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是一个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小华的公司几次想与另一个化妆品公司合作都未如愿。经过小华的不懈努力,该公司终于答应与小华的公司合作,但有一个要求:要在其化妆品广告词中加上该公司的名字。
小华公司的老总却不同意,认为这是花钱替别人打广告,协商又陷入僵局,合作公司限小华的公司两天内回话。
小华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找到老总,让他赶紧答应,否则会错失良机。老总不乐意地说:“我坚决不妥协,他们这是以强欺弱。”
小华认为把产品和一个著名的品牌绑在一起是有利的,经他的劝说,老总终于同意了合作的条件。事情正像小华预料的一样,公司的生产蒸蒸日上,销售额直线上升,小华也因此被提升为业务总经理。
实际上,退后一步是在冷静中窥伺时机,然后准确出击。
《菜根谭》中说:“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涉世一极安乐法。”妥协从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表面是以对方利益为重,实际是为自己的利益开道。以小步的退却换取大踏步的前进,何乐而不为呢?
适时隐退才能保住根本利益
春光虽好,但总有尽时。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坦途与困境,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困境之时暂时隐退,不是懦弱的表现,而退却并非失败,相反是转为胜利的关键。
武则天年方十四,便已艳名远播,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王朝将遭“女祸”之乱,某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做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药,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枯槁,行将就木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当唐太宗自知将死时,还想着要确保子孙们的皇帝位置,要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临死之前,他当着太子李治之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着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知道,此时只要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委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吃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原来唐太宗要处死武媚娘,但心里多少有点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活着的武媚娘等于死了的武媚娘,也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一旁的太子李治有如遭晴空霹雳,借机溜出来,去了媚娘卧室。见媚娘正在检点什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了吗?”媚娘道:“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已如雨下,泣不成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佩服武媚娘的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媚娘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媚娘果真再次进宫,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女皇。
人生不会时时都一帆风顺,困境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在困境面前,如果无法解脱,就应该舍弃既得的利益而保住自己的根本。这是明智者的聪明抉择,也是以退求进的处世之法。把利益抛出,损失虽然惨重,但不足以致命;既使损失了既得利益,但根本利益不会有所损害。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保全根本,就不会是最坏的结果。
居功自傲无异于自取灭亡
对于许多聪明人来说,人生的最大害处不在外部,而在自己。一旦做出一番事业,就难免要居功自傲,而这样做的下场往往比无所作为的人更惨。
战国时代的弥子瑕以无与伦比的谦恭和知书达理著称,并因此得到了魏国国王的宠爱。
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生病,情急之下,他伪称大王给予了特许令,便乘着国王的马车回家探望母亲了。而当时魏国法律规定,不经国王同意,偷驾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断双足。
魏王知道了此事,不但没有怪罪他,还说:“弥子瑕多么孝顺啊!为了母亲,他宁愿犯断足之罪。”
又有一天,国王和他在果园里漫步,弥子瑕摘下一颗桃子,吃到一半,竟然把剩下的桃子给魏王吃。魏王感叹道:“你的心中真的是时时都有我啊!自己先尝尝桃子的味道好不好,才给我吃!”
