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记录南广
3295900000037

第37章 新闻传播系(1)

南广学院采取院系两级管理体制,重点进行系室建设。建院初期,学院建立了5个专业系;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至2009年,学院已经建立了13个专业系(部),各系(部)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规范化阶段。

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成立于2004年9月,是南广学院最早成立的五个系之一。新闻传播系秉承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学理念,利用校本部的优质教育资源,五年来,在应用型本科新闻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

一、领导机构

2004年9月—2005年8月系主任:金梦玉

2005年9月—2006年10月系主任:金梦玉副主任:刘自雄

2006年10月—2007年9月系主任:刘自雄

2007年9月—2008年8月系主任:张燕主任助理:黄璜

2008年9月至今:系主任:翟静宜主任助理:韩怀军

二、师资队伍

1.2006—2007学年

(1)新闻学教研室(共10人)

主任:武斌

成员:沈敏特、赵前卫、李劭强、梁迎梅、杨奇维、马缘园、

李浩葳、韩怀军、林丽臣

(2)传播学教研室(共9人)

主任:谢蓓

成员:金梦玉、魏峰、邱兴联、黄璜、郑旭、张文、刘琳琳、

张林

(3)广告学教研室(共10人)

主任:刘自雄(兼)

成员:刘东兴、刘星河、崔晨丹、朱鹿杰、梁舞、贺丽青、

赵坤、郭姗姗

(4)编辑出版学教研室(共7人)

主任:王辉

成员:胡太春、唐凯芹、沈菏、赵坤、郭子辉

(5)教辅人员(共4人)

田桂花、郑捷、毛薇娜、陈英

2、2007—2008学年

教师:武斌、沈敏特、赵前卫、李劭强、梁迎梅、杨奇维、马缘园、李浩葳、韩怀军、林丽臣、谢蓓、金梦玉、魏峰、邱兴联、黄璜、郑旭、张文、刘琳琳、 张林、张燕、刘东兴、刘星河、崔晨丹、朱鹿杰、梁舞、贺丽青、赵坤、王辉、胡太春、唐凯芹 沈菏、赵坤、葛俐杉、田桂花、郑捷、毛薇娜、 陈英、郭明全、王淑兰、郭子辉、常宇峰

教辅人员:傅冕、吕卫超、葛俐杉、田桂花、郑捷、陈英

3、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武斌、沈敏特、赵前卫、李劭强、杨奇维、马缘园、李浩葳、韩怀军、林丽臣、谢蓓、金梦玉、魏峰、邱兴联、黄璜、郑旭、张文、刘琳琳、刘东兴、刘星河、崔晨丹、朱鹿杰、梁舞、贺丽青、胡太春、 唐凯芹、赵坤、郭子辉、葛俐杉、田桂花、郑捷、 陈英、郭明全、王淑兰、常宇峰、汪兴和、夏超群

教辅人员:傅冕、吕卫超、葛俐杉、田桂花、郑捷、毛薇娜、

陈英

三、专业建设

1、2006年专业建设

新闻传播系以“多头并进、相辅相成、务实高效”为指导方针,在党支部工作、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支部建设

为了做好吸收新党员的工作,党支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加强对发展对象的考察和培养。截至2009年初,新闻传播系共有党员56人(正式党员41人、预备党员15人),其中学生党员31人(学生正式党员12人、预备党员19人)、教师党员25人(教师正式党员23人、预备党员3人)。

