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3312300000026

第26章 D(4)

汉光武帝八年(公元32年),刘秀率岑彭、吴汉进攻西凉(今甘肃)隗嚣。公孙述派大将李育援救隗嚣。李育占领了上邽威胁汉军。刘秀命盖延、耿弇围困上邽,然后东归洛阳,将军事指挥权交给岑彭。不久又写信给岑彭,指示说:“攻占两城之后,便应马上引兵收取四川。因为人心都是很难满足的,我们已经平定了甘肃,又要攻取四川(人心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每次出兵,头发胡须都白了许多!”

但这次战役岑彭因军粮不足而失败,好在退兵及时,人马损失并不大。

得其所哉

【释义】所:处所。找到了适合他的地方,表示对去处很为满意。

【出处】《孟子·万章》。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是一位有德有能的政治家。有一次,有人送了一条大鱼给子产。看见这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子产舍不得杀了吃,便命人把大鱼放到池子里去。可是,管池人却偷偷地将鱼煮吃了,然后骗子产说:“我已经遵照您的吩咐把鱼放到池子里去了,刚把它放进池里时,它昏昏沉沉地不大活动;过一会儿,它摇摇尾巴,慢慢游动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变得十分灵活,一溜烟地游走了。”

子产听了管池人的话,十分满意,连连说道:“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意思就是:那条鱼得到理想的去处了。

管池人心中好笑,出来后悄悄对别人说:“人人都说子产是聪明的能人,我看不怎么样。我已经将那条鱼煮来吃了,他还高兴地直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孟子曾把这个故事讲述给别人听,他还说:“那个管池子的人编造的话实在太形象,十分合乎情理,以至于连聪明过人的子产也上当受骗了。”

得心应手

【释义】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也指做事非常顺手。

【出处】《庄子·天道》。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任命管仲为宰相,总理齐国大政。管仲求新改革,兢兢业业地为朝廷办事,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诸侯国中的霸主。

齐桓公对管仲十分器重和佩服,也根据他的建议,抓紧时间来读书学习。

一天,齐桓公正在堂上津津有味地读书,堂下正在制造车轮的老工匠看到了,便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堂上来问齐桓公:“请问大王,这书里都说了些什么,能使您如此入迷?”

齐桓公说:“书中都是圣人说的话!”

老工匠问:“圣人还在世上活着吗?”

齐桓公说:“不,他们有的早就死了!”

老工匠有些不解地说:“照此说来,那书上说的不全是废话吗!?”

齐桓公非常生气,瞪起眼睛,怒视着他说:

“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你给本大王解释一下你刚才所说的话道理何在。说得通,本大王饶过你这次;说不通,本大王就取你项上人头。看谁还敢对我读书再发谬论!”

老工匠见齐桓公发怒并不紧张,他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我是制作车轮的,就以加工车轮的事来说说吧。这车轮的轴孔做大了,容易松动;但如果做紧了就会发涩,难以装配。所以必须宽紧合适,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既坚实,又容易装配。我做活时,我心想到哪里,手就跟到哪里(得之于手而应于心),但其中的道理我却不清楚,更没有办法将这其中的道理讲给我的儿子。而我的儿子也不能仅仅听我对他说一说,便将这门手艺掌握到自己的手中。大王您看,我现在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还得亲自动手制作车轮子,因为我不自己动手不行啊!我一停下来,就不会有人制作车轮子了。古人并没能将他们的理论或技术写明白,更来不及传给后世就死了。所以我说大王您读的书都是古人说的废话。”

齐桓公听了老工匠的这番话,真是哭笑不得,对他说:“要说制作车轮,你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工匠,但你做不到的事情不等于别人都做不到。你说古人都没有把他们的理论和技术讲明白,那也是不对的,只是你没看明白而已。不过,我看你已经七十多岁了,现在就宽恕了你,赶快下去干活吧!”

