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记录南广
3295900000020

第20章 招生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招生工作开始于2004年2月,当时校本部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许学峰与3位刚刚毕业的博士李怀亮、江逐浪、汪方华,在校本部的校园内竖起横幅,介绍正在申办的南广学院情况,得到了报考传媒大学艺术类学生及家长的积极反响。2004年4月份以后,陆续又有7名硕士毕业生进入校本部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从人员配备上保障了2004年招生任务的完成。

南广学院正式成立招生办公室是在2004年11月,由李怀亮任招生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2005年和2006年的招生工作。2006年8月,李高强担任招生办公室主任。

招生办公室主要职能为:了解和掌握国家及各省市有关招生政策,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编制学校年度招生计划,制订学校招生工作方案,组织起草及印制招生简章;做好学院各类招生的政策宣传、咨询工作;组织学院艺术类招生考试的考生报名、信息采集、考试及合格信息上报工作;做好学院招生计划的申报工作;负责新生的网上录取及通知书的发放工作;会同教务部做好新生的学籍注册工作;负责新生入校后与学务部的交接工作;收集生源信息、研究生源质量,为学院领导的招生决策提供依据。

招生办公室成立以来,坚持依法治招,依法治考,精心组织,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认真抓好招生考试工作各个环节的落实,严格执行报名、考试和录取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了招生考试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一、招生情况

2004年,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南广学院招生计划800人,其中艺术类本科14个专业计划招生600人,普通本科6个专业计划招生200人。由于批准的时间较晚,其中黑龙江、湖南、新疆、安徽四省没有开设南广学院招生用户,而是借用北京广播学院的用户名录取;辽宁省则以北京广播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两个用户名录取;其余各省市则使用北京广播学院南广学院的用户名录取。2004年,南广学院艺术类专业生源覆盖了除青海省外的30个省、直辖市,普通类专业在江苏、江西、天津、北京、内蒙古、河北、吉林、四川、新疆9个省(自治区)市招生,录取人数781人。

2005年,南广学院设置了19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方向)以及19个普通类本科专业(方向),增加了动画(游戏设计)、新闻学(英语、日语、德语、法语新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新闻、阿拉伯语新闻)、文化产业管理(国际文化贸易、媒体财务管理、国际旅游管理)、导演、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编辑出版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及方向。计划招生2500人,入学报到2383人。2005年1月和2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组织杭州、哈尔滨、武汉、成都、西安、北京和南京7个艺术类专业考点招生,并单独组织了郑州考点招生。初试报名9000多人次,复试合格人数2413人,发放复试合格证4940个。2005年7月,由于南广学院没有接通教育网,南广学院招生办公室人员奔赴北京,借用校本部动画学院的机房,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网上录取,并统一使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单独用户名。因新校区建设原因,南广学院2005级新生报到时间延迟到了“十一”假期之后,招生办公室随录取通知书将相关事项告知了每位考生。

2006年,教育部开始实行网上编制分省分专业来源计划,并实行全国统一联网,实时调配计划录取。南广学院设置了20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方向)以及29个普通类本科专业(方向),增加了导演(剪辑)、表演、摄影(电视摄影)、摄影(照明艺术)、经济学(传媒经济)、新闻学(越南语新闻)、新闻学(韩语新闻)、新闻学(意大利语新闻)、新闻学(泰语新闻)、新闻学(荷兰语新闻)、新闻学(阿拉伯语新闻)、数字媒体技术、通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文化经纪、制片管理)由艺术类专业转为普通类专业招生,动画(动画技术)停止招生。2006年1月和2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组织杭州、哈尔滨、武汉、成都、西安、北京、广州和南京8个艺术类专业考点招生,并单独组织了郑州和济南考点招生。其中,广东和济南考点为新增考点。初试报名29806人次,发放复试合格证16346个。2006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南广学院“专转本”招生。计划招生12个专业及方向共计111人,录取64人,实际报到61人。2006年共计划招生2100人,录取3074人,报到2704人。2006年10月,学院对招生网页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招生计划、招生简章、政策法规、信息查询、考生问答等栏目。

