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们要善于给自己定位,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记住:当你在山顶的时候,不要与那些山脚下的人们赛跑,目光要瞄准更高的山峰;错误的定位只能使你坠入深渊,而正确的定位给予你的是成功与充满阳光的世界!
“回头草”也要吃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人情冷暖尤为明显。得势时众人捧场,宾客盈门,失势时则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有不少朝秦暮楚之徒趋炎附势,巴结权贵专捡“热庙”烧香。然而,官场风云变幻莫测,有时难免有押错宝、投错注的时候。本来以为A君权势炙手可热,遂设法投靠在其麾下,谁知8君后来居上渐有取代A君之势,于是“跳槽”改换门庭。不久,B君突然东窗事发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这时重投A君门下吃“回头草”也未尝不可。这种事情在官场上也是司空见惯的。
清末民初,著名投机政客江朝宗叛袁依袁就是一例。
甲午战后,袁世凯的北洋势力迅速崛起,袁世凯继李鸿章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中握有六镇新军,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实权人物。投机政客江朝宗找关系走后门终于攀上了袁世凯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为了讨好袁世凯,江朝宗不惜破费钱财上下打点,终于取得了袁世凯的信任,为自己打开了升官发财之路。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08年慈禧和光绪帝相继死去,载沣摄政。为报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出卖其兄光绪帝的一箭之仇,载沣上台后首先罢免了袁世凯的官职,将他开缺回籍。袁世凯失势后,满清亲贵铁良任军机大臣、陆军部尚书,成为当时朝中的实权人物。
江朝宗本是个趋炎附势之徒,看到袁世凯失势,后悔莫及,只怪自己当初走错了庙门白花了那么多冤枉钱。经再考虑之后,他决定改换门庭投靠铁良。
江朝宗带了厚礼,面见铁良,二人臭味相投,经江朝宗一阵吹捧赞扬,铁良已飘飘然。这时江朝宗趁机献策说:“袁世凯的六镇新军不听调遣,不如将他们分开,另外还要在北京设立一个稽查处,专门处置新军中有越轨行为的官兵。这样才能逐步铲除袁世凯在新军中的势力。”
铁良此时正为如何控制新军的事发愁,听了这一计策,正中下怀,对江朝宗十分赏识,予以重用。江朝宗由此得志,每天坐着八抬大轿,前呼后拥,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几年后袁世凯东山再起,清朝灭亡,民国兴起。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又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江朝宗看到袁世凯重新得势,便吃起了“回头草”。他带上厚礼,拜见袁世凯,痛哭流涕地向他表白心迹,说明自己的一片忠心。袁世凯明知江朝宗是个趋炎附势之徒,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当总统少不了要有些吹喇叭抬轿子的,便不计前嫌重新启用了江朝宗。江朝宗心里也明白,自己过去有叛袁劣迹,此时只有在袁世凯面前加倍卖力地表现自己才能取得信任。
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替袁世凯搜集情报,铲除政敌。袁世凯恢复帝制前后,江朝宗马不停蹄地前后奔走,组织请愿团向袁氏“劝进”。由于江朝宗的出色表演,袁世凯终于尽释前嫌委以重任。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不知使多少人丧失了机会,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绝大多数人往往意气用事,忍不得闲言碎语,抛不开所谓的面子,明知“回头草”该吃,却不肯回头去吃,以为这样才是有“志气”。其实,真正机敏的人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时,考虑的不是面子和志气问题,而是现实问题。
心事不可随便说
真正有“心机”的人从来不轻易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或隐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让别人知道你,但不要让他们了解你的底细,没有人看得出你才能的极限,也就没有人对你构成太严重的威胁。让别人猜测你甚至怀疑你,要比完全显示自己更能获得尊重。要不断地培养他人对你的期望,不要一开始就展示,甚至展示你的全部所有。隐瞒你的力量和才能的诀窍是要胸有城府。
时下,不少公司都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尽力打造家一样和谐亲密的工作氛围,上司可以和下属谈心,同事之间也能真诚倾诉与倾听。因为,和谐的同事关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身处职场,竞争是无处不在的。
王涛刚入职场时,怀着很单纯的想法,像大学时代对室友们无话不说一样,常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想法毫不设防地对同事讲。王涛工作不久,就因出色的表现成为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他曾无意中告诉同事,他的父亲与董事长私交甚好。于是,大家对他的关注集中在他与董事长的私人关系上,而忽视了他的工作能力。最后,董事长为了显示“公平”,任命一个能力和他差不多的职员为部门经理。可见,如果他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许就能得到这个升职的机会。老板们都欣赏公私分明的员工,敬业不仅意味着勤奋工作,更意味着以大局为重,不把私事带到工作中来。
同事毕竟是工作伙伴,他们不可能像家人那样完全地包容你、体谅你。通常情况下,同事之间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就可以了。而一些隐私性的东西,除埋在心里之外,最好别拿出来示众。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若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会招致厄运。崭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心无城府有时往往把自己陷入不利之地。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里,都有一片私人领域,在这里我们埋藏了许多心事。
心事是自己的秘密,只可留给自己,千万不要随便说出口,也许它会成为别人要挟你的把柄。到最后,追悔莫及。
很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吐。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因为你的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心机”,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这么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毫不顾及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有一天会被人拿来当成对付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即使是对家里人,也不可把心事说出来。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并不是你能预期的,譬如说,她(他)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会被人看做不可捉摸和不易亲近的人了。这样非常不利于人生的发展。
所以,真正有“心机”的人应该这样做:偶尔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同时,更要对自己真正的“心事”三缄其口,这样,你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春风得意。
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
凡事都要想好了再去做,莫要不懂装懂,那样不仅会让人看不起你,而且会让你事业受挫。
生活中,不怕一知半解,不怕一无所知,怕只怕不懂却要装懂。事实上,不懂装懂本身就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它同无知一样可怕。
有位小杂志社社长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并且故意降低自己的音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
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他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插进一脚来评论。当他一要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该社长这种外行装内行,自负博学的作风其实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原本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这样会被人看做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一点也不自知的人。
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会令对方对你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
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精通的地方就应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精通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罗万象,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不懂装懂就是无知,不利于交际范围的扩展。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恐怕永远也不会受到欢迎,不懂装懂和自作聪明的处事方法会毁掉一切刚刚兴起的事业,使人们失去对你的兴趣和信任。
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
这些话要告诉你的就是每个人都有不懂的事情,在你不懂得的事物面前,要勇于承认,不要自作聪明,勇于面对自己的无知是真正的聪明。换言之,即使你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待人处世中,不要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
做人处世都要有种原则,就是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别人尤其是下属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我们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只有自己有真知灼见,于是在一个团体内,多发主张,结果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而且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世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无所不懂的,这是因为“懂”是相对的,是对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人而言的。你在一方面懂得很多,可能在另一方面懂得很少。所以,聪明并不是什么做人的资本,根本不值得卖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