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
3314900000009

第9章 成功之路从来都荆棘满布(4)

他说:“我们常看见报纸、杂志上登载许多诱人的新闻和广告,把成千上万的农村青年都吸引到都市里来,这些年轻人宁愿抛弃美好的乡间生活,来到都市。但实际上,都市里那些拥有很高地位、巨额财富的人大都有其特殊的机遇和技能,并非人人都能得到;在都市里,大多数人的地位都太平常,一个农村青年到了都市甚至连这个平常的地位也不易谋得。看看那些旅馆里,不是住满了想到城里谋得一个饭碗的可怜人吗?”

他们为什么会走这一步?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认清自己。他们有许多弱点,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来应对各种难以预见的困难。他们只好窝身在这生存压力极大、竞争异常激烈的境地里,终于,有一天被人挤了出去,于是有的人开始堕落沉沦,铤而走险。他们走出农村时所抱的种种希望都化为了泡影,甚至无法安慰家中亲爱的父母,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悲剧!

的确,偌大的纽约城到处都是成功的机会,到处都需要有学识、有技能的年轻人。但是,没有一条成功的道路是简捷便利的,青年人走进吸血的城市,不少人被压榨到血干骨枯而死。但是,城市仍是他们心中可能获得一切成功的舞台,他们疯狂地涌来。的确,可能其中有一部分人真的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但是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他们终日待在办公室,工作,工作再工作,这些人的精力和体力很快就衰竭了,年纪不大精力已消耗殆尽。于是,他们不得不退出,而另外一批身强力壮的有志青年跟来,再走进城市这个吸血鬼的口中,让它连血带肉地吞下肚去!

“一般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求职者前途都非常危险,在农村时,遇事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但城市生活太紧张,又充满了陷阱与诱惑。一个青年人只要一进去,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年轻人到城里首先要努力保持自己思想的纯正,生活上力求节俭,自觉抵制外界的重重诱惑;同时,还要在‘金钱’‘势力’‘技术’‘学识’中抉择,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容易陷入花天酒地的生活,在过眼云烟般的繁华奢靡中把自己的大好光阴断送了。无论如何,年轻人千万不能把都市当成了自己坟墓,将自己埋葬进去。

所以,请相信,如果你愿意,贫穷只是暂时的,一切都要靠自己。

10、拼爹不如拼自己

我们要明白:只有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就是说,自立是开启成功之门的力量源泉。因此,每一位成功者的个性均是坚持自立,拒绝依靠。

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别人的拐杖走路,是很多人的一种“懒惰心理”。对于成功者而言,他们的习惯是:扔掉别人的拐杖,迈动自己的双脚。他们拼的是自己。

人们经常持有的一个最大的错误看法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的不断帮助中获益。

拥有力量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的共同特征,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力量是自发的,不能依赖于他人。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我们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力量的。

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的习惯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永远不会自主。要么抛开身边的“拐杖”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

依靠他人,觉得总是会有人为我们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这种想法对发挥自主自立和艰苦奋斗精神是致命的障碍。

你有没有想过,你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只是在等待?其中很多人不知道等的是什么,但他们确实在等某些东西。他们隐约觉得,会有什么东西降临,会有些好运气。或者会有什么机会发生,或是会有某个人帮助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没受过教育,没有充分准备和资金的情况下为自己获得一个开端,或者继续前进。

有些人在等着从父亲、富有的叔叔或是某个远亲那里弄到钱。有些人是在等着那个被称为“运气”、“发迹”的神秘东西来帮他们一把。

我们从没听说某个习惯等候帮助、等着别人拉扯一把、等着别人的钱财,或是等着运气降临的人能够真正成就大事。

一旦你不再需要别人的援助,自强自立起来,你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一旦你抛弃所有外来的帮助,你就会发挥出过去从未意识到的力量。

世上没有比自立、自强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如果你试图不断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你就难以保有自立、自强。如果你决定依靠自己,独立自主,你就会变得日益坚强。

你有时候会觉得能够获得外部的帮助是一种幸运。但是,从不利的方面看,外部的帮助常常又是祸根,给你钱的人并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你的朋友是鞭策你,迫使你自立、自主的那些人。

人身上最可贵的个性之一就是自强和自立,成功的人就是这种个性的张扬者。性格的独立性是相对于人们在智力活动和实际活动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而言的。

具有独立性格的人遇事总喜欢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能够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对传统的习惯、陈腐的观念采取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具有依赖性的人则总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缺乏自立和主见。

