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3312300000016

第16章 C(1)

才高八斗

【释义】才:指文采、才华。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才华出众。

【出处】唐·李延寿《南史·谢灵运传》。南朝宋时的谢灵运,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山水诗人。他自幼聪明过人,读书用功,成年后承袭了祖父谢玄康乐公的爵位,于是后人又称他为谢康乐。

宋武帝初年,皇帝下诏,任谢灵运为秘书监,授命他撰写《晋书》。但他刚刚编撰出提纲,还没有将书完成,便又被提升为侍中,可见皇帝对他的器重。

谢灵运不仅诗文出色,在书法上更有着特殊的造诣,每写完一首诗,都会被皇帝收藏。但谢灵运志不在此,他还满怀着政治抱负,却一直难以施展,因为皇帝只肯把他当做一位出色的文人看待。于是他心中十分不快,为此经常不上朝,只在家中修建池塘,栽植树木,广置飞禽,每天吟一诗、写一字,以排遣心中的抑郁。偶有高兴之时,便出门游山玩水,短则三、五日,多则几十天不归,既不向皇帝报告,也不通知有关的朝臣。

皇帝见谢灵运如此随意,便暗示他辞职。皇帝说:“谢灵运,你能诗善文,又钟情于秀山丽水,愿意沉醉于自然景色之中,你如果……那你就能写出更多的好诗文来。”

谢灵运明白皇帝的意思,便主动提出辞去职务。回到家乡后,他更加寄情山水,并且大兴土木,凿山挖湖。他在老家会稽修建的别墅依山临水,茂林修竹,景致幽雅,宛若仙境。他每有一首新诗写出,便从此处传到京城,人们都争相抄录。

有人称赞谢灵运才华惊世,他自己却说:“天下才为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意思是:把才华分成十份,曹植有八份,他自己一份,天下所有的文人共一份。

人们从他的话中总结出成语“才高八斗”,又作“八斗之才”。

才疏意广

【释义】疏:粗疏;广:广大。形容人志向很大,但才干不足。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东汉末年的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幼年时就被人称为奇才。孔融成年后,声望确实很高,志向也不能说不远大,可惜缺乏治政、治军的实际才干(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因此,《后汉书·孔融传》中称他“才疏意广”。

当时,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一连占领了好几个州。孔融因为触犯了董卓,被派到黄巾军首当其冲的北海郡为相。孔融到北海后,一方面表彰儒家,厚待儒生,一方面集合民众,迎击黄巾将领张饶,却很快被张饶打败。他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退保朱虚县。不久,黄巾再次攻打北海,孔融不能抵抗,移兵都昌县,却又被义军包围,情势万分危急,只得向当时任平原相的刘备求救。刘备派出三千人马,替他解了围。

以后,袁绍、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孔融揣摩出这两人有图谋汉室的野心,便立志要为国家平定这两股势力,只是最终一点成效也没有。

建安元年,袁绍的儿子袁谭攻打孔融,杀得孔融部下仅剩下了几百人。孔融却依旧凭桌读书,谈笑自若,直到夜间城破才仓皇逃到东山,妻儿全部被俘。后来,孔融死于曹操之手。

沧海横流

【释义】横流:水往四处奔流。大海泛滥,到处奔流。比喻天下形势剧变,处处动荡不安。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王尼传》。晋代,洛阳有个人叫王尼,其妻早逝。因其对世事认识透彻,见解不凡,不少官员都很敬重他。西晋末年,匈奴等五个少数民族起兵反晋,天下战乱纷纷,洛阳也失陷了。王尼带上唯一的儿子,离乡背井,到江南躲避祸乱。二人赶着一辆牛车,东奔西走,白天赶路,到了晚间,父子俩就挤在牛车上过夜。露天之下,风寒霜重,哪里睡得舒服?王尼常常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想到国家动荡不安,老百姓深受其苦,不禁喟然长叹:“天下动荡不安,真是处处不得安生啊(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后来,王尼父子流落到江夏,投奔了荆州刺史王澄,日子还算过得下去。但不久王澄死了,他们便失去了依靠,赶巧荆州又遭遇饥荒,再次沦落为难民的王尼父子找不到东西吃,便狠心杀掉了唯一的牛,并拆了牛车,用作柴火煮肉吃。结果牛肉吃完后,再也没有东西可以充饥,最后父子二人活活饿死。

