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3288600000067

第67章 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看“报纸即将消亡”的预言(1)

李晓平、张洪生

一段时间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预言报纸将在20年或30年后消亡。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言报纸将很快消亡;美国的菲利普·梅尔教授宣称,美国报纸的历史将于2044年10月终结;清华大学的刘建明教授也声称,大约在2030~2035年后,报纸将无可救药。

预言报纸即将消亡的主要依据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新媒体不断取代旧媒体,手抄媒介取代实物媒介,印刷媒介取代手抄媒介,所以电子媒介必然取代印刷媒介。

2.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拥有印刷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互联网的用户逐年增加,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过几十年,老中青三代都将成为网络等新媒体的忠实用户。加上网络在线阅读成本低,信息海量,信息传播速度快,又具有即时互动的优势,也会导致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报纸消亡。

3.报纸赖以维持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少,而投放到新媒体的广告份额却越来越多,报纸日益失去赖以维持的经济基础,没有钱,怎么办报?所以报纸必然消亡。

直观上看,这些逻辑和推导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媒介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系统,而是复杂的、非线性的。直观的逻辑推导、线性的发展路径判断只反映了众多前进路径中的一种可能,偶发和必然的因素交织,左右着媒介系统在分支点的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选择。另外,媒介系统本身的自适应性,导致系统内部的不同媒介子系统之间以及和下级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竞争,不断耦合和共振,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点。报纸媒介的这个媒介子系统不会被动地、简单地等待灭亡的命运,它的未来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实物媒介和手抄媒介的命运曲线来拟合,新媒体也不可能简单地用置换的办法来取代旧媒体,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旧媒体的支持,它们之间会通过耦合、共振、进化的方式走向新的融合,上升为更高级的形态。

从目前媒介系统的发展变化来看,网络的迅速发展确实给报纸媒介带来了剧烈的冲击。网络具有许多报纸无法比拟的优势,海量的信息,图文并茂,还有音乐和视频带来的多媒体享受,无限的下载资源,自有的互动体验,随心所欲的个人信息发布,较低的阅读成本,时尚的网络文化符号,颇受年轻一代受众的欢迎,改变了相当数量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广告主们也纷纷把目光投向网络,期望新的媒体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商机,这无疑会瓜分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传统媒体受众数量的减少,广告份额的降低是不争的事实。根据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五年间,全国人均读报时间缩短了五分钟,报纸日到达率减少了1.1%,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网民已经超过了报纸读者数量的一半,年轻的网民中许多人已经不读或者很少读报纸了;2005年,中国报纸广告首先出现了1%的负增长,受众和广告都开始分流,报业已经开始面临困境。

不过,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临时的表象下面,其实隐藏了大量的问题,仅从这些就预测一个产业的消亡,是不科学的。

我们看一看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和日本。据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的调查显示:美国登录报纸网站的网民超过了三分之一,而美国报纸的读者(包括印刷版和网络版)人数与2005年相比也有所增加,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读者群增加了15%,18岁到24岁年龄段的读者群增加了10%。再看日本,2006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表《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70%在亚洲,中国每天发行9660万份,日本则有6970万份,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十份报纸中,有七份在日本。所以,日本的人均报纸拥有量是非常高的。这两个国家都是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反映出来的结果却给我们带来一些希望和思索,除了受众数量和广告份额之外,应该还有许多力量作用于复杂的媒介系统,影响媒介系统的平衡和走向。

研究复杂系统,必须考虑局部与整体的差异和协同,强调层次和动态性。媒介系统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媒介系统具有丰富的层次性,组成系统的要素多种多样,它们都会对系统发生作用,并且涉及人(受众)的意识和心理作用。媒介系统中不但存在着不同媒介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一子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也有着强烈的耦合和作用,并对外部作用产生影响。系统内部因为新的子系统的诞生而产生变化的力量,新力量的作用产生震荡,打破原有的稳定和平衡。就像一个大搅拌机(厉以宁教授的搅拌机模型),所有的媒介资源都进入这个搅拌机,搅拌的过程就是资源重新组合的选择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报纸和网络都将重新确定自己的资源,政府、社会、教育、经济、情感、权力、法律、道德和价值观等因素都将发生作用,决定媒体必须重新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传播方式、内容和定位。

先来分析报纸子系统内部的问题。

媒体之间的竞争首先不是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而是报业子系统内部的竞争。多年的发展,报业积累了雄厚的实力,但不是没有问题。在新媒体飞速发展以前,报业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许多资金投向报业,造成了报纸种类繁多,竞争激烈,许多经营性的报纸良莠不齐,哗众取宠,片面追求市场,公信力不足;许多大报、党报管理落后,体制僵化,报道生硬,缺乏感染力,缺乏创新精神,市场营销能力不足。新媒体的冲击,使报纸子系统开始自适应变化,变化的结果是一些实力较弱的报纸逐渐消亡(也有的是政府强制撤销)。而一些大型报业集团通过改革运行机制,改善管理和经营模式,加快技术革新,提高内容质量,采用集团化发展等手段开始做大做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读者流失、经营总体收益下降的现象,但对于某一具体地区、具体的报纸来说,却呈现的是读者总量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良好态势。《广州日报》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5年,《广州日报》单张报纸的广告收入总额超过17亿元,连续12年高居全国报业榜首,在2005年9月30日这一天,《广州日报》的单日广告总额实现1801万,创中国报业最高纪录。在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公布的“2005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广州日报》发行量居全球第25位。所以,一定会有报纸消亡,但一定不是这些具有实力的、权威性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