台的布凤英、陈亮、姬彬,黑龙江台的林宽、方梁、闻佳,浙江台的陈求是、金重建,甘肃台的张玉良、王翠珍、张胜利,贵州台的丁燕,江西台的鲁天,青海台的徐淑琴、路逸民,内蒙古台的卓燕生、张文勤、张平,吉林台的孙国栋、宋迎春等等,他们继承了齐越、夏青等老一辈播音主持艺术家的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以丰富多彩的表达风格传达着党、政府、人民的声音,深情地吸引着听众,打动着人心,给人以启迪。

第二节 电视播音主持概述

1953年,我国派遣了10名技术人员赴捷克斯洛伐克学习电视技术;1954年,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要办电视和发展对外广播的指示;1955年2月,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要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电视台的计划。从此,新中国的电视事业进入了孕育期。1958年5月1日晚,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成为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日子。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转为正式播出,那时每周才播出4次,每次只有2至3小时。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中国的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是沈力,她1957年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电视台。1960年,招进了赵忠祥和吕大渝,赵忠祥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电视男播音员。后来,刘佳、李娟、邢质斌、卢静、薛飞、杜宪、张宏民、肖晓琳、杨柳、贺红梅、罗京、李瑞英、李修平、王宁、康辉、海霞、李梓萌、郭志坚、郎永淳、欧阳夏丹等陆续调到中央电视台担任《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他们形象端庄,大方自信,语言规范,声形俱佳。

相对于广播来说,电视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电视屏幕上脱颖而出。敬一丹、董卿、王雪纯、朱军、张越、李咏、王小丫、毕福剑、孙小梅、白岩松、水均益、周涛、徐俐、任志宏、柴静、崔永元、撒贝宁、张泉灵、周洲、月亮姐姐、曾媛、张欣、刘纯燕、董浩、鞠萍、小鹿姐姐等众多优秀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除了中央电视台,其他电视台优秀的播音和主持人也层出不穷,如中国教育台的白丽萍、王皓瑜,北京台的王如心、丛薇、田歌、贺贝奇、徐春妮、王旭东,上海台的叶惠贤、曹可凡、袁鸣、周瑾、卜凡、陈辰,天津台的王玉芬、高岚、刘冰、李强、丁瑾,河北台的李茜瑜、白岚、于辉,辽宁台的杨杜玲、冬雷、铁辉、张明、薛林、王旭,山东台的李敏、刘文蓉、王俐,湖北台的马力、田野、官琳、姜剑,吉林台的秋素莉、张波、刘跃,湖南台的张林芝、李娜、陆雯、汪涵、李湘、何炅、王燕、张丹丹、李兵、魏哲浩、李维嘉、谢娜、杨铱,江苏台的张沈平、孟非、李响、李好、张骁北,重庆台的刘琦、罗念农、赵莹、韩咏秋,四川台的李蓉、殷英、宁远,山西台的李桂琴,吉林台的孙震,江西台的赵洋、刘玲华、翟亮、金飞,河南台的高汉青、庞晓戈,广东台的何玉芬、王泰兴、侯玉婷,广西台的周佩玲、周游、李朝珍,云南台的王娟,贵州台的王振堂、窦爱莉、陈晓瑜、谢红,甘肃台的任斌,宁夏台的张静涛,海南台的王艳,福建台的王华伟、张宁,陕西台的丁凡、白延琴、陈爱美,甘肃台的王晓文,安徽台的周群、蒋煜、刘刚,云南台的马格亚、夏兵、张齐,宁夏台的马兰,青海台的刘慧兰,黑龙江台的王艳萍、周巍、邓辉,浙江台的金宝成、费敏、罗赛、亚妮、朱丹等等。

此外,还有凤凰卫视的吴小莉、陈晓楠、陈鲁豫、窦文涛、许戈辉、杨锦麟、董家耀、胡一虎、曾子墨、李辉等等。这些优秀的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端庄大方,语言流畅自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节 播音主持学科概述

我国的电视事业经历了“艰苦创业”(1958-1966)、“曲折发展”(1966-1976)、“成长壮大”(1976-1991)和“飞速发展”(1991至今)四个阶段,如今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数字化武装的强势大众媒介。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设立电台273座、电视台302座、教育电视台50座、广播电视台1932座,开办了1974个电视频道和138套数字付费频道,有线电视用户达1.74亿户。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影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用户数和电视机、收音机社会拥有量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电视业和新中国一起成长,对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播音员主持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播音主持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具有独立的理论框架、明确的研究范畴和基本概念,揭示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播音学体系。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成立,曾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办了4期播音员训练班,196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播音专业。目前,全国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已超过了300所,其中本科院校100多所,专科和高职院校200多所。学历层次有中专、高职(大专)、本科、双学士、研修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你将来有志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那这本书或许会助你一臂之力。它凝聚了众人的智慧,引导你怎么学、怎么练,怎么培养自己的兴趣。也许有的读者朋友并没有想那么远,也没有想到自己今后非要成为一名职业的主持人,但是,拥有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圆润动听的好嗓子、能说会道的好口才、睿智敏捷的好思维,或许会让你在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大显身手,让自己的人生年华在新的时代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德才兼备、声形俱佳是对播音员主持人素质的总体要求,当然,这也是对小主持人素质的总体要求。我国著名播音艺术家、教育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认为:“声形俱佳”,绝不只是简单地要求“声音好、形象好”,其中还有更多更具体的内容,例如:声音悦耳,口齿清楚,表达准确,形象端正,仪态大方等等。另外,对语言功力的整体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辨力、感受力、表现力、驾驭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