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会给你属于你的空间,他不需要你在他面前像张白纸。但他却会努力地了解你,直达你内心深处。在你愿意把秘密跟他分享时,他会静静地听,并且为你守口如瓶。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骄傲自满时,毫不留情地泼你冷水;会在你沉溺于美好的幻想中不能自拔时,残忍地将你拉回现实;会在你功成名就时,默默地替你祝福。
真正的朋友在彼此的面前,是不需要隐藏什么的。开心时,你们会夸张地大笑;悲伤时,你们会毫不掩饰地大哭;受了委屈时,你们会生气地破口大骂那些人。因为你们知道,在彼此的面前,你们不需要矜持,不需要坚强,不需要忍气吞声。你们知道,在彼此的面前,只要做自己就好。
请记住:朋友之间需要真正的友谊,但不需要哥们儿义气。
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同一种方法,对甲有效,放到乙身上也许完全没有作用。因此,要想把事办成,就要摸清对方的脾气秉性,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对方是素食主义者,就不能端上来大鱼大肉。只有看人下菜,区别对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将事情办好。
人际交往中面对的人和事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交际者学会适应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采取不同的方式,说不同的话。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以蛮横之势,强词夺理,以不正当甚至荒谬的理由来反对我们,阻止我们的行动。这个时候,我们应变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谬制谬,按照他们的逻辑、理论形成一种说法,去反诘对方。
从前有个县官既贪财又狠毒,凡是来打官司的人如果不给钱,他就会把他们打得死去活来。当地有个艺人编了一出戏,叫《没钱就要命》。演出那天,县官也去看戏,他一看演的是他,当时就火冒三丈,没等戏演完,就回到县衙,命令衙役把这个艺人传来审问。那个艺人听说县官传他,就穿着龙袍大摇大摆地跟着衙役去了。县官一见艺人来到,便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刁民,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艺人指了指身上的龙袍说:“我是皇帝,怎能给你下跪?”
“你在演戏,分明是假的!”
“既然你明明知道演戏是假的,为什么还要把我传来审问?”
县官被问得张口结舌,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艺人大摇大摆地走出县衙。
当你处在窘迫中时,必须明辨事理,从实际出发,有什么情况就采取什么行动,对小人不得不强悍一点。
针对不同的人我们应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机敏地对待各式各样的对手。
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情感,和不同的成长环境,所以在人际交往时他们所体现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因此,面对不同的交际对手,应该使用不同的应对方法,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之为“看客上菜”。
追求理想也要兼顾现实
机敏的人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社会中的复杂,坦然接受这种不完美的现实,追求自己的理想的同时,也积极地改变自己,适应社会。这正是其“机敏”之处,是生存的智慧。
理想和现实绝对是有差距的,理想不管有多完美,一旦碰到了现实生活,再完美的理想也必须适度地妥协,否则,到最后便会一事无成。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孔子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有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礼制,天下才会安宁。
为此,他曾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国君“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他们采纳。遗憾的是,他的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育思想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因而到处碰壁。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准备到卫国去游说,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名叫太师金的官吏:“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谏别人接受他的政治主张,可是却到处碰壁。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样?”
太师金摇头说:“我看结果还是不行。现在战乱四起,各国国君为了争夺地盘都忙着打仗,对你老师的‘仁义道德’非常反感,谁会去听不合时宜的说教呢?先前蔡、陈两国之行就是如此。这次他到卫国去游说,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太师金又举例作进一步解释:“船是水里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地上最好的运输工具,但是硬要把船弄到陆地上来运货,就是白费力气,一点用也没有。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好比是把船弄到陆地上去运货一样,结果不但劳而无功,还可能会招灾惹祸。你们不要忘了去陈国的教训,那时你们到陈国时不是就没人理睬你们,而且七天都张罗不到饭吃吗?”
