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
3314900000010

第10章 不抛弃不放弃,世界就是你的(1)

1、目标明确,一生坚守

化学家曾告诉我们:如果把一英亩植物的所有能力都集中起来,聚集在蒸汽机的活塞杆上,这些能力足以驱动世界上的各种磨粉机。但是,由于这些能量是分散的,所以从科学的角度讲,它们的价值微乎其微。

马休斯博士曾说,如果一个人把精力分散到各种事情上,他的精力和士气都会被消耗殆尽。

如果你教你的孩子走路的时候专心致志地盯着一个目标前行,那么他会保持很好的平衡,顺利到达。但是,如果他分散注意力,他就会跌倒。

制定一个计划和目标,然后为此尽最大努力去学习所需知识,并努力工作,你就会取得成功。

目标明确是所有伟大作品的共同特点。

如果一个油画家将他所有的创意都画在一张画布上,给图中所有的成分都加以同样突出的修饰,他就不会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一个卓越的画家会用最好的表达方式去绘出图中最核心的元素,而对其余的次要元素进行简单的描绘,从而衬托核心部分。

一个能很好平衡生活的人,不管他秉承了多少天赋、拥有多少学识,他都应该只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目标,而其余目标都应该以合适的方式来支撑这个核心目标。

事实上,如果你设定的目标是明确的,你的精力可以不被浪费。即使每一片树叶、每一朵鲜花、每一颗水晶、每一个小小的原子,它们都有一个明确的坚定不移的目标,最终绽放异彩。

人们通常告诉年轻人要志存高远。但是,我们制定的目标必须是一个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同样,制定的目标不能含糊不清,比如射出去的箭不会关心途中会遇到什么阻挡,而是直击最终目标。

尽管天空中所有的星体对指南针都有吸引力,但它不会指向每一颗星星,而是去寻找它最想喜欢的那颗星球。太阳发着灿烂的光芒、流星在召唤、星星在闪耀,它们都想吸引指针指向自己。但是指南针不为所动,始终追随自己的本能,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暴风骤雨都坚定准确地指向北斗星。因此,千万年来,所有其他星球都围绕着自己的轨道转动,不停地改变着方向。而25000多年过去了,只有北斗星保持着固定的形状,以人们不易察觉的缓慢变化围绕着自己的轨道移动。

人类的生活也同样如此,我们对理想的坚守应该是一生的,而不仅仅是短暂的一天。

尽管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各式各样的诱惑引诱我们偏离目标、真理和职责。尽管月亮可以反射出美丽的月光、星星也能闪烁光芒,但他们却不能给人们指引方向。我们也不能因为身边的诱惑而让我们人生目标的指南针偏离方向。

2、将注意力专注于你最重要的目标

有一次,我收到一位年轻朋友的信,他想去研究法律,但是在研究法律之前,又打算先做另外一件事。真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被这种不好的想法和习惯所耽误!

很多人每天都在干着不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他们怨叹命运不济,希望机会来了,再去做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但光阴似箭,时间一去不复返,如果今天得过且过,明天又再等一会儿,当所有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都稀里糊涂浪费掉后,再想重新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就已经晚了。

这种一再拖延、得过且过的惰性无异于慢性自杀。年轻人通常不太留意促成事业获得成功的因素,他们常常把事业看得过分简单,不肯集中自己的全部心思。他们不知道,在一项事业上的经验好比是一个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所以,任何人都应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某一项事业上,在这一方面随时随地努力。你在上面所花费的功夫越多,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做起事来也就越得心应手。

人人都须懂得时间的珍贵,“光阴一去不复返”。当你走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浑身充满干劲的。你应该把这种干劲全部用在一个事业上,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你都要刻苦经营、努力工作。如果能一直坚持这样做,那么有一天,你一定惊讶这种习惯给你带来的丰硕成果。

歌德说:“你最适合站在哪里,你就应该站在哪里。”这是对那些三心二意者的最好忠告。

无论是谁,如果不趁年富力强时去养成善于集中精力的好习惯,那么他以后一定不会有什么大成就。世界上最大的浪费,就是对宝贵精力的浪费。人的时间有限、能力有限、资源有限,想要样样精门门通,是很难做到的,如果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就一定要牢记这条法则。

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一入社会就善于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让它消耗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成功就很有希望。东学一点、西学一下的人,忙碌了一生也不会有什么专长,到头来什么事情也没做成。

在这方面,蚂蚁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它们抬着一大颗食物,齐心协力地推着、拖着它前进,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难,要翻多少跟斗,千辛万苦才把一颗食物弄到家门口。这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收获。

同时,还必须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一件事上,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目标。聪明人也善于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百折不回的决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生存竞争中获得胜利。

富有经验的园丁会把树木上许多能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一般人往往觉得很可惜。但是,园丁们知道,为了使树木茁壮成长,为了让以后的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忍痛将这些旁枝剪去。否则,将来的总收成肯定要减少许多。

有经验的花匠也习惯把许多快要绽开的花蕾剪去。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花蕾不是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吗?只有花匠们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才可以使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在其余的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放时,才可以开出那种罕见、珍贵的奇葩。

做事业也像培植花木,年轻人与其把精力消耗在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看准一项适合自己的事业,集中所有精力,埋头苦干,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绩。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众人叹服的人物,就一定要清除大脑中那些杂乱无绪的念头。如果你想在一个方面取得伟大的成就,那么就要大胆地举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无奇的、毫无把握的愿望完全“剪去”,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面前,即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须忍痛“剪掉”。

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原因不是他们才干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合的工作,他们把大好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而自己竟然从未觉悟到这一点:如果剪掉心中的那些杂念,使生命力中所有的养料都集中到一点,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也会惊讶——自己的事业竟然能够结出那么美丽丰硕的果实!

