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3288600000054

第54章 我国党报集团的五大共性(2)

三、主报讲政治 子报抓创收

我国党报集团的第三大共性是,从报纸的功能上看,大体都是“主报讲政治,子报抓创收”。

党报集团大力创办或收编子报,并在发挥功能方面进行适当分工,很好地解决了党报讲究社会政治效益和追求经济效益的矛盾。过去,单一党报的时候,大家都感到这个问题比较棘手,难以把握;不追求经济效益,报社没钱难办事,一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又受到“向钱看”的指责。现在党报集团运用主报担负政治任务,子报担负创收任务,鱼和熊掌兼而得之,两方面的效益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政治宣传艺术不断提高的同时,经济实力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以《江西日报》为例,在集团成立之前,该报年广告发行收入总共才5000多万元。报业集团成立后,到2005年,该报业集团的总收入已增长到2.7亿多元。而很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报业集团迅猛增长的总收入中,主报的收入却基本上连年持平,几乎没有增长,占集团总收入的份额也只有20.3%。而子报子刊收入则高达2.15亿元,占了集团总收入的79.6%。其中仅《江南都市报》一家收入就高达1.2亿多元,是主报的两倍多。

党报集团对一定范围内报业资源的整合,避免了市场的恶性竞争。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之前,该市日报和晚报在同城展开“刺刀见红”的“拼杀”,互相以免费送阅以及看报赠礼等多种“自杀”式的手段去抢占市场份额,结果两败俱伤,双方数亿元的利润都消耗在发行亏损之中。而自从2004年以《温州日报》为龙头和核心的媒体集团建立之后,集团进行了资源优化配置,使集团总资产增加到4.5亿元,年总收入达5.1亿元,成了实力雄厚的地区性报业航母。

四、主报凭计划 子报走市场

我国党报集团的第四大共性是,从发行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主报凭计划,子报走市场”。

尽管我们的党报近年来普遍提出了“进报亭、进社区、进家庭”的所谓“三进”目标,但实际上,由个人花钱购买党报党刊的读者,还是少之又少。据我调查了解,我国三级党报的自费订阅率,基本上都不到10%,有的甚至不到1%;几乎全都是靠各级党政分任务摊派到下属各机关、部门、学校、工厂、商场、宾馆等单位,用公费或计入企业成本的方式订阅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任务摊派和公费订阅,绝大多数党报党刊的发行量都将全面萎缩,部分地市级、甚至省级党报党刊将可能完全无人订阅。因为各级党报不仅在精神理念上仍然是千篇一律,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重复面,读者不会花冤枉钱订阅多份思想内容重复的报纸。

党报党刊的这种计划摊派的发行方式,使三级党报基本都保持了相当稳定的发行纪录。《人民日报》的日发行量基本每年都保持在180万份以上;省级党报和地市级党报则因辖区人口的多少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省级党报一般日发量在20~50万份左右,只有《南方日报》达到70万份以上;地市级党报一般在1~10万份不等。由于一国人口和订报单位的数量每年相对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所以各级党报党刊的发行量也每年都会基本保持均衡,也不可能大起大落。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各级党报集团的子报,则全都实行了全面彻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由于子报本身就是应对市场需要而产生,并对准消费者的胃口而炮制的,因此它的商品性质远远重于政治宣传品性质。近些年来,为减轻人民负担,国家严禁三级党报党刊之外的一切报刊搞强制摊派,所以子报的发行全靠读者自费自愿订阅,一般自费订户(包括零售)都占订户总数的90%以上,自愿订阅则几乎是100%。而且,许多党报集团中的子报由于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因而其发行量往往都远远超过主报。以江西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其主报《江西日报》的日发行量通常为21万份,而子报《江南都市报》的日发行量则高达40多万份,是主报的两倍;另一子报《信息日报》的日发行量也达20多万份,与主报势均力敌。江西日报报业集团的发行情况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除《人民日报》等中央党报外,各地党报集团基本上都存在子报发行量大大超过主报的现象。

五、传播跨媒体 经营跨行业

我国党报集团的第五大共性是,从发展趋势来看,各级党报集团普遍在朝着“传播跨媒体,经营跨行业”的方向发展。

跨媒体传播和跨行业经营,是国际大传媒集团的普遍运营模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近十年来,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勃兴,纸质媒体面对着严峻的挑战。除中国之外,世界各国报纸的发行量连年持续下滑,以致引起了“报纸可能面临消亡”的忧虑;因此,跨媒体传播和跨行业经营,更成了报业化解未来可能发生的“消亡危机”的重要手段。

但是,我国党报实行跨媒体传播和跨行业经营则还是近几年来的事。各党报集团实行跨媒体传播的主要做法是,大家无一例外地抓紧时机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抢占网络媒体高地;除报纸版面全部上网外,许多党报集团所属的网站或网络公司还自组了采编队伍,并实行报网互动,使两者相得益彰。党报集团利用自己强大的采编队伍,发展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相对于商业门户网站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知识产权法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党报集团还具有向商业门户网站和其他网站销售新闻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因为绝大多数商业网站在相当时期内,还不可能建立起党报集团那样强大的采编队伍。而凭着新闻的优势,党报新闻网站又完全有可能在网络的商业经营上赶上和超越商业网站。例如《人民日报》的人民网、江西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江网等等,都具有了较大的市场竞争实力。其中《江西日报》大江网2005年的经营收入已达800多万元,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了赢利;而与此同时,江西的几家原本较有实力的商业网站则因全面亏损而不得不退出了市场。除了新闻网络建设之外,有的党报集团(例如广东佛山日报传媒集团)还准备创办自己的电视台,参与影视媒体竞争。党报把新闻传播的多种媒体和新技术都抓在自己手里,实行立体发布,就可以从容应对“报纸消亡”的威胁,从容走向未来。

党报集团跨行业经营也是近些年来突破传统办报理念,求得高速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例如江西日报报业集团就于2002年12月创建了“江西报业信息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大江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新闻旅行社”等三个非报业经营实体。而浙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则除了八报二刊一网站之外,还经营了一家出版社、一家书店,加上印务中心、发行中心、物业中心、宁报传媒公司、新文宾馆等等,共有18个经济独立核算实体,实行多种经营,使集团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还有一些党报集团涉足到了房地产及商业零售等更多的行业。

当然,我国报业集团的跨行业经营大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报业收入还是集团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业收入还比较微薄。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家党报集团的跨行业经营收入达到或超过报业经营收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报业集团多种经营人才的不断成长,以及跨行业经营经验的不断丰富,党报集团的多业实力必将大大增强,未来单一报业经营的风险将得以顺利化解。

(聂冷:江西宜春日报社副社长、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