具有独立性格的人必然也具有创新意识。他们重视书本,但并不迷信书本;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而那些缺乏独立性的且具有依赖心理的人都缺乏自信,极少冒险,不肯探索,也不喜欢变更与反馈。他们在简单的工作中表现或许还可以,但是,他们是永远不可能获得高峰体验的,也体会不到巨大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指出,由于人自身的惰性和不自信在作怪,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心理以及附和倾向,而这是发挥创造力的最大障碍,所以,如果你不甘平庸,那么你就要努力去抑制自己的依赖心理,而去培养独立的性格。

培养独立性其实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和“独立思考”。这些说起来很简单的话真正行动起来却并不容易。有许多人往往并不真正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对于自身的潜能一无所知,于是,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要么畏缩不前,要么寻求“外援”。克服依赖性、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至关重要。为此,你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争取全面地认识自己,并且更好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以下是关于如何摆脱依赖的一点建议:

(1)从身边小事做起,磨炼自己的意志。生活中要求自己独立处理日常事务,安排自己的生活。

(2)勇于尝试,发掘自身的潜能。制定计划,每周做几件以前想做但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做的事,如骑车郊游,应聘某一职务等。

(3)定期反思自己,学会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的忙碌之后,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近期的言行,参照过去加以评判,考虑一下今后一段时间的生活。

(4)逐步决定自己的事,检查培养效果。慢慢学会独立处理与自己关系重大的事,并以自己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来评判自己独立性发展的情况。

提倡独立性,并不是否定生活、工作中的合作精神,相反,现实中我们应力争更好地依靠并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

“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只有更好地借鉴、吸取他人的经验,我们才更有可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其实,培养独立性的实质在于,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磨炼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随大流,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种盲从常常导致我们个性的迷失,从而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

11、果断放弃耕种已久仍荒芜贫瘠的土地

1888年,银行家里凡·莫顿先生成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一时声名鹊起。1893年夏天的某一日,农业部部长詹姆斯·威尔逊先生到华盛顿拜访里凡·莫顿。在谈话之中,威尔逊偶然问起莫顿是怎样由一个布商变为银行家的,里凡·莫顿说:“那完全是因为爱默生的一句话。当时我还在经营布料生意,业务状况比较平稳。有一天,我偶然读到爱默生写的一本书,书中这样一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假如一个人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那么无论他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下使我改变了原来的目标。”

“我与所有商人一样,困难时难免要去银行贷款以便周转。看到了爱默生的话后,我仔细分析了当时的环境,觉得当时各行各业中最急需的就是银行业。人们的生活起居、生意买卖,处处都需要金钱;世上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了金钱,要吃尽苦头。”

“于是我下决心抛开布行,开始创办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情况下,我尽量多往外放款。开始时,我要四处去找贷款人,后来,许多人就开始来找我了。所以,无论什么事情,只要选对了方向脚踏实地地去做,总能成功。”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一生干着不适合的工作而遭到失败。在这些失败者中,很多人做事很认真,按说应该能够成功,但实际上却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勇气放弃耕种已久但荒芜贫瘠的土地,再去找那肥沃多产的田野。最后,只好眼看着自己浪费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宝贵的光阴,但仍然一事无成。其实,他们早该意识到,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适合爱默生所相信的人只要拥有特长就不会被埋没自己的工作,但他们可能仍然糊里糊涂,继续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如果你全力坚持从事一项职业,但仍旧没有进步、看不到一点儿成功的希望,那么你就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看看自己究竟是否走错了路。如果走错了路,就应该及早回头,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希望的职业。

当然,在你重新确定目标、改变航向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这样又要那样。

在美国西部,有一位著名的木材商人,他之前坚持做了40年的牧师,仍然无法成为一个出色的牧师。他思考再三,对自己的优势和弱点都有了重新的认识,于是,年过花甲的他立刻改变目标,开始经商。他从此一帆顺风,最终成为全国有名的木材商人。

两颗同样的种子由于落在不同的地方,一颗长成挺拔茂盛的参天大树,一颗却枝瘦叶细、矮小异常。可见,环境的影响力不容轻视。

一个人因为选错了职业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这真是件可惜的事情。但是,只要他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使晚了一些,也仍然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完全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那时候,他一定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都焕然一新,似乎变成了一个新人一般。

如果走错了路,就应该及早回头,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希望的职业。