(2)教学工作

一是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加强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首先,以课程建设为基石,抓好重点、难点课程。要求教师端正教风,创新教学技能。实行了周例会制度。每周三下午2∶00-5∶00为系教学例会和教研活动时间,定期及时地沟通、汇总教学动态信息,掌握学生出勤率,及时搜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系主任金梦玉、副主任刘自雄根据有关反馈信息,听学生反映意见较集中的年轻教师的课,摸清问题,寻找症结,及时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例会结束后的常规教研活动时间,全系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老教师向年轻教师介绍教学心得和经验,全系教师就某些问题展开业务交流和研讨,相互汲取好的教学技巧;请胡太春教授给全系教师传达中央最新的新闻工作动向和全国媒体动态信息,等等,以切实提高教师在备课、讲授、课后交流等环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创新,敦促实务课程增加实训内容,比如参观媒体,要求动手采写新闻、编辑报纸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再次,狠抓课堂学风,严格考勤制度。新闻传播系按照考勤月报制度收集汇总学生出勤记录,总体到课率维持在90%以上,课堂秩序和学风在全院处于领先地位。敦促学生到课,并对缺勤严重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的说服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是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的基本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系共有四个专业,即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由于办学经验较少,师资队伍较年轻,教学计划初稿不成熟,而且问题较大。按照教务部的要求,系领导组织全系教师先后论证几轮,利用周末时间,召开全系专项研讨会议,收集资料,咨询专家,参考其他院校计划;再研讨新闻系的教学理念,按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不断讨论,不断修改完善,五易其稿后终于打造出一份在该阶段比较成熟和具备较强操作性的教学计划。

三是开办学术讲座。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专业认知水平,新闻系还积极开办各类专业讲座,邀请BBC国际台大中华区业务总监李文为全校学生举办“BBC的理念、现状和未来”讲座,邀请胡太春为编辑出版专业班级举办主题为“当前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的专业讲座,邀请大贺广告公司海外观察员鹏君为2004级、2005级广告学专业学生举办专业讲座“广告意味着什么——来自伦敦的广告观察”。

四是招聘教师。新闻系按照学校的人事政策和学科建设需要,继续积极引进人才,严把师资质量关。新闻系多渠道吸引优秀教师加入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青年骨干教师,接收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广泛吸纳具有业界从业经验的新闻工作者,为三年级进入专业阶段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是期中教学检查。根据《关于做好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新闻系秉承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责任到人、务求实效的精神,积极推进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并于2006年4月12—28日期间切实按照总体工作部署认真开展了全面的教学检查。结果表明:新闻系授课教师态度端正,备课认真;课堂教学信息量较大,教学手段丰富多样;课堂纪律较好;大多数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学生的肯定;新闻系学生总体出勤率较高,达90%以上。检查后新闻系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了整改措施,调整了教学方案和管理,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了预期效果。

六是认真组织各项考试工作。针对四级英语考试和期末考试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动员,使新闻系考生顺利参加了四级英语考试,无意外情况发生。期末考试期间,新闻系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动员,考试期间积极巡考、监考,本着严肃考风、考纪的精神,全面开展思想工作,对于违纪舞弊的三名同学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并于每堂考试之前加强思想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违纪作弊率在全校处于第二低水平,体现了新闻系日常学风建设的成果。

(3)学生工作

一是加强班主任工作。除了胡太春教授之外,新闻系全体教师都承担了繁重的班主任工作,有的还负担了两个班级的管理工作。系领导要求每位班主任必须经常进宿舍、进课堂,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抓苗头,及时疏导,加强日常班级管理。鼓励学生多开展有益的班级活动,如春游,各班主任都相当负责、积极。尤其突出的是新闻系沈艳老师带的2005级编辑出版两个班,学生积极性很高。该班结合专业学习,自掏经费办班报,至2006年第一学期已经出了3期,既增长了办报的经验,又凝聚了班级的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是社会调查报告总结和评奖。每年假期结束后,新闻系都按照要求及时收集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经过班主任和系里两重把关,遴选出了23篇优秀的调查报告,随后组织了专门的报告会,在学生中树立了一批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实习工作。为落实“小学期教学”和学生认识实习的教学计划,新闻系积极开展了动员工作,从制度上确立了实习工作精神和要求,敦促学生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拟定了各个专业的实习计划,做到学生人手一份,任务布置明确,考核奖惩制度明晰,督促学生认真履行。

2、2007年专业建设

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刘继南院长提出的“大楼、大师、大树、大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新闻系秉承“厚德博闻,卓越传播”的系训,在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对外合作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就。

