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记录南广
3295900000052

第52章 信息技术系(3)

9、学术科研

2008年1月,信息技术系向学院申报了“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前沿及专业建设之研究”、“带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学生证系统”、“基于h、264视频压缩教学平台设计研究”、“校园移动办公系统”、“培养具有应用型能力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及实践教学创新之研究”、“开放实验室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个项目。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已着手首批院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2008年底,“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前沿及专业建设之研究”、“基于h、264视频压缩教学平台设计研究”、“培养具有应用型能力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及实践教学创新之研究”3个项目按时结项,另外3个项目因故申请延期。

2008年4月,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信息技术系申报了首批院2008年教育基金科研专项项目。此次共申报了4个项目:“校园媒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研究”、“我国地市级电视台数字电视导视频道技术开发研究”、“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开发”、“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太网接入技术研究”,主要围绕学术性研究选题,选择属于学术领域前沿、传媒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展开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校园媒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研究”、“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开发”两个项目获得了批准。

2009年1月,信息技术系申报了8项2009年教育基金科研专项项目。其中“南广学院数字电视综合实验平台开发”、“基于WEB的远程拨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据访问中间件模型的研究”、“基于CDMA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4个项目获得了院里批准。

2007年10月,信息技术系与南京大地人数控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基于S3C2410进行软件开发,2008年已结项。

2007年5月,信息技术系与五代公司就其教育平台项目展开了全面合作。

2007年10月,信息技术系按专业成立了多个工作室,并协商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章程,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使各专业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搭建这样一个完整的学术、科研平台为更好地锻炼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在将来条件成熟时能够集中力量申报一些重大项目。

2008年底,信息技术系成立了新媒体技术研究所。

10、学生工作

信息技术系学生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由辅导员张佳奇老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冯涛担任组织委员、和佳担任宣传委员。支部共有冯涛、雷文波、田耒、和佳四名学生党员。2008年9月,由辅导员李惠老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2009年3月,支部增补委员一名,并任命冯涛为副书记。信息技术系支部现有学生党员76名,其中正式党员22名、预备党员54名。

近年来,在学院党委和系党总支的领导下,支部不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在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信息技术系分团委成立于2005年,由辅导员谭植伦老师担任分团委书记。张佳奇、任丹分别在2006年、2007年任分团委书记。2008年5月,由辅导员李惠老师担任分团委书记,盛扬担任分团委书记助理。此外,分团委设组织、宣传部长各一名,委员各两名。分团委现有团支部26个、团员703人、团干部85人;在2007—2008年度的“三优”评选中,共产生优秀团员24人、优秀团支部4个、标兵团支部1个,并获得“优秀分团委”的光荣称号。

系分团委作为联系院团委和信息技术系基层团支部的桥梁,在院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进步,认真组织团员学习思想理论知识,团结、组织、教育并带领基层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

信息技术系学生会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分团委组织部,由2004级学生姜瑛担任第一届学生会主席。王正琳、梅建海、穆龚聪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届学生会主席。学生会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设办公室、外联、体育、文艺、资源、生活、学习7个部门,每个部门设部长1名、副部长2名、干事5名。系学生会秉承“团结进取,求实创新,服务同学”的一贯宗旨,在系分团委的领导下,经过系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在日常管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体活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构筑了一个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舞台。

信息技术系新闻宣传中心成立于2007年4月22日,隶属于系分团委宣传部,由王莉莉老师负责指导,下设办公室、技术部、新闻部3个部门。新闻中心自成立至今,根据自身职能特点,团结进取,锐意创新。在三届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新闻中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其他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协调各部门关系,积极完成系里交予的任务,从同学出发,为同学服务。

青协系分会成立于2008年12月,会长由分团委书记助理盛扬担任,副会长由学生会主席穆龚聪担任,并将分会命名为“e缕阳光”。分会设置办公室、宣传部、对外交流部、活动策划组织部四个部门。“e缕阳光”作为青协志愿行动的目标,为需要温暖的人们和需要希望的地方送去一缕阳光。

为了更好地贯彻刘继南院长提出的“大楼,大师,大树,大器”的办学理念,响应学院“双月绿化大行动”的号召,2007年4月11日开始,信息技术系发起了以“绿化校园,培养师生对学院的感情”为主题的捐树活动,师生们十分踊跃,共计捐树400多棵。

2008届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毕业生共30人。2008届毕业生见证了信息技术系在教学、研究和学工等方面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截至2008年底,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系2008届毕业生毕业率100%、学位获得率80%、就业率100%。

四、培训认证、继续教育、工程硕士工作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目前在大多数高校虽然已经与学位发放脱钩,但是由于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四、六级英语考试一样仍然是在校学生首选的认证之一。历年来,南广学院学生在此项认证中的成绩都不理想。为了有效地提高全院学生的通过率,信息技术系于2008年3月开始组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培训教师均由信息技术系教师担任,这对培训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求教授考试技巧,又要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2、CEAC培训

CEAC项目为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于2002年批准设立的全国性信息技术认证项目,它依托其信息产业系统的强大行业背景,已逐渐成为国内电子信息行业培训认证最大规模的国家品牌。经考证,CEAC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不冲突,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补充作用。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中既有针对信息技术系电子、通信、计算机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认证,也有针对全院学生的认证(计算机公共课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计算机艺术类专业课程和信息化管理类课程等)。2008年3月,信息技术系开始启动“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平面设计”、“计算机维修”四个认证项目。在总结这四个认证项目的得失成败后再进行深入推广。

3、学位计算机考前培训

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要求,南广学院本科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应通过校本部的学位计算机考试。为此,南广学院于2008年11月8日、9日两天组织学生进行了学位计算机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信息技术系计算机教研组于11月1日、2日组织了面向全院学生的学位计算机考前培训。在此次培训中,全院共计有859名学生报名,信息技术系13名教师直接参与了授课工作,而且此次培训出勤情况均好于以往。

4、继续教育

本着学院开源节流的目标,2008年9月,信息技术系组织相关教师对继续教育进行研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由段永良老师和周晓梅老师负责非学历教育,李绍彬主任、苑文彪、杨婷、周洪萍、宋燕燕、邢艳芳等老师负责学历教育。经过将近3个月的努力,完成了数字电视制播技术培训班、数字电视传输发射技术培训班、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技术培训班、广播电视制播网络技术培训班和数据库应用技术培训班的非学历教育的招生简章,同时也完成了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和通信工程3个专业学历教育的专业计划和论证报告。

5、工程硕士班

自学院引进工程硕士以来,信息技术系一直关注工程硕士班学生的学习,并为工程硕士班邀请了校本部的李栋老师、李鉴增老师开设专业选修课,邀请知名学校教授开设了公共基础课,同时还开设了《高等通信原理》、《现代信号处理》专业基础课。学期结束前,系主任李绍彬还将为工程硕士班开设学术研究课程,在培养环节上,将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