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记录南广
3295900000036

第36章 基建工作

一、2005年基本建设工作

2005年10月,南广学院进驻新校区,而2005年1月的新校区还是荒野一片。

2004年12月,经南广学院董事会决定,成立南广学院新校区基本建设指挥部,由张景春任总指挥、刘亚文任副总指挥、张双华任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主任、李宏任行政部主任、苏少永任工程材料办主任。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能否在秋季开学时完成南广学院一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对参建各方都是严峻的挑战。

2005年1月7日,南广学院董事会讨论了新校区的基本建设问题,明确了一期工程首先要建设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食堂等内容。

2005年1月15日,南广学院新校区开始地址勘探,于3月中旬基本完成。

2005年2月21日,南广学院确定由江宇集团承担新校区工程建设任务。

2005年2月28日,南广学院新校区开工,计划于同年4月完成校区主干道施工,9月完成所有工程项目。但新校区开工之后,由于当地居民在动迁和土地补偿等方面对政府有关部门有意见,数次围堵新校区施工场地,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后经江宁区政府协调,公安部门出面,最终平息了事态。

2005年3月5日,南广学院召开新校区基建工作协调会。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刘继南、党委书记苏志武、副校长于利、基建处处长曹银生,南广学院董事长蒲树林、董事江浩、张景春,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领导杨友林、李翔,江宇集团总经理夏友保,设计单位陶郅以及南广学院领导许学峰、刘亚文等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新校区的建设情况并就工程建设的有关具体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会议明确了校园建设红线以外的“七通一平”工作由科学园管委会负责,红线以内的建设由南广学院负责,学生宿舍和食堂于2005年9月8日以前交付使用,教学楼于2005年10月8日以前交付使用。

2005年5月1日,刘继南校长前往南广学院新校区基建工地,视察新校区的建设情况。

2005年9月,南广学院新校区一期各项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完成教学楼面积约27000平方米,完成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学生宿舍39640平方米,完成东四教师宿舍8600平方米以及食堂7000平方米,共计交付使用面积82000平方米。

2005年9月20日,经南广学院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南广学院开始由江宁高中迁入新校区。当时新校区内的道路尚未铺完,环境施工仍在进行,各楼内卫生刚刚开始清理。学院总务部首先将教学设施和学生行李及生活设施搬入新校区。当南广学院干部教师从江宁高中旁的书香名苑宿舍迁入新校区教师宿舍时,时间已经到了2005年的10月1日,干部教师们放下行李,来不及清理自己宿舍的建筑垃圾,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开学准备之中。

因南广学院搬迁期间南京正在紧张地筹建全国“十运会”,难以雇到民工,于是南广学院请求武警南京支队三大队支援。三大队首长派出官兵100余人,帮助南广学院搬运设备并将3000余张床扛进宿舍,完成了迁校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

2005年10月2日,江宇集团调集了铺路队伍和设备,连续工作了三个日夜,于10月5日之前完成了800亩校园内的所有沥青路面,为10月5日新生报到创造了条件。而有些铺砖路面直到新生报到时还在施工。

2005年10月20日,由新校区基本建设指挥部张景春总指挥主持碰头会,参加人有蒲树林、章安强、夏友保、许学峰、丁海宴、刘亚文、张继铁、苏少永、李振华、张双华、李宏、杨海及科学园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等。会议就开学以来反映出来的工程管理、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整改时间,落实了部门责任,并对教学楼尚未完成的部分规定了交付使用的时间。

2005年12月18日,南广学院举行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并启动2006年建设项目。南广学院董事长蒲树林、董事章安强、张景春,南广学院党总支书记冯克庄、副院长许学峰、张卓军以及工程承建方的代表出席了开工仪式。

二、2006年基本建设工作

2006年,南广学院在基本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学院共组织招投标项目20多个,其中包括监理单位、桩基工程、桩基检测二期一、二、三标段土建安装工程、沉降观测、弱电工程、路灯工程、室外电缆工程、淋浴房供热水和消防管网工程、配套设备、绿化工程、三期一、二标段工程等。学院为选择投标单位,组成了评审小组,择优择低价最终确定优质优价中标单位。

