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记录南广
3295900000024

第24章 图书信息建设(2)

(4)文献资源建设

在刘继南院长倡议与捐书行动的带动下,图书馆于2006年收到各有关单位及个人捐赠的图书共计6万余册,经过整理、筛选,其中已入编馆藏图书2万余册。根据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有关评估要求,通过对馆藏情况的抽样调查,提出了必须加大图书采购力度的意见和年度“图书经费预算”报告,受到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从而使2006年度的图书经费当年拨款到位,实现了当年购买新书1、4万多册;2007年购入图书3万余种、14万余册,预订2008年报纸95种、中文期刊895种、外文期刊30种。2007年底馆藏量达到26、7万余册,馆藏资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人民邮电出版社举办的2007年优秀馆藏图书馆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馆藏图书馆”称号。

(5)网络信息化功能建设

更换了图书馆服务器,升级更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图书馆网络运行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06年6月底,建立了与校园网链接的图书馆网站,开设了网上书目查询、图书借阅、荐购图书和图书馆论坛等业务功能。2007年初成立了图书馆网站建设小组,在原网站基础上增加了“最新消息”和“新书推介”模块,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网络信息化服务功能。

(6)读者服务

将期刊排架的架标由原先用刊名标志改为按序号标志,将10万余册馆藏图书的索书号,由原来著者号全部更改为种次号,使读者查找图书更为方便。2006年秋季开学后,首次开展新生入馆培训,向新到校的近2000名师生分13场次介绍了图书馆概况以及公共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并通过与40个班级80多名学生代表的座谈,认真听取了他们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意见。从此,新生入馆培训工作于每年10月有序开展。

(7)学院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体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南广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于2007年5月正式成立,丁海宴副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李佩琴馆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施旭升、刘自雄、刘林利、宋香云、张慧临、王更新、戴亚风、刘楠、姜仁凤、李全星、南威、赵轶鑫等12人组成。

(8)馆舍第二次迁址

2007年6月起,开始对图书馆财产进行清点、盘查,对馆藏光盘、录像带、22万余册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打捆及拆装书架等,为搬家做好了充分准备。7月17日,图书馆迁往新馆的搬运工作正式开始,临时馆舍内的所有图书馆财产于7月19日被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搬运到了新馆之中。图书馆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功能齐备、布局稳定、名副其实的独立馆舍。

2、独立馆舍

2007年7月至今,南广学院图书馆迁入新馆舍近两年,其间聘任许民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图书馆副馆长(2008年3月至今)。

该阶段主要发展情况如下:

(1)馆舍变化

图书馆新楼位于秀丽的方山脚下,共5层,4、6万平方米,设有图书、期刊、多媒体等阅览室,配有图书监测门禁系统、LED多媒体显示屏、安全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已初步形成具有图书文献流通、媒体信息传递、数据库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

(2)业务队伍建设

根据学院《关于2008年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及《关于2008年第二批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完成了图书馆2008年两批共18人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现有工作人员27人,其中副研究馆员2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9人、助理工程师3人、管理员2人。2007年6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刊登了王海的论文《高校图书馆书目信息资源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2008年7月,《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刊登了王婵娟的论文《论独立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3)现代化建设

推进了数字化建设,为新馆购置、安装调试了符合拟定参数的机房设备,新建、开放了有150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并使用新增的方正TAsi论文提交系统,完成了对2008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审核、修改、编目和格式转换工作,建立了首届毕业生论文数据库。对图书馆网站进行了改版,新版网站采用ASP+数据库的设计,实现了“最新消息”、“新书推荐”、“馆长信箱”模块的多用户和分级后台管理,提高了信息发布效率,有效地加强了模块管理权限的控制。内容日益丰富、功能不断完善的图书馆网站已成为读者快捷了解图书馆和检索各类文献资源的有效窗口。

(4)馆藏资源建设与利用

根据南广学院专业设置特点,进一步加强了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购买了维普电子的中文期刊8000多种、外文期刊5000多种、报纸400多种、学术电子图书103万册、CNKI中文工具书网络出版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等5个数据库,购买了方正电子图书2000余册,完成了光盘编目78种、618张,并将随书光盘等非书资料2000余种上传到服务器,开通了非书资料网上阅览功能,使读者能在网上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更多的文献资源。在坚持对新生和新教师进行读者基本知识培训的同时,从2007年秋季开学始,为有关专业学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深受学生好评。2008年4月,举办了两场以介绍馆藏数据库概况、数据库使用的基本操作、馆藏数据库导航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并免费为读者提供上机操作,使广大读者基本掌握了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图书馆的利用率有了较大提高。据统计,2008年,读者访问维普电子期刊、网上报告厅、方正图书和查询非书资料等共计65191人次、下载文章共计95647篇。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新馆开馆后还延长了书刊借阅开放时间,即每周开放86小时,比原来多7个小时,并改进了图书排架方式,使读者借阅更为方便。据统计,2008年图书借阅室共借出图书14万余册、还回图书14万余册;阅览室共接待读者73236人次;迁馆后平均每天阅览人次和借阅量比迁馆前多了一倍以上。

(5)学院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

2008年9月,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在丁海宴主任的主持下,认真听取了李佩琴副主任关于图书馆一年来工作情况的报告,一致认为:图书馆成立以来发展很快,对促进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议还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学院教学科研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讨论。最后,主任丁海宴作了总结性讲话,为图书馆下一年度工作指出了努力方向。

南广学院图书馆经过五年的发展,已今非昔比。2004年江宁高中的临时馆舍,已被今天现代化的图书馆大楼所替代;馆藏文献方式已从建馆初由中国传媒大学代为采购,到现在的自主采编,馆藏仅纸质文献已达9万余种、40余万册;工作机构及业务人员已由当初的4个部门8人,发展到现在的5个部门27人,业务人员的学历、专业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服务功能基本齐全,硬件设施现代时尚,借阅环境大大改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步入了现代化、网络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3、捐赠图书

2006年9月14日,昆明大学副校长张明清向南广学院图书馆捐赠图书26册,南广学院回赠荣誉证书以示感谢。

2006年9月18日,安徽大学校长韦穗向南广学院图书馆捐赠图书98册,南广学院回赠荣誉证书以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