沧海桑田

【释义】海:大海。桑田:栽种桑树的田。大海变成了桑田,桑田又变成了大海。也简作“沧桑”。形容世间变化极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

东汉孝桓帝年间,有一个叫蔡经的人,得到仙人王方平的指点,尸解成仙。一天,他忽然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七月七日王方平仙师要来我家,可多备酒食,以供招待王仙师的从官。”

到了这一日,王方平果然降临。气势非同一般,随从都乘着龙,王方平则坐着羽毛装饰的轻车,仙乐阵阵,麾节旗幡前呼后拥。不过一到蔡家,那些随从都不见了,只有王方平一人在座。蔡经和他父母亲属上前拜见毕,王方平便派人去召麻姑来。蔡经虽已得仙,却不知麻姑是何许人,蔡家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只见王方平的书信凌空飞去,一会儿又有信飞来,只是不见使者,却听一个女子的声音在说:“麻姑拜上:与您不见面已有五百年,一直想敬拜仙师您,却没有机会。刚才得到天帝的命令,让我去巡视蓬莱仙岛。现在要暂去一下,不过很快就会回来。但愿您稍等一下,不要马上离去。”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闻报“麻姑降临”,遂听到人马之声,麻姑的随从队伍也很盛大,只是比起王方平来,人数只有一半。麻姑本人看上去仿佛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她进来拜见王方平,王方平也站起来迎接她。坐好后,他们各自招呼隐身的随从送上随身带来的食物,都是金盘玉杯,饭菜大多是各种花果做的,香气散布在室内外;吃得肉脯,据说是麒麟肉。

席间,麻姑对王方平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三次看见过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到蓬莱去,我看见那里的海水又比从前减少了一半,难道又要变成陆地吗(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王方平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宴饮完毕,王方平、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蔡家原来准备招待仙官随从的酒食被吃得干干净净,只是他们并没看见有人来吃过,也不知酒食怎么被一扫而空的。

草菅人命

【释义】菅:一种茅草。看待杀人像看待刈割茅草一样。指统治者滥施淫威,轻视人命,任意残害人命。

【出处】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贾谊是汉文帝时的著名文人。他自小聪慧好学,极有才华,初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又担任过太中大夫的官职。但因遭人嫉妒,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后来,汉文帝把他召回宫中,又让他担任梁怀王刘揖的太傅。

梁怀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文帝指望他将来能继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读些书,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贾谊就此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能像秦朝末年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只知道传授给他怎样施以严刑酷狱,致使秦二世所学的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二世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样(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完全不当一回事,导致了后来的大起义。这难道是胡亥的本性生来就极端残忍吗?他之所以这样,是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后来,贾谊到梁国上任担任太傅,悉心辅导梁怀王。可是不久,梁怀王不慎骑马摔死了。贾谊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终日郁郁不乐,常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死时才三十三岁。但他的这段精彩论述却留传了下来,并引出“草菅人命”这一成语。

草木皆兵

【释义】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恐惧时发生错觉,稍有动静就惊恐不安。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南北朝时期,基本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亲率九十万兵马南下伐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精兵迎战。两军对峙于淝水岸边。

基于两国兵力的悬殊,秦军非常骄傲。苻坚本人也当这是一场必胜之战。可是有一天,苻坚观察对方晋军的动静时,却发现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自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但见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正驻扎在八公山下。在西北风的吹拂下,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动(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这么强大,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其实,那只是东晋军队的疑兵之计。不久,苻坚为了速战速决,中了谢玄之计。他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东晋军队趁机渡河,掩杀过来,致使前秦军大败北归。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差强人意

【释义】差:尚,稍微;强:振奋。本指尚可振奋人心。也指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吴汉,字子颜,东汉初期南阳人,曾为亭长,后投奔刘秀,被封为大将军。建武四年,鬲县(今山东德州)百姓驱逐地方官,占领城池,扯旗造反。众将主张进攻鬲县平乱,吴汉严厉地说:“百姓被迫造反,一定是地方官贪酷造成。敢向鬲县用兵者,杀无赦!”