朝臣们看到国王如此宠爱弥子瑕,都对他嫉妒不已。他们纷纷传言弥子瑕依仗国王的宠爱而目空一切,为非作歹。国王在谗言中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重新审视弥子瑕以前的种种行为:“这家伙曾经假冒我的命令乘我的马车!甚至给我他吃剩下的桃子!”从此,国王不再宠爱弥子瑕了。
同样的行为在受宠时曾经令皇帝龙心大悦,现在却被视之为罪过。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地位是理所当然、一成不变的,也千万不要被任何荣誉冲昏了头脑。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最完善的人所具备的上等德行,就像水一样。水的特点是能够滋润万物,使它们尽情生长,而又不与万物争功夺利,始终保持着平静。可以说水是最温柔、最善良的东西,它所具有的宽广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是最接近大道本质的。这正是我们人类最应效法的德行。
在老子看来,水的行为方式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当它流动遇到阻碍时,它会迂回百转继续前进,这就是曲则全,也是谦虚容忍的美德。而这种美德也与大道的柔软特性最为接近。我们人类应学习水的这种与世无争的宽容,学习水这种滋润万物而不图回报、功成而不倨傲的谦虚品德。而这也正是大道的德操。这与许多人在取得成就时,只知道夸耀自己的努力及运气是有显著不同的——而那样的人很容易为自己招致祸患。
隐藏自己的想法才能全身而退
别人想要的东西,要顺着他的想法给予他。自己想要的,却要想办法掩藏起来,不让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才好全身而退,古时的冯道就是典型的例子。
冯道在后晋石敬瑭手下担任宰相,因为石敬瑭为求得契丹出兵援助自己打败后唐,夺取天下,不仅割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地区为厚禄,而且自称臣、称儿。事定后,需要派一名重臣为礼仪使到契丹,为契丹主耶律德光和萧太后上尊号。
石敬瑭心中的理想人选是冯道,但考虑到此行很可能有去无回,感到难以启齿,便叫几名宰相商议决定。
捧着诏书的文书小吏一到中书省便哭出声来,因为自己的皇帝对外藩称儿、称臣实在是太屈辱了。
冯道正和几名同僚商议政务,见状大惊。待明白来意后,几名宰相都吓得面无人色,唯恐这桩既危险又屈辱的差事砸到自己头上。
冯道看出了大家的意思,也不说话,很镇静地在一张纸上写下“道去”两字,其他人看后既感到解脱,又替他难过,有人甚至当场落泪。
冯道出任礼仪使到了契丹后,契丹主对他很重视,本想亲自出去迎接,后因有人劝他“国君不应迎宰相”才作罢。
给契丹主和太后上过尊号后,冯道便被契丹主留下来为官,契丹族的风俗只赐给贵重大臣象牙笏,或在腊日赐牛头,有一样就是特殊宠幸,冯道却全得到了。他还为此作诗一首:“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
契丹主知道后大为高兴,暗示要长期留他在契丹为官,冯道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我在两朝做官,没有什么分别。”契丹主听了更是喜欢。
冯道把得到的赏赐都用来买木炭,对人说:“北方寒冷,我年纪老了,难以忍受,不得不多做些准备。”摆出一副扎根契丹的架势。
契丹主开始唯恐留不住冯道,待见他如此,不仅不再怀疑他的忠诚,反而觉得自己的儿皇帝那里更需要这样忠诚有名望的大臣辅佐,便让冯道回石敬瑭那里。
冯道三次上表推辞,表称自己眷恋上国,不忍离去,契丹主一再催促强迫,冯道才显得百般不情愿地上路了。
他先在驿馆中住了一个月,然后慢腾腾向回返。一路上到一个地方便停下来住宿,一点也不着急,契丹主派人查探后,愈加放心。冯道一直走了两个月,才出了契丹国境。
冯道身边的人问他:“我们能逃出虎口,返回家乡,恨不得身生双翅,您却走走停停,却是为何?”
冯道笑着说:“急有什么用?我们如果走快了,契丹主用快马一天就可以把我们追回去。我们走得慢,他们难以觉察我们的心思,这样才能安全返回。”
左右的人听后,都恍然大悟,钦佩不已。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只有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才能如愿以偿地抽身而退。进退之间,只有一尺,却需要付出很多超乎想像的心思。
身处弱势不气馁
世上不可能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实际上背离了事物演进的法则。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登上成功顶峰的阶梯,人非生而知之,只有在经历失败之后,才会发现不足,才能获得提高。卡耐基说:“迈向成功的路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铺起来的。”
当你处于弱势的时候,不要气馁,凡事都会有转机。当你身处弱势时,进攻的时机正在蠢蠢欲动,只等你蓄势待发。
李嘉诚在1998年接受香港电台访问时说道:“在逆境的时候,你要自己问自己足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处于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有毅力……肯建立一个信誉。”所以,创业之初,他仍然没有大量的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商场上,他并没有气馁。
有一次,一位开发商看中了他产品,约他次日到酒店商谈合作。翌日,李嘉诚带着样品到批发商下榻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