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要比有10种心思更有价值,有专门技能的人随时随地都在这方面下苦功夫、求进步,时时刻刻都在设法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总是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而有十种心思的人可能会忙不过来,要顾及这一点又要顾及那一个,由于精力和心思过分分散,事事只能做到“尚可”,结果当然是一事无成。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我们必须专心一致,对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做出出色的业绩。

3、知识在任何时代都是最大的生产力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本天赋很高的人,却终生都处在极平庸的职位上,没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尽管他们资质良好,但却没能好好地培养和发展,不与时俱进,不求进步。因此,他们前途暗淡,毫无希望。

一些人由于所受教育不够,所以做起事情来感到力不从心,就像没有受过培训的职工不能胜任技术性工作一样。

知识就是力量。

在工作中,无论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时时注意去读一些书籍,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这必将对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助益。一些商店里的学徒和公司里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但他们工作却很努力,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能乘着空闲的时候,如晚上和周末到补习学校里去读书,或是自己买书自习,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愈多,才能便愈丰富,生活就愈充实。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出门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要多,有时乘火车,有时坐轮船,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包书籍,以供随时阅读。他常带的书籍有古文的缩本,或者函授学校的功课。一般人浪费的零碎时间他都能用来自修阅读。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科学以及其他各国的重要学问都有相当之见地,最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那个年轻人就是因为善于利用零碎时间,从而促成了自己一生的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在浪费自己宝贵的零碎时间,甚至在这些时间里做着对自己身心有害的事情。

自强不息、随时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从一个青年人怎样利用其零碎时间上,怎样消磨冬夜黄昏的时间上,往往就可以预言其前途。

有的人会这样想,自己所得的薪水相当的微薄,即使再积蓄也不会达到很大的数目,也绝不会富裕。同样的道理,他们以为利用有限的零碎时间去读书,总不会得到多大的学识和成就。可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利用空闲的时间去学习的人,也一样达到了大学教育的程度。

对于一个人的安身立命来说,人类历史上知识的价值之高,莫过于今天。在今天的社会中,竞争加剧,生活更显艰难,所以就更要求人们要善于利用时间,增进自己的知识。

许多人都想在顷刻之间成就丰功伟绩,这当然做不到。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一步一步地增进知识的做法,才能有助于一个人最后的成功。

大部分的年轻人无意多读书、多思考,无意在报纸、杂志、书本当中尽量汲取各种知识,而是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实在是一件最可惜、最痛心的事。他们不明白,知识是无价之宝,能使人们获得无限的财富。

4、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请静下心来学习

我认识一个农民,他从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手中买了一块地。但买地时已经是5月下旬了,先前土地的主人在早春时分没有播种,只种了些蔬菜。那个农民买地以后,他的左邻右舍都说:“春天早已过去了,来不及再耕种粮食了,只能再种些蔬菜。”但是那位农民是个极具判断力、善于思考的人,他认为,如果种晚熟的谷类目前还不算迟。因此,他就按照自己的主意去做,把那块田耕得好好的,播了些晚熟的种子,之后又悉心照料。

后来,他竟然获得了很丰盛的收获,甚至比早春时播种的邻居收成还要好。

这个例子对于做人也有深刻的启示,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要决心补救早年的失学,那么你必须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人都会对你有所助益,会使你增加一些知识与经验。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印刷工,他会告诉你很多印刷的技术;如果你遇到了一个泥水匠,他会告诉你关于建筑的方法;如果你遇到一个农民,他会教给你种种农业知识。

知识广博的唯一条件就是从各种可能的途径吸取知识。那些能通过各种途径吸取知识的人、从他人的知识中获益的人,能使自己的学识更为广博和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开阔,使自己的趣味更广泛,也更能使自己应付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部分人都有过分重视大学教育的心理,而那些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更是如此。那些因家境困难或身体状况不佳而不能升入大学的人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损失,认为这是一生都没有办法补救的缺陷。他们甚至以为,不管自己以后如何自学都于事无补,无法达到与大学教育同等程度的教育水平,他们以为通过自修得来的学识总是有限的。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世上有许多负有盛名的学者从没有进过什么大学,甚至有许多人连中学的大门都没有跨进过呢!

我认识一位连小学教育也没有完成的年轻人,但是他由于阅读了许多历史著作和名人传记,后来竟成了一位历史学家。很多遇见他的人都对他的学问赞不绝口,都以为他受过高深的学校教育。他勤于自学、博览群书,虽然他并不精通文法上的条条框框,但他的英文却极好。由于他多年浸淫于众多名家著作之中,于是在无形中就养成了一种极优美的写作风格。

靠着自修,他竟拥有如此的成绩,在当时实属罕见。并且,今日之出版界有更好的书籍,相当多的书籍可供自修之用,有志上进的人不是有更多的机会了吗?

如果你能利用空闲的时间,去选读函授学校的课程,也能获得很好的教育。有许多早年失学的人,到了晚年还去选读函授学校的课程,通过这一方式获得了种种知识,帮助他们的事业成功。

大多数不幸的成年人认为,一旦过了最宝贵的青年时期便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一到晚年则更不能再去求学了。

其实不然,人们实际上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只要能寻求机会,能利用自己全部的空闲时间,努力进修,全神贯注来摄取知识,那就完全可以补救青少年时期的失学,甚至能使自己学富五车。

其实,在整个一生中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到了壮年以后,在很多方面的学习甚至比年轻时更有利,因为他有更多的经验,具有更好的判断力,更是因为他知道光阴的宝贵,更喜于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

有许多人在学校时少壮不努力,从书本知识中竟得不到多少教益。但是到了中年以后,为了要补救知识上的缺憾,他便开始努力用功,结果竟然也会有惊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