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3312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成语是汉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自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以及诗词歌赋,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多字组合。它有着不同于一般词语的特点:言简意赅,结构严谨,内涵深远,韵律和谐,富于哲理而又形象生动,表现力强。因此,在汉语言中始终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巨大功用。

成语是历史的浓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内涵极其丰富。凡有来源与出处的成语,追根溯源,往往都有一个历史故事作为背景。无论是盛世华彩,还是乱世风云;无论是慷慨激昂的壮士,还是金戈铁马的将军;无论是封侯拜将的荣耀,还是贬官失意的凄凉……都可以在成语故事中一探其究竟。这些约定俗成的成语故事,可以诱发读者学习历史的兴趣,了解古今风尚习俗的异同,增长历史知识。

具体来讲,成语故事的来源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源自古书中记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一部分为口头文学),如夸父逐日、补天浴日、此地无银三百两等;二、源自古代典籍中记载或引用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杞人忧天等;三、源自历代史书中所记载的大大小小的历史故事和风云人物,如负荆请罪、城下之盟、破釜沉舟、鸡鸣狗盗等;四、源自古代文学作品、笔记杂文中的断字成句或轶闻趣事,如人杰地灵、走马观花、鹤立鸡群、洛阳纸贵等;五、源自佛、道等宗教文化,如借花献佛、当头棒喝、天花乱坠等……

可以说成语故事包罗万象、庞杂宏大,涉及了古代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理想等方方面面面,内容丰富,多角度地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信念和处世智慧。

编者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