颜回回忆起那次去陈国的情景,不禁有些担心。他回去把此事告诉老师孔子,孔子也深有感触,但是他还是决定去卫国。结果,依然是碰壁而归。
虽然孔子所推行的“仁义道德”,是为人民着想的政治主张,但是事与愿违的是,当时的诸侯个个利欲熏心,只见眼前的私利。每一个诸侯都希望成就自己的霸业,当然不可能听得进去孔子所说的方法,将权力交还给周天子,恢复旧礼制。
在这种情况下,陈、蔡两国会视孔子所言为剥夺自己利益的蛊惑之言,对待他相当不礼貌,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太师金看透了诸侯们的野心,才会劝颜回不必再白费力气。
尽管孔子不轻易放弃,认为只要有机会,就算成效不彰也要碰碰运气,但是结局早在太师金的预料之中。
很多人之所以会在残酷的社会中一再失败,原因就像太师金所说的“硬要把河里的船弄到陆地上来运货”,老是做着这种食古不化的蠢事,会成功才怪!
人当然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但是在实现理想的时候,也要兼顾现实,既要讲究方法,也要懂得灵活变通,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否则,就会沦为食古不化的失败者,成为众人讥笑的对象。
关键时刻要会装傻
聪明做人,再好不过,但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有能耐,特别是关键时刻,他都会故意装傻,以避树大招风,麻烦事缠身,这就是做人的“心机”。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是很聪明,但更喜欢抬杠,以显示自己是个有想法且聪明胜于别人的人,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其实他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当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当你说“否”的时候,他又说“是”了。事事要占上风,纯粹是不会做人的失败者。
即使你真的聪明,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面子,好像要把他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你说想让人无话可说,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你想过没有,你满足了,那么人家会不会满足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相信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却是这样做的。别人会意识到你是一个没有“心机”的傻人。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染上了这种坏习惯,朋友、同事们都离你而去了。
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表现得谦虚些,尊重别人的想法,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而应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
大量事实说明,人们谈话时都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他们希望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对某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如果双方的意见一致,你就会感到一种同情的安慰;如果发现双方的意见有差异,你也会感到这是一种刺激,因而引起双方的争论。
因此,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
同样的,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时,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不要以为这样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声。因为城府也是一种胸怀,一种从容和大度,这两样你如果都不被别人承认的话,那只能是做人的失败。
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
人生路上,免不了要经过大大小小的成功与失败。然而,究其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我们没有给自己正确的定位,不善于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机敏”的人不会没有方向的胡乱干一气,让自己的力量白白浪费。他懂得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不定期地精确才能取胜。
如果你的人生中,自己竟不知道应该面朝哪个方向,不及时给自己定位,那可能是一种悲哀。给自己定位时,要发现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对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要有信心,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最佳位置。
达·芬奇在学画时,有一次,老师画了一半后,觉得身体不适,便让达·芬奇来完成这件作品。达·芬奇觉得自己不够水平,因为老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自己的手法怎能比得上呢?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还是画了下来,令人惊讶的是,达·芬奇的画技竟与老师难分伯仲,老师简直不敢相信,高兴地表扬了他,达·芬奇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画师。正像达·芬奇一样,有一些人不敢相信自己具有实力,而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这时候为什么不给自己高一点的定位呢?要相信,您一定能行的!
要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更多的时候还要靠自我发现。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
一位经常跳槽,最后一无所成的博士生这样感叹道,如果能以对待孩子的耐心来对待工作,以对待婚姻的慎重来选择去留,也许事业会是另外一番样子。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我们不是全能奇才,世界上也根本没有这样的奇才,我们充其量只能在一两个方面取得成功。在这个物竞天择的年代,我们只能聚集全身的能量,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要找准最佳结合点,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自我发现。中国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25岁时红透了整个宝岛,《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作品在台湾深受喜爱;在内地,他的漫画也非常畅销。可小时候的他却是一个问题孩子,并认为自己非常笨。十多岁以后,他发现自己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于是,他在学校里画画,回到家里也画,书和作业本上的空白地方都画得满满的;在学校里受了哪个老师的批评,一回到家就画那位老师,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后来就有媒体发现了他,为他开设了漫画专栏。因为找准了自己的最佳位置,他后来成为一位优秀的漫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