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3312300000003

第3章 A(2)

这一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而且并不局限于一个人的身体,但凡平安无事,都可以用此成语。

安如泰山

【释义】像泰山一样安稳,不可动摇。形容事或物的根基十分稳固。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一直觊觎中央政权,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垒鸡蛋还要危险,比上青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自己的地位比泰山还稳固。(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反叛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投奔了梁孝王。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以此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维持了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显示出远见卓识而名声大振。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就死于途中。

安于故俗

【释义】形容思想宁旧,喜欢按老一套办事。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所以又被称作卫鞅。后来因为他在秦国变法有功,秦国封他在商地,因此后人又称呼他为商鞅。

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之招,来到秦国,说服秦孝公变法革新。秦孝公让商鞅制定变法的新法令时,朝廷的一些守旧的大臣反对商鞅的主张,与他辩论起来。大臣甘龙说:“古代的圣人都是不改变民俗而教导他们;智慧的君主也是不变换法令而治理国家。这样不必花费很大力气就能成功。按照旧的法令办事,官吏熟悉,百姓也习惯,何必变法呢?”

商鞅驳斥甘龙说:“你这是目光短浅,平常的人安于老一套的习俗,学者沉溺于旧的见闻(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这样的人做官守法还是可以的,但不能与他们谈论变法、革新的道理,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保守了。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从古至今哪有不变化的道理呢?贤者智人变法更礼,而愚人不肖者不明变通,才阻拦限制实行变法!”

大夫杜挚也反对商鞅说:“反正效法古人是无罪的,遵循古礼是不会犯错误的!”

商鞅批驳他说:“商汤和周武都没有效法古制,但却得了天下;夏桀和殷纣没有改变礼法,然而却灭亡了。所以说,违反古例不一定错,遵循古法也不一定对!”

秦孝公觉得商鞅的见解很有道理,就坚决地支持他改革法规。秦国后来果然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按兵不动

【释义】按:止住,压住;兵:部队。本意为命令军队暂不行动。也指不按照指示行动。

【出处】战国·秦·吕不韦等《吕氏春秋·恃君览第八·召类》。春秋末期,晋国东南的卫国是个弱小的诸侯国,名义上是晋国的盟国,实际上完全听命于晋国。卫灵公继位后,不愿再处于屈辱的地位,便与齐景公缔结盟约,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晋国执政的赵鞅(又称赵简子)立即调集军队,打算攻击卫国。在出发前,他先派大夫史默到卫国去暗中了解情况。过了半年,史默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在卫国待了这么长时间,史默回答说是为了详细了解情况。他说:“现在,卫国已任命受到过陷害的贤臣蘧伯为相国,这就使他在国内赢得了民心。”接着,史默又讲述了卫灵公为了激励国人反抗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

卫灵公首先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命令卫国,凡是有姐妹、女儿的人家,都要抽出一人送到晋国去当人质。消息传开后,卫国到处是一片痛哭声和一片恨骂声。

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卫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结果,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打到底,宁死不屈。

史默还提供了一个最新动向:孔子的弟子子贡也在给灵公出谋划策。最后史默说:“卫国现在的贤臣很多,民气旺盛。国君非常重视贤臣的意见,又采纳实施他们的计谋。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赵鞅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成熟,于是下令军队暂不行动(赵简子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再说。

按图索骥

【释义】索:寻找,觅求;骥:好马。按图像寻求好马。比喻做事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现在也用于按照线索去寻找人或事物。

【出处】明·杨慎《艺林伐山》。春秋时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看出好坏来。因为传说中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也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细节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暗度陈仓伯乐有个儿子,智商很差,他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着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得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一开始很生气,后来一想儿子天生就是这样傻,便转怒为笑,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接着感叹道:“你这是按图索马啊。”

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是《汉书·梅福传》,但以明代杨慎《艺林伐山》中的这个故事最为有名。

暗度陈仓

【释义】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正面迷惑敌人偷偷地从侧面迂回袭击。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朝灭亡后,项羽自恃兵力强盛,违背与刘邦约定的“谁先入关中谁就为王”的诺言,自封为西楚霸王,却将先入关的刘邦立为汉王,把巴、蜀、汉中三处偏远的地方分封给他。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到汉中时,故意烧毁栈道,表明自己没有图谋天下的心思。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便为他定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道,不仅地势险峻,而且还有雍王章邯重兵把守。韩信命令大将樊哙率几千人去修复栈道,并限期三个月完成,做出一副要从栈道进军关中的假象。

此时,项羽派到关中监视刘邦的守将司马欣等听说新被刘邦拜将的韩信只派了几千人去修复栈道,认为那简直如同儿戏一般:几千人要想把烧毁的栈道修复,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都嘲笑韩信也不过如此,丝毫没有将这事放在心上。而陈仓守将章邯听说后,也放松了警惕。

项羽的手下哪里会想到,韩信派人去修栈道,只不过是虚晃一枪,用意是麻痹他们。此时,他已暗中集结重兵直取陈仓。

韩信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率领大军,一鼓作气拿下陈仓。进而接着长驱直入,迅速攻下咸阳,占领关中,从而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至此,楚霸王项羽才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但为时已晚。

暗箭伤人

【释义】采取卑劣的手段,暗地里伤害别人。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准备讨伐许国。隐公十一年夏天,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老将军颍考叔和另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于是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高举大旗,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便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射了出去,颍考叔顿时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到了卫国去,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后来,人们把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行为,就叫做“暗箭伤人”。

暗送秋波

【释义】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原形容暗中眉目传情。引申为谄媚他人,在其他人看不到的情况下暗中示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公元188年,汉灵帝驾崩,汉少帝即位,朝政由十常侍操纵。大将军何进为了铲除十常侍,愚蠢地给凉州刺史董卓下令,命他率兵进京。十常侍杀死何进,后他们又被袁绍所杀。

此时,董卓率大军进入京城洛阳。他废掉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自封丞相,独揽朝政,任意妄为。他杀人无数,随意处置对他稍有不满的大臣,一时朝野上下人神共愤。

当时的司徒王允决心除掉此贼。思前想后,他找到自己府中的侍婢貂蝉,说道:“董卓有一义子,名叫吕布,这个人武艺高强,英勇无比。但他与董卓一样,也是个好色之徒。我今用‘连环计’先将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将你献给董卓。到董卓身边之后,你见机行事,从中挑拨离间,让他们父子反目成仇,让吕布在一怒之下杀死奸贼董卓,这样国家才能从此太平。不知你肯是不肯?”

貂蝉听了王允的话,义无反顾地答道:“既是为了国家,上安社稷,下抚百姓,我万死不辞!请大人照计行事,貂蝉唯命是从!”

第二天,王允将吕布请到府中,送他金冠,并摆下酒宴款待吕布。席间王允唤出貂蝉为吕布斟酒。

吕布此时醉眼惺忪,看到一位天仙般的女子从后堂走出为自己斟酒,顿时又惊又喜。他再仔细看看貂蝉,真是天香国色,顿生爱慕之心。貂蝉也以“秋波送情”,引吕布上当。

王允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便对吕布说:“将军如果喜欢小女,我就将她许配给你为妻。”

吕布大喜过望,立即答应下来。随后,王允又将貂蝉送与董卓,并对吕布说是董卓强抢而去。于是王允与吕布定计除掉了董卓。

后人从这段故事中的“吕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一句中,概括出“暗送秋波”这个成语。本意是以眉目传情,后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也作“秋波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