不管老工匠的那番话是否有道理,这句“得心应手”却由此流传了下来。

得意忘形

【释义】得意:高兴;形:形骸,形式。形容人因高兴而忘我,失去常态。也指取其精神层面的精髓而舍其形式。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阮籍传》。魏晋时期的阮籍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与嵇康、刘伶、向秀等被称为“竹林七贤”。阮籍的诗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由于阮籍与曹魏集团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使他的后半生过得十分不顺。

当初,司马炎篡魏夺权后,便大开杀戒,大肆屠杀曹魏集团的人。为了避祸,阮籍常常用醉酒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政治倾向,以摆脱尴尬的处境。

司马炎看阮籍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物,便有意与他结为姻亲。阮籍心里十分讨厌司马炎,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但又不敢公开回绝,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索性喝个酩酊大醉,让自己一连几个月都处在沉醉之中。他酒喝得高兴了,口哨也吹得很响,得意中仿佛竟忘了自己的存在(嗜酒能啸,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司马炎见阮籍天天不醒酒,事情一直无法商量,最后只好取消了原来的打算。

得意洋洋

【释义】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神气十足的样子。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春秋后期,齐国的宰相晏子德才兼备,虽然位高权重,对人却很谦恭,可是他手下的一个马车夫,却很骄傲。

有一天,晏子乘车外出,当马车经过车夫家门前的时候,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看见丈夫高高地坐在驷马大车上,神气十足地挥着马鞭子,十分得意的样子(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有心教导一下丈夫。

等车夫回到家,妻子便提出要跟他离婚。车夫问起离婚原因。妻子回答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却身为齐国的宰相,名声显赫。今天我看见他外出坐在车子上,态度是那么的谦逊。你身高八尺,但毕竟只是他的一个马车夫。然而你赶车时却趾高气扬,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所以我请求离开你。”

车夫听了很惭愧,以后每次赶车,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

晏子看到车夫的变化很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车夫就把实情说了出来。晏子认为他的这种精神很难得,便推荐他做了大夫。后来,人们把“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这句话简化成为“得意洋洋”或“扬扬得意”这句成语。

德高望重

【释义】道德高,声望重。多用来称颂年老而有名望的人。

【出处】宋·司马光《辞入对小殿札子》。富弼,字彦国,是北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官至宰相。八十载悠悠岁月,四十年官宦生涯,富弼的人生长河可谓波澜壮阔。

富弼出身贫寒,但他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概不凡。曾经范仲淹见过他后,赞叹说:“这真是辅佐帝王的贤才啊!”,而他当时还仅仅是个被誉为“洛阳才子”的少年。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对国家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不断加官晋爵,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敬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国屯兵边境,要求宋朝割让关南的大片领土。朝廷命富弼前往敌营谈判。在交涉中,富弼不顾个人安危,慷慨陈词,成功的维护了国家利益。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儿得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闻报小儿子出生,他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归国后,朝廷为了褒扬他的功绩,授予他许多要职,他都谦逊的再三辞谢,不肯就任。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大决口,洪水泛滥成灾。当时的富弼正遭到政敌的谗言诽谤,被排挤到青州为官。他腾出公、私房屋十多万间来分散安排灾民,并出榜向当地百姓募集粮食,加上官仓中的全部存粮,都运送到各区散发,民间颂声载道。天子特派使者前来慰劳,并授任他为礼部侍郎,富弼却辞谢说:“这是臣应尽的职责。”

富弼为人谦恭慈和,即使后来当了宰相,也从不以势傲人。无论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谒见,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富弼年老退休,长期隐居洛阳。一天,他乘小轿外出被人发现,众人马上纷纷跟随观看,热闹的集市顷刻之间空无一人。司马光因此称颂他说:“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八月,八十岁的富弼在洛阳病逝。他死前给神宗上疏:现在朝中多有投机钻营的小人,非国家之福,应予以廓清。神宗读后十分哀痛,辍朝三日,出祭文致奠,赠太尉,谥文忠。随后富弼配享神宗庙宇。宋哲宗上台后,又亲篆碑额“显忠尚德”四字,请大学士苏东坡撰文刻之,对这位名相和外交家的一生给予肯定。