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下达南广学院“专转本”计划225名,当年录取“专转本”学生235名。此时,学院教育网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南广学院暑期招生录取工作首次在南广学院内开展。南广学院设置了18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方向)以及18个普通类本科专业(方向),增加了英语、国际文化贸易、媒体创意、新闻学(芬兰语)等专业及方向,新闻学(日语新闻)、新闻学(德语新闻)、新闻学(法语新闻)改为播音与主持艺术(日语播音)、播音与主持艺术(德语播音)、播音与主持艺术(法语播音)招生。共计划招生2740人,入学报到2416人。2007年1月和2月,南广学院艺术类专业考试初试报名达33666人次。3月,完成了艺术类专业考试结果查询、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最低最高分查询、普通类专业高考录取最低最高分查询、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结果查询、普通类专业高考录取结果查询等几大系统的研发工作并使之投入使用。2007年10月,南广学院招生办公室录取机房建设完成。12月,完成“数据录入系统”研发工作并投入使用。

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下达南广学院“专转本”计划350名,录取373人,报到357人。当年,南广学院设置了21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方向)以及18个普通类本科专业(方向)。增加了德语、美术学、照明艺术专业。计划招生2565人,入学报到2416人。1月和2月,南广学院艺术类专业考试初试报名达34594人次。2008年11月,完成艺术类专业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研发工作并于2009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南京、郑州考点投入使用。该系统集网上报名、缴费、约考、复试结果查询以及打印合格证于一体。网上报名、缴费、约考为考生报考提供了便利条件,复试结果查询以及打印合格证不仅提高了招生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也节约了招生成本。

2008年普通类专业平均录取分数线在14个省市达到二本水平,2008年南广学院普通其专业录取最高分达585分,艺术类专业录取最高分583分,艺术类学生报到率在全国318所独立学院中居于前列。

2009年,南广学院艺术类业考试初试报名达25400人次(湖南所有专业、河北除表演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安徽美术类专业和音乐类专业、湖北美术类专业、山东美术类专业,只参加省联考,不参加校考)。

二、队伍建设及调整

2004年11月,南广学院招生办公室正式成立,李怀亮任招生办公室主任;2005年3月,图书馆戴怀鑫、学务部刘小青借调至招生办公室负责2005年艺术类招生数据整理工作;2005年4月,原北京广播学院江苏函授站站长郑镕铭负责招生咨询工作;2005年5月,学务部刘小青正式转入招生办公室工作;2005年8月,蔡慧、刘瑞亮正式进入招生办公室。

2006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李高强接替李怀亮,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2006年10月,张世荣接替郑镕铭,负责招生咨询工作;2008年9月,南广学院2004级应届毕业生张巍留校到招生办公室工作。

招生办公室目前正式在编人员7人,聘用人员1人,具体情况如下:

招生办公室主任:李高强

计划与文件档案管理:蔡慧

数据管理:戴怀鑫

财务与内勤:刘小青

招生宣传岗与外联:刘瑞亮

招生宣传(宣传片):张巍

技术与设备维护:李正方

招生咨询(聘用):张世荣

三、网络建设

2006年10月,南广学院对招生网页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招生计划、招生简章、政策法规、信息查询、考生问答等栏目。

2007年3月,完成了艺术类专业考试结果查询、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最低最高分查询、普通类专业高考录取最低最高分查询、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结果查询、普通类专业高考录取结果查询等几大系统的研发工作并投入使用。

2007年10月,完成招生办公室录取机房建设。

2007年12月,完成“数据录入系统研发”工作并投入使用。

2008年11月,完成艺术类专业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研发工作并于2009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南京、郑州考点投入使用。

2009年3月以来,招生办公室全体人员在李高强主任的指导下,对南广学院生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计划于2009年年内完成《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生源质量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