2006年基建工作主要完成的项目有:

教学楼三段12000平方米交付使用,完成教学楼前广场花岗岩地面铺设;对一期工程进行了维修,解决了浴室洗浴冷热水不均等问题。

完成二期工程建设70000平方米的任务,包括西三、西四学生公寓20247平方米,东五教师公寓9976平方米,东六、东七、东八学生公寓31205平方米,第二食堂8870平方米;完成二期临时配电箱安装及室外配套工程、二食堂煤气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新增淋浴房管网及设备安装系统,完成二期强弱电深化设计及手续办理工作。

新铺沥青道路约3000平方米,增设路灯38盏,新建围墙2500米;配合学院教学任务要求,进行了体操房、教学楼报告厅等的装修及零星道路施工,完成了学院临时办公室的改造和教学用机房、篮球场护栏等教学条件的完善。

进行电网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公寓用电收费制度,全年为学院节省电费70余万元;浴室实行收费,节省费用7万余元;解决了食堂排污的综合治理。

实施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共计83000平方米,其中行政楼700平方米,图书馆(一期)20000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22600平方米;完成了8581平方米学生公寓的桩基施工;配合北京雅宝公司投资建设约68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调整试验楼18000平方米的设计方案。

三、2007年基本建设工作

2007年,学院加快了基本建设进程,确保了教学需要。

2007年6月,7000平方米的学院行政楼投入使用;9月,22600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中心和17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竣工;10月,160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投入使用。

2007年上半年,刘继南院长提出启动南广学院大二期建设计划,重点完成学院急需的教学实践设施。南广学院大二期工程规划占地面积约800亩,主要由实训基地、传媒文化与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影视基地、教学用房、文化产业用房和学生公寓等组成。

“实训基地”是突出南广学院办学特色,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实习实践场所,是大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优先动工建设。实训大楼由各类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组成,按学科门类形成艺术、非线性编辑、工科、播录、公共操作5个平台,供学生实习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训大楼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单体设计由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完成。

“传媒文化与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以江南水乡庭院风格为基调,与湿地和方山景色交相辉映,是大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为:(1)“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和“国际传媒领袖论坛”的永久性会址以及传媒文化和教育的展示空间;(2)传媒业界高端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平台;(3)传媒内容创研的工作与服务场所。该中心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单体设计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完成。

“影视制作基地”是突出南广学院办学特色,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由2800平方米摄影棚一个、1800平方米摄影棚1个、1000平方米摄影棚1个、800平方米演播馆、250平方米录音棚及其相关附属设施组成。影视制作基地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由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设计。该基地一方面为满足教学需要而作为实训基地的延伸,另一方面承担服务区域传媒产业的任务,是学院产学研办学模式的重要平台。

大二期工程完工后,南广学院的教学、实训、创研、制作、生活、服务等设施齐备,将能较好地承担学院传媒应用型人才教育基地、传媒业界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传媒内容创研制作基地的功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和行业竞争力,实现学院建设“一流校园、一流独立学院”的目标。为此,刘继南院长多次带队前往北京、上海、无锡、沈阳等地考察影视基地和相关大学,取得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为南广学院大二期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2008年基本建设工作

2008年,南广学院完成图书馆二期工程,至此,46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正式竣工。2008年8月,东五、东六、西八、西九宿舍楼共计40000平方米竣工。10月,18000平方米实验楼投入使用。

南广学院经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和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的多次磋商,完成了大二期总体设计规划,实训基地、传媒文化与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以及影视制作基地的单体设计也基本完成。2008年8月28日,南广学院举行大二期工程开工仪式。

截至2008年底,南广学院共完成校舍面积324591平方米。

①两个课堂: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

②三支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

③三个环节:教学环节、后勤服务环节和学生心理教育环节。

④四种工作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效率意识和法制意识。

⑤四个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在集体中求得发展、诚信受益、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