掉以轻心

【释义】掉:摆弄之意。表示轻率地放过去或漫不经心的态度。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入朝为官期间,曾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在永州,柳宗元收到一个青年的来信,表示要拜柳宗元为师。这个青年叫韦中立,是一位刺史的孙子。

柳宗元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便写了一封回信。这就是著名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拜师求学的风气已经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学生教授学问,就会受到各种攻击,甚至被诬蔑为‘狂人’。这种少见多怪的事是常有的。”

接着,柳宗元又举了一个有关礼节方面的例子:

“古代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要举行加冠的礼节,有学问的人对此非常重视。但是,几百年来没有人再举行这种礼节。最近,有个名叫孙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礼,不料却碰了壁。行冠礼的第一天,他和同僚们谈起了这件事,同僚们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说,你行不行冠礼与我有什么相干,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这种现象,和现在人们一听到拜师求学就觉得奇怪是一样的。”

接着,柳宗元把笔锋转回到韦中立拜师求学方面来:

“在这种风气下,你能拜师求学,使我受到感动,所以愿把我写文章的体会告诉你。我年少时以为文辞好就能写好文章,成人后才知道文章是表达思想、说明道理的,从此再也不单纯去追求形式美了,以后我每次做文章,不敢轻心掉之,而是力求像《书》那样朴实,《诗》那样永恒,《礼》那样合理,《春秋》那样是非分明,《易》那样富有变化。这就是我写文章的标准。”

成语“掉以轻心”就取自柳宗元给韦中立的书信“轻心掉之”一语。

东窗事发

【释义】原指在东窗下密议陷害岳飞的事败露了。后多用来形容密谋败露。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北宋后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率领岳家军对金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打了好几个胜仗。可是秦桧却不同意抵抗金兵,主张议和,竭力在宋高宗面前宣扬议和的好处。宋高宗同意了,岳飞就多次上书,要求罢和议、抗金兵。秦桧再要想议和,就要把岳飞除掉。

一天,秦桧坐在东窗下,正为无法除掉岳飞发愁,夫人王氏进来,说:“这有何难,你找几个罪名安在岳飞头上不就行了。”

秦桧说:“罪名不难找,难找的是告发岳飞的人,这个人一定要是岳飞的部下才能使天下信服。”

王氏说:“我听说岳飞手下的都统制王贵,在一次战斗中胆小怕死,岳飞要将他斩首示众,后经众将求情,岳飞才免他一死。他肯定怀恨在心,你何不让他告发呢?”

秦桧大喜,两人又将陷害岳飞的细节密谋一番。秦桧派人找到王贵,要他诬告岳飞“谋反”。王贵不愿意,秦桧一伙就严刑拷打他,王贵只好屈从了。秦桧终于以“莫须有”的罪行把岳飞杀害了。

后来秦桧在西湖游玩,在船中突然得了病,病中看见一个披着长发的人大声地说:“你害国害民,我已经告诉上天,上天要派人来捉拿你了。”秦桧回家后,不久就死了。秦桧刚死没几天,他的儿子秦熺也死了。王氏设起神案,请道士招魂驱鬼,道士做起法来,看见秦熺戴着铁枷,就问:“太师在什么地方?”秦熺回答说:“在鬼城鄷都。”方士按秦熺说的话到鄷都去,结果看见秦桧、万俟卨都戴着铁枷,受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苦刑。秦桧说:“麻烦你传话给我的夫人,东窗密谋杀害岳飞的事情暴露了(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东床快婿

【释义】原本指王羲之。后用来代指女婿。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是我国东晋大臣王导之子,也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以其书法超凡入圣而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王羲之不仅书法精绝,性格也十分坦率,令人尊敬。当时,太尉郗鉴想为女儿选个婿君。他器重丞相王导家的子侄们举止不凡,识见博雅,便找王导商议,说要在他家的子侄中选一女婿。王导说:“那好啊,我家里子侄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无不铆足了劲,唯盼雀屏中选。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神态天真。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鉴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好,就选那个坦腹东床上的人为我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