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范仲淹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在用人的时候,主要是取人的气节而不计较人的细微不足。范仲淹做元帅的时候,招纳的幕僚,有些是犯了罪过被朝廷贬官的,有些是因为犯了罪被流放的,这些人被任用后,有的人不理解。范仲淹则认为:“有才能没有过错的人,朝廷自然要重用他们。但世界上没有完人,如果有人确实是有用人才,仅仅因为他的一点小毛病,或是因为做官议论朝政而遭祸,不看其主要方面,不靠一些特殊手段起用他们,他们就成废人了。”尽管有些人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范仲淹只看其主流,他所使用的人大多是有用之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有过能改,不再犯过。所以用人,用有过之人也是常事,应该看到他的过错只不过是偶然的,他的大方向是好的。《尚书·伊训》中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话,是说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求全责备,检查约束自己的时候,也许还不如别人。要求别人怎么去做的时候,应该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及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能够团结的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哲人说,宽容和忍让的痛苦,能换来甜蜜的结果。
忍让和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的一生谁都会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脑,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
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肯定是别有原因的,不知哪一种烦心事使他这一天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只要不是侮辱了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必介意,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酿出个不好的后果,那就犯不上了。跟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真,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假如对方没有文化,一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很没面子。另外,对方的触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和转嫁痛苦,虽说我们没有分摊的义务,但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就容他了。
世上有很多事只要不是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就不必非分出对和错来不可。人们在单位、社会上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规范化角色,恪尽职守的国家公务员、精明体面的商人,还有广大工人、职员,但一回到家里,脱去西装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的“行头”。曾经有一位好莱坞的女演员,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心理学研究证实,报复心理非常有碍健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就是长期积怨和过度紧张造成的。
《增广贤文》是我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一本关于做人的小册子,里面收集了许多久经验证的富有哲理的民谚俗语,其中的一条就是:“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也有把这句话说成“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条哲理告诉人们,凡事都应适可而止,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这位先生的确修炼得颇有涵养了,知道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自降身价赢得成功
自认为清高的人,对自降身价这件事总是下不了决心,甚或是根本不屑。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他们非什么什么单位不去,结果好单位不能进,差点的单位也错过了机会。这些学生的关键问题是不自知,明明刚毕业工作能力还比较差,却自认为水平很高,高估了自己。
然而有一些人,他们却深感自己在一些地方还很缺乏,不惜自降身价,来学习一些东西,获得一些经验,然后远走高飞。
在京城有一家非常有名的中外合资公司,前往求职的人如过江之鲫,但其用人条件极为苛刻,有幸被录用的比例很小。那年,从某名牌高校毕业的小李,非常渴望进入该公司。于是,他给公司总经理寄去一封短笺。很快他就被录用了,原来打动该公司老总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那特别的求职条件——请求随便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无论多苦多累,他只拿做同样工作的其他员工4/5的薪水,并保证将工作做得比别人出色。
进入公司后,他果然干得很出色,公司主动提出给他全薪,他却始终坚持最初的承诺,比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少拿1/5的薪水。
后来,因受所隶属的集团经营决策失误影响,公司要裁减部分员工,很多员工失业了,他非但没有下岗,反而被提升为部门经理。这时,他仍主动提出少拿1/5的薪水,但他工作依然兢兢业业,是公司业绩最突出的部门经理。
后来,公司准备给他升职,并明确表示不让他再少拿一分薪水,还允诺给他相当诱人的奖金。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他没有受宠若惊,反而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辞呈,转而加盟了各方面条件均很一般的另一家公司。
很快,他就凭着自己非凡的经营才干,赢得了新加盟公司上下的一致信赖,被推选为公司总经理,当之无愧地拿到一份远远高于那家合资公司许多的报酬。
当有人追问他当年为何坚持少拿1/5的薪水时,他微笑道:“其实我并没有少拿一分的薪水,我只不过是先付了一点儿学费而已,我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那家公司里学到的经验……”
小李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自降身价来获取经验。“成功”人士需不需要呢?人总有“艺”方面的不足,为学到别人的独门绝技,有时也不妨自降身价去向他人学习。
自视清高的人往往难以取得很大的成就,谦逊为人,不时“降降身价”学习一些还欠缺的东西和本领。身价高低与否,取决于你未来的成就,而不是现在的“身份”。
对愤怒置之不理
相互争斗是人的动物性之一。争斗的目的自然是取得最后胜利,但它最大的乐趣却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在于打败对手的心理满足感。
不善于争斗的人往往和对方针锋相对,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让对方充分享受到了过程中的乐趣。而真正高明的人则懂得“上善若水”的道理,不管对方怎么出招就是不搭理。遇到这样的人,再厉害也会失去兴趣,没有脾气。
在汪志刚的经历中,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汪志刚,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客人肆意谩骂他达10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汪志刚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汪志刚并没有这么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个人越暴躁,他就显得越和善!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明其妙,他渐渐地平息下来。如果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做好了来此与汪志刚决斗的,并想好了汪志刚将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语去反驳。但是,汪志刚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汪志刚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味地离去。汪志刚呢?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于某在一次会议中对一项决议投了反对票。这个政党的领袖来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进行指责,说他简直是本党的叛徒,企图破坏政党组织。
汪志刚正在写稿,见他进来后仍没抬头,好像不知道他就在自己身旁一样。来客见汪志刚如此冷淡,心里更是火上加油,越发显得生气,于是对汪志刚辱骂起来。可是,汪志刚就是不予理睬,依旧默默地写着他的东西。
来客无可奈何,绕着汪志刚的桌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又滔滔不绝地重说了一遍。虽然来客几番重复这套盛气凌人的指责,但汪志刚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来客词穷怒息,准备离去,汪志刚才慢慢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轻轻地一笑,丢过去一个得意的眼色,说:“干吗那么着急走啊?回来尽情地发泄吧!”
结果,汪志刚以无言的策略制胜了这位政党领袖。
与迎头痛击一样,见招不拆招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制胜效果。
“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而你如果不犟嘴,不逞匹夫之勇,往往会成为胜利者,获得更多。见招不拆,即使对方有脾气也会没处发,以无言对待对方的愤怒,将弯曲之智运用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可以说是常人鲜少企及的。
有冲突时顾左右而言他
生活中许多时候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状况,或者遭遇极其尴尬的境况,在这样骑虎难下的时刻你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化尴尬为融洽,就需要你发挥才智了。而通常情况下,在针锋相对时,适当地弯曲些,顾左右而言他则不失为一个良策。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评功总结会上这样说:“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
在座教师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说法显得有失公正。有位王老师起身反驳:
“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对待,实在令人费解。原有的基础与尔后的提高,有相互联系,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教师的劳动不一视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会场有人轻轻鼓掌,然后是一阵静默。而静默似乎比掌声对校长更有压力和挑战意味。校长没有恼怒,反而“嘿嘿”地笑起来,他说:“大家都看到了吧,王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无罪,言者无罪。”
尽管别人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上述回答后,无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跟踪追击。
遇到别人气势汹汹的质疑时,“顾左右而言他”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轻轻一闪,就会把对方千斤的力量化于无形,同时还为自己争取到思考对策的宝贵时间。另外,“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会给对方制造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使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当然,即使对方没有因为你“顾左右而言他”就放弃也不要紧,你完全可以利用“顾左右而言他”造成的空当,去抓紧时间寻找对方的破绽,展开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