(1)党总支建设

本学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改建新闻传播系党总支。在新闻系全体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共同参与下,系党总支进行了改建,将新闻传播系党支部委员会改建为新闻传播系党总支委员会。委员会由张燕、沈艳、黄璜、郑捷4位组成。改建后的支部在组织架构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更有利于总支各项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学生党支部的成立,遴选出学生党支部书记(郑捷老师)、组织委员(马天舒)和宣传委员(薛夏),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党员工作的开展。截至2007年末,新闻系40名教师中已有教师党员33人,其中正式党员29人、预备党员4人;学生中有党员34人,其中正式党员12人、预备党员22人。

(2)教学工作

一是申报新专业,优化新闻系专业设置。新闻系在认真分析了全国新闻传播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后,抓住南广学院办学的契机,于2007年申报新专业“媒体创意”,获得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正式招生,迎来了第一批媒体创意专业的26名学生。新的专业设置不仅扩大了南广学院招生的规模,使南广学院的专业配置更趋于合理化,同时也对新闻系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目标。

二是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夯实教学基础模块。教学计划是教学的基本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系共有五个专业,即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媒体创意学。由于办学经验较少,师资队伍较年轻,加之2007年新闻系以“整体打包”的方式招生,教学计划问题较大。按照教务部的要求,系领导组织全系教师先后论证几轮,召开各教研室专项研讨会议,收集资料,咨询专家,参考其他院校计划;再研讨我们的教学理念,按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不断讨论,不断修改完善,几易其稿后终于打造出一份在该阶段比较成熟和具备较强操作性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对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进行了较大调整,增加了骨干专业课的课时数与操作层面的课时数,目的是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是开办学术讲座,拓展学生思维。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专业认知水平,新闻系还积极开办各类专业讲座,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得到了任课老师和学生的推崇。2007年以来新闻系共举办各类讲座50余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中国财经时报》首席记者、新闻界“揭黑第一人”王克勤先生在“南广大讲堂”长达近4小时的报告,400人的讲堂座无虚席,听讲者十分踊跃;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主持人敬一丹老师的讲座也让“南广大讲堂”盛况空前;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老师与2004级谈传媒人的素养与求职要略。值得一提的是,由沈敏特教授和助教马缘园老师、李劭强老师承担的课程——中国电视文化评论,开拓了教授加助教的新模式,该课程组织了6场讲座,其中邀请了著名电视剧导演郑洞天先生参与讲座。

四是教师招聘工作,优化组织结构。2007年以来,按照学校的人事政策和新闻系学科建设的需要,继续积极引进人才,严把师资质量关,先后组织了23人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面试考核,考核过关签约教师7人,行政办公人员3名,其中有应届硕士毕业生4名,也有具备深厚的媒体实务工作经验的中年教师2名,为三年级进入专业段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闻系教师中,培养主任助理1名,优化了教师和行政坐班老师的组织结构,为新闻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007年暑期,新闻系在刘自雄主任和黄璜助理的组织下,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新教师培训,为新老师顺利走上讲台铺平道路。在新教师培训的总结会上,新闻系郭明全老师作了精彩发言。

五是严格教学检查工作。根据教务部下发的《关于做好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新闻系秉承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责任到人、务求实效的精神,从第七周开始积极推进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并切实按照总体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全面的教学检查。

校本部教学督导组对新闻系教学工作进行了肯定,其中魏峰老师、黄璜老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督导组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对新闻系教学工作提出了整改措施。系领导对督导组的结论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教学质量会议,对不少课程提出了整改措施。在2007年9月的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中,新闻系武斌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崔晨丹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六是认真组织各项考试工作。新闻系针对四、六级英语考试和期末考试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动员,考生顺利参加了四、六级英语考试,无违纪情况。考试期间,新闻系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动员,考试期间积极巡考、监考,本着严肃考风、考纪的精神,全面开展思想工作。

七是开展系主任系列讲座。张燕主任发起了系主任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年级系列讲座(《大四求职的礼仪》、《如何安排大二大三学习生活》、《如何完成大一的角色转变》等)和女生系列讲座《怎样做一个美丽的女大学生》(4讲)。除此之外,新闻系还围绕服务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开展了系列日常教学管理和实践工作,如转专业、拟定下学期排课计划、教材预订、调派校本部教师授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