他一面命人发出文告,逮捕鬲县地方官;一面派人向鬲县起义者赔礼,起义者立即开城归降。诸将叹服吴汉用兵高明,赞道:“不战而收复城池,非我等所能比的啊!”

建武十一年,吴汉又率军进军四川,征讨公孙述。大军一路所向披靡,直逼成都。吴汉自率军士两万屯兵江北,命副将刘尚统兵万人屯兵江南。

刘秀得知吴汉这种军事部署,大惊之下去诏批评说:“我命你小心谨慎,没料到你却在强敌面前胡来!你孤军深入,又分散兵力。如公孙述攻击刘尚,同时派人阻击你的增援部队,刘尚一旦战败,你就危险了。趁现在还没出事,应立即合兵一处。”

刘秀的诏书还没到,吴汉已战败归营,刘尚此时也被包围。吴汉对将士说:“我们必须悄悄与刘尚会合,否则两处被围,必死无疑!”接着他命人闭营三日,在营内多树军旗,趁深夜引兵疾进,与刘尚合兵一处,打败江南敌军,使汉军转危为安。后来,吴汉与公孙述在成都激战八次,每次都大获全胜。公孙述最终兵败被杀,吴汉得胜回师。

基于吴汉的几次表现,刘秀曾不无宽慰地赞许他说:“吴汉还算令人满意呀(吴公还算差僵人意)……”由于“强”与“僵”为通假字,人们现在都说成“差强人意”。

豺狼当道

【释义】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传》。东汉顺帝时,梁冀掌权。他倚仗自己是汉顺帝的大舅子而为所欲为,各地官吏也上行下效欺压百姓,弄得全国民怨沸腾。为了维护安定,汉顺帝决定进行整顿。公元142年,他派出八名大臣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官吏情况,惩办一批劣迹昭著的贪宫污吏,借以安抚百姓,缓和阶级矛盾。在这出京巡行的八个大臣中,年纪最小、官职最低的是张纲。

张纲少年气盛,敢于直言,对朝廷内外政治昏暗、官吏腐败的情况非常担心。他主张治病治本,先从朝廷内部开始整顿,首先惩办贪赃枉法的重臣才是上策。所以刚出京城,张纲就下令停车,他让手下人拆毁乘坐的大车,将车轮埋在地下,不再往前赶路。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张纲愤愤不平地说:“豺狼当道,又何必去查问狐狸呢?”

张纲所说的“豺狼”就是指梁冀等朝中的贪官,狐狸是指地方上的不法官吏。随后,张纲回到京城后,上书揭发大将军梁冀等一伙贪官污吏的罪行,请求皇帝严肃处理。此举轰动了整个京城,许多正直的大臣都支持他。但梁家权势很大,汉顺帝明知张纲的建议有理也不肯采纳。直到汉桓帝即位后,才设法除掉了梁冀。

长驱直入

【释义】长驱:指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形容(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顺利开进,一往无前。

【出处】汉·曹操《劳徐晃令》。赤壁大战后,关羽从荆州起兵进取中原。曹操赶紧任命于禁为大将,西凉降将庞德为前部先锋,率军正面迎战关羽。

关羽率荆州军英勇杀敌,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先后攻占襄阳、樊城,直把守将曹仁杀得落花流水,占据了汉水的上游要地。

于禁奉曹操之命率军与关羽交战,居汉水下游扎下营寨,结果被关羽掘开汉水,淹了七军。接着,关羽不给曹军半刻喘息,亲乘大船指挥大军对曹军进行围杀。于禁见无路可逃,只好向关羽投降。部将庞德虽然被俘,但拒不投降,最后被杀。

这一仗下来,曹军损失惨重,再难抵抗。曹操想避其锋芒,迁都他处。主簿司马懿劝阻说:“主公,臣以为这个时候迁都,会引起天下震动,而民心一散,将来就很难挽回败局了。以臣